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22 项符合 种玉米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41-60 项 (搜索用时 70 毫秒)

正文:为啥当初自己不敢搬下山,其实李秀萍有心结:“住在山上,有土地种玉米,至少够吃吧。下了山,一家人靠什么过活?”李秀萍的疑问也是许多高山群众的担忧。 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施策,就业、社保、教育等一系列政策及时跟进,打消群众的顾虑。“搬迁补助7万元,农房收储3万元。算下来,这个新家,我们没咋掏钱。”如今,李秀萍当上...
正文:厢同村的土地是沙地,不耐旱,以前种玉米、小麦,一年大水漫灌七八次,“收获时不赔钱就算好了”,大多数村民种地积极性不高,大部分时间出去打工。 在钱永军看来,打工并不是长久之计。他说,现在很多厂子不懂技术的年轻人都进不去,也不能一辈子在工地上搬砖抹泥,迟早被淘汰,未来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才是正经出路。 同...
正文:为啥当初自己不敢搬下山,其实李秀萍有心结:“住在山上,有土地种玉米,至少够吃吧。下了山,一家人靠什么过活?”李秀萍的疑问也是许多高山群众的担忧。     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施策,就业、社保、教育等一系列政策及时跟进,打消群众的顾虑。“搬迁补助7万元,农房收储3万元。算下来,这个新家,我们没咋掏钱。”如今,李秀萍当上...
正文:大山里的老百姓只能靠种玉米、土豆,换取一些细粮,过着“吃水肩挑人抬、赶集翻山越岭”的苦日子。 2015年,金米村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1.85%,土地少,技能人才少,村民文化程度低,人均收入低,基础设施差。如何破解脱贫难题?当地政府将目光投向特色产业。 种木耳,成为金米村村民首选,当地群众一直有种植木耳的习惯...
正文:“每斤金银花鲜花的市价在12元左右,我们夫妻一天可以采摘20斤鲜花,收入可比以前种玉米强多了!”北更乡内仁村村民李松民说。 今年夏天多雨,采摘的桑叶不易晾干,含水分较多,蚕宝宝容易生病。为有效降低蚕病的发生,忻城县养蚕“智慧云”平台服务中心的科技人员一直远程关注着蚕农蚕房的实时画面以及温度、湿度等相关数据...
正文:如今,嘎查家家户户都种玉米,把秸秆拿来养羊、养牛,实现了绿色生态养殖。 遇到生态林防护网破损的地方,白吉林白乙拉都会停下来进行修补。吴楠摄 如今,白吉林白乙拉每天都会到他守护的林场走一走,一旦发现问题,他都会认真登记下来,进行汇总上报。“一圈下来8000多步,就当是每天的锻炼了,何况每年还有1万元工资呢...
正文:“以前我们村里不通水,种玉米就靠天,干旱没雨的时候就无收成。现在我们家家通水,水灌溉进地里,我们就能种蔬菜。”新立村村民马正规谈到现在的生活,喜上眉梢。马正规告诉记者,现在他的6亩多地都种上了蔬菜,西红柿收完就接着种冬瓜和豆角。灌溉管道和机耕路都直接通到地里,不仅浇水不是问题,销路也不用愁,收菜时开着三轮车直接到...
正文:一番细致打听,他把村里情况摸了个透:共同村是省级贫困村,大伙主要靠种玉米为生,日子过得挺紧巴…… 要脱贫致富,该让村民干点啥?二人产生了分歧。 搞艺术出身的东哥,看中了草编项目。他琢磨,村民们可以用废弃的玉米皮编工艺品,还能卖钱。但二哥坚决反对:“农民就应该种地、做养殖,搞那些花花草草有啥用?” ...
正文:“开始种玉米,后来打零工,夫妻俩干了好几年,还只能勉强度日。”在商都县喇嘛板村,贫困户杨红娟为脱贫尝试了很多办法。2019年,县里建成马铃薯良繁基地,让杨红娟动了心。 在乡里帮助下,杨红娟申请到扶贫贷款,承包了2座大棚,种植高品质原原种土豆,有了企业订单,销路不用愁。 凭借虚心、细心和勤快,2019年,杨...
正文:村里种植优质大西瓜时,却没有村民愿意栽种。     不愿意放弃的扶贫工作队员,决心带头做出个样子来。当年,2亩西瓜,亩产达6000斤,销售收入2万余元。看到祖祖辈辈种玉米的土地真的种出了大西瓜,村民们纷纷跟进种植。今年,40余户村民自愿种植上百亩西瓜,虽受雨水影响,但预计亩产仍达到5000斤以上,户均增收能达上...
正文:“过去种玉米产生的大量秸秆不容易处理,最近这些年我们通过搞养殖,既消耗了秸秆,牲畜的粪便经过发酵做成肥料还能给土地增加有机质,一举多得。去年的化肥使用量比以前减少了一半。现在土地蓬松肥沃,掀开秸秆挖几下就能挖出蚯蚓。”赵玉国说,“总书记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我们接下来就是...
正文:“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土地零散破碎,农村祖祖辈辈种玉米,“样样都有,却样样都不成规模”。     2018年,贵州在脱贫决战中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大力调减低效传统作物,重点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辣椒、石斛、刺梨等12大特色产业,并“深耕”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
正文:新华社贵阳7月24日电(记者刘智强)“过去种玉米,现在改种中药材,收入翻了好几倍。”说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最近忙着在地里采挖太子参的彭德建深有感触。     彭德建家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马场坪村,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两年在政府的鼓励下流转25亩土地种起了太子参,顺利脱贫。     如...
正文:萨其拉图建起牛舍、购饲草、种玉米、备青贮,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牛添加饲草料,清扫牛舍,早晚观察牛的生长和健康状况,一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他都会及时找兽医诊断治疗。冬天的时候萨其拉图还会购买牛犊裹腹马甲,防水防潮防寒保暖,大大提高了牛犊的成活率,降低了生病率。萨其拉图的付出有了可喜的回报,在他的精心饲养下,当年...
正文:“收罢麦子种玉米,人勤地不懒!”种粮大户张百深一边忙活,一边算起收入账:小麦、玉米、西瓜、辣椒“踩着肩膀种”,小麦一亩打1000多斤,西瓜卖进了超市,玉米垄间套种辣椒,长得也不赖, “260亩地,平均一亩能收入7000多元!” “稳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
正文:种玉米种土豆,养猪养家禽,是他们多年来的谋生手段。连两个儿子上学的生活费,也常常让这一家捉襟见肘、东拼西凑。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左)在流水线上组装作业(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邓华 摄 2018年,佛山市与凉山州两地政府组织东西部就业帮扶...
正文:许多群众在“碗一块、瓢一块”的山窝石缝地种玉米,频繁翻耕加剧了水土流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当地创新推进“粮改饲”工程,发展“贷牛还牛、贷羊还羊”生态种养产业,找到一条治贫兼治石漠化的“双赢”路子。 在菁盛乡尚文村一家农业合作社的牛棚里,57头肉牛长得健硕。附近原本撂荒的土地种着牧草。合作社负责人韦纯师说...
正文:罗德亮回忆说,以前主要种玉米、土豆,但因运输成本太高,种出来的东西却卖不了多少钱,起早贪黑忙活一年也没什么收入。近年来,磨满组有8户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了大山,剩余的11户村民继续耕种这片土地。     “前几年,吃得好,穿得暖,贫困帽也摘了,但还是感觉用钱紧张。”罗德亮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怕搬出去后不习惯...
正文:在场的威宁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建文也算了一笔账:苹果每亩年产值在15000元以上,大约是种玉米的10倍,是种烤烟的3.3倍。     “威宁纬度低,平均海拔2200米,日照强,种出来的苹果味道甜脆。”侯建文表示,5年前他们从陕西过来,就是看中了这里独特的种植条件。从2015年开始流转土地,2016年开始栽树...
正文:尤其是精准扶贫以来,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村里只能种玉米、土豆、核桃的传统得到了改变,有了草果、茶叶等新鲜事物。在与外界交流频繁的同时,村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大家开始学习技术、积极外出务工。 在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一些群众已经学会了缝制棒球,用草果杆编织工艺品。 而过去长时间生活困顿的杨三波,在...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