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96 项符合 社会主义法治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58 毫秒)

正文:进入新时代,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检察机关只看作犯罪追诉人和惩治者,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支持配合轻制约监督。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检察官既是犯罪的追诉者,也是无辜的保护者,更要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步的引领者。
正文:要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深入分析研判、积极主动对接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司法需求,努力提供更加优质、更有针对性的司法服务。...
正文: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此次“亲青帮”青年法治辩论赛由团浙江省委、浙江省委政法委、浙江省法学会、浙江省普法办联合主办,浙江省律协、团台州市委、团台州市黄岩区委承办。  
正文:要深刻认识做好新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巩固社会稳定成果,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就要在事关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上聚焦发力。中...
正文: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 “新疆的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法治赋能;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需要法治来守卫。”喀什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志成说,作为政法干部,要坚决扛起法治新疆建设的政...
正文:为做到依法执政,一方面,着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求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及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依法执政,...
正文:2020年5月28日,中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对国内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
正文: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很多制度都冠以“社会主义”的前缀,比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社会主义”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规定了这些制度的根本方向和性质。在前进道路上,制度无论怎么改革,也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原...
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7编84章1260条,创下新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民法典》的创新和亮点很多,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典》中的彰显,感受《...
正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用的不断巩固,有力确保了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用的持续发力,有力确保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这些制度效能和制度优势深刻表明,只有坚定不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执行力和影响力,才能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也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中华法系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形成了独特的“有典有...
正文: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从社会治理看,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全面规范民事关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特点,是支撑...
正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 依法治国着眼于国家和社会治理全局,依法执政强调党的执政方式,依法行政指向法治政府建设。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决定了...
正文: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
正文: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
正文: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构筑了全面依法治国支柱、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权基础,将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民法典凝聚了中华法律文化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
正文:通知指出,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在全国深入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宣传...
正文:深刻把握与域外法治发展道路迥然相异的中国法治发展道路的内在机理,绝不能脱离本国国情状况而盲目照抄照搬别国的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模式,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二,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功能作用。恩格斯在充分肯定社会经济基础对国家与法律上层建筑的最终决定作用的基础上,强调国家权力与...
正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那么,为什么其他法律都称为“法”,而唯有民法典被称为“法典”?该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 (一)民法典地位重要 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性因素是通...
正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     ★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我们的干警要把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一是一、二是二,不偏不倚,不枉不纵,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2014年1月...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