约有 222 项符合 种玉米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61-80 项 (搜索用时 71 毫秒)

正文:自家的地也没闲着,种玉米、水稻、花椒……绍波一刻也不停。 妻子和女儿的身体状况,一直是绍波心头的疙瘩。村里联系了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检查,妻子治疗需要的药物,也是免费的。 搭着好政策东风,陈绍波的打拼有了回报:外债还清了,2017年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妻子、女儿的身体有所好转,小儿子出生添了喜;政府还补...
正文:原来有些退耕还林地和五荒地,被开垦出来种玉米,收益不高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整治后,再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榛子,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技从哪里学?“榛子怎么剪枝、怎么施叶面肥都是学问,为了让乡亲们少走弯路,去年我和县榛子办一起,把从栽种到摘果的每一步都拍成照片,再配上文字说明,装订成册发给每一户榛农。...
正文:也在石漠化片区的东兰县武篆镇上圩村,过去,这里的群众为了“糊口”在山上开荒种玉米,更加重了水土流失,陷入越种越穷“怪圈”。“退耕还林后种油茶,荒山逐渐变绿,原本夹杂着黄泥的溪水也开始变清了。”贫困户罗智在村里引导下种了9亩油茶,现在每亩油茶年产值1500元左右,他家已经脱贫。 东兰县林业局副局长石华说,全...
正文: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代表介绍,过去村民收入全靠种玉米和胡萝卜,挣不了几个钱,后来因地制宜发展中草药产业,种植药材近3000亩,年产值超1000万元,村里的贫困户去年实现了全部脱贫。眼下,村里着力壮大产业经济,打造了700亩经济林果树园区,正筹建矿泉水厂和酱菜加工厂,带动村民增收致...
正文:“从前家里10亩地种玉米、小麦和洋芋,都是自己吃,剩下的喂猪,没办法卖钱。收入少,生不起病,孩子有个感冒发烧就发愁。”陈呁迪告诉记者,这几年多亏政策支持,加上丈夫在外打工,去年脱了贫。 今年第一轮金银花采摘期预计在5月底。收获在即,陈呁迪更是多了希望。她说,和玉米、小麦相比,金银花轻得多,除草、采摘也轻松...
正文:31岁的郝西康,于去年8月担任阿鲁科尔沁旗新平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以前种玉米,辛苦一年1亩地也就收入500多元;今年打算发展50户庭院经济,改种红干椒后,预计平均每亩地能多挣1000多元。 “我们每年给予每个工作队专项经费1万元,旗直干部每人每天补贴100元,在学习生活上给予驻村干部关注关爱。”旗委组...
正文:脱贫攻坚战以来,结合当地出台的政策,她带头把自己家曾经种玉米的土地改种蔬菜。试种成功后,开始在全村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一年多来,她一直为提高蔬菜种植技术和产销对接方面而努力。 全国人大代表 余必丽:我们是根据超市的需求来种植,它要什么我们种什么,是订单农业。比如这块土地里小青瓜八分二的地,卖到现在还没卖结束,...
正文:龚德勇说,老百姓都喜欢种玉米、甘蔗,玉米供自己食用、酿酒或做牲畜饲料,甘蔗生产红糖或作水果销售,赚钱不多但风险不大。 许多老百姓并不情愿改变传统种植习惯,担心气候环境不适应、技术跟不上种不好,或者卖不出去。为改变这种状况,龚德勇在数十次产业技术培训中为老百姓打气。慢慢地,种糯米蕉的农户多了。 目前,...
正文:向普英感慨,过去这块地种玉米、种土豆,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前些年茶厂带着调结构,山上的茶树连成片,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现在忙上一年,挣两万块钱不成问题,干活浑身是劲。” 在甘宁镇楠桥村的鑫家园玫瑰香橙园里,农民李家芳正在忙活,一颗颗橙子清洗、套袋、装箱,等待着远行。“政府帮忙线下线上找销路,这些天订单越来...
正文:去掉种子、水肥、人工等费用,一个五年周期下来,每亩可获得五六万元纯收益,比种玉米高出十多倍。 人参在我国被称为“百草之王”,也是“东北三宝”之一。虽然种植收益可观,但资金投入大、种植繁琐、回报周期长,而且必须有销售门路,这往往让单个农户难以企及。 要调整种植结构,政府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有所...
正文:特别是种了烟叶的地,土是散的,风一吹跟沙子一样,回过头再想种玉米都不成。不少地就这样撂荒了,实在可惜。要是用来种黄桃多好啊!一棵树别说结上百斤,就结个七十来斤,每斤也别说卖十五块,就卖十块吧,那一棵树结的桃就能卖七百多块钱。一亩地也别说种小三十棵,就种二十五棵吧,这样一算,收入都有小两万!隆吉龙越算越高兴,对,回...
正文:此前牟位萍在家里的12亩地里种玉米,因为土地贫瘠,一亩毛收入仅几百元,还有不少玉米旱死了。 大概从10年前起,四宫村的“石头滩”地里的玉米和甜菜等传统农作物变少了,换种了薰衣草。这种芳香植物喜光照,耐干旱,在这片9000多亩的“石头滩”地里长势欢实,甚至能一年花开两季。 2009年,牟位萍把家里的...
正文:在贵州省纳雍县厍东关乡,村民李华家里几个孩子要上学,妻子身体又不好,一度只能靠种玉米和打零工维系生活。     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李俊,在村里带头成立合作社,发动乡亲种下1030亩魔芋,覆盖周边3个贫困村。他特意采用土地入股模式,吸纳了2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银行贷款,合作社建起一座魔芋加工厂...
正文:他家祖祖辈辈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全家靠种玉米和洋芋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都是石灰岩,有地也种不出太多粮食。” 脱贫攻坚,让梦想照进现实。2019年6月,被认定为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冯登友一家,搬到20公里外的镇雄县鲁家院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120多平方米四室一厅的电梯房。 在社区帮助下,冯登友在离家...
正文:罗智说,以前群众在山上开荒种玉米,水土流失严重,玉米产量很低。产量越低,群众越开荒,陷入越种越穷困境。退耕还林后,他开始种植油茶,原来的荒山逐渐变绿,原本夹杂着黄泥的溪水开始变清。 “特别是近几年产业路修通后,林业技术人员帮忙改造油茶低产林,提供种植技术培训,油茶产量逐年上升。”罗智说,现在每亩油茶年产值...
正文:村民以前大多只种玉米,每亩地收益只有500余元。     “这里石漠化严重,产业基础薄弱,在大山的夹缝中,种什么都不好长。”么基村第一书记杨再弘说,经过反复调研,种桑苗最合适。“今年已有54户贫困户参与种桑养蚕,占未脱贫户的60%以上,基本都能依靠桑蚕实现产业脱贫。”     从免费提供桑苗,到投资近3000...
正文:不收秸秆,也能种玉米?吉林省梨树县八里庙村种粮大户卢伟有“新武器”:免耕播种机开过,碎秆、开沟、播种、施肥、覆土一条龙作业;秸秆覆盖还田,黑土地盖上“被子”,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化肥减施了,每公顷还能增收1500元。 一套套免耕播种机,让疲惫的黑土地“喘口气”。今年,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面积将超过4000万...
正文:赶上春耕,他把家里的几亩地松松土,准备种玉米。妈妈心疼爸爸,劝他把活放下慢慢做。爸爸却觉得,侍弄庄稼比做小工容易多了。他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想早早弄完,出了门就不记挂地里了。 歇着的时候,爸爸喜欢玩手机,会拍些大山的美景发到抖音上,有不少亲戚点赞。有时,他会转发一些有趣的段子,还时不时讲给家人听。 当然,也...
正文:过去人们常种玉米、小麦,收成不咋好,很多土地都撂荒了,年轻人外出务工谋生计,村子越来越“老”。 “上面有老人,下面有两个娃娃,家门口也没啥打工的地方。我就去天津跑运输了,要装货卸货,干的是下力气的活儿。”马守礼说。 近五六年返乡,他看到村上渐渐有了变化。一座座钢架大棚拔地而起,还种上了稀罕的秋葵等...
正文:“我种了一亩半,每亩一年采摘2400斤,3元一斤,一年收入一万多,是以前种玉米的三倍。” 依靠着黄金荚,肖学凤家在2019年顺利脱贫。她说,2020年要继续把黄金荚种好,“前几年修了房子,有些家具还没买,今年准备添置一些,也要把读大学的娃娃供好。” 如果说特色农业是丹巴县发展出的致富新路,那么乡村旅游业就...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