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793 项符合 环境问题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781-1793 项 (搜索用时 165 毫秒)

正文:杨晓超:我个人理解,环境问题是我们申奥的最大的问题。如果持续重度雾霾,对我们申奥来说,肯定是一个不利的因素。我们也正在通过压煤、控车等措施治理空气。但我觉得,这既是对我们一个最大的挑战,同时也从反方向说明,我们的申奥对于环境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大家现在都非常关心空气质量,如果说我们有一个具体的行...
正文:总书记连问环境问题 总书记在与广东团代表一起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问题时,用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八个字。他说,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珠三角现在PM2.5是多少?”“广州市对机动车限...
正文:环境问题仅仅是环境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改革的凝心聚力的阶段,我们的环境问题到了安全阶段,雾霾会导致公众的生活安全。这些问题我们如何平衡?如何偏激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要在全局的观念下履行我们的职责。当然对于一些顽固的利益方,我们如果近期必须改变的话,即使需要代价,我们还是必须要做。如果要为了未来的发展...
正文:到了大学我还拓展了一块,我们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了解环境问题公众对它的看法。因为很多环境问题需要有多方来参与,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调和的催化剂。当时上海最早想推出一个理念,限制过度包装,最终把它付诸于立法的层面。我发现这个东西推动一段时间还没有落实,我在学校里面开展了一项月饼盒的回收。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收了二十...
正文:环境问题仅仅是环境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改革的凝心聚力的阶段,我们的环境问题到了安全阶段,雾霾会导致公众的生活安全。这些问题我们如何平衡?如何偏激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要在全局的观念下履行我们的职责。当然对于一些顽固的利益方,我们如果近期必须改变的话,即使需要代价,我们还是必须要做。如果要为了未来的发展...
正文:人大代表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去年提出了许多与环境有关的议案和建议。人大常委会一直在积极督办,针对代表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执法检查、调研。 “去年我们还多次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和环境有关的一些工作报告,人大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积极地把人大代表从基层反映和了解上来的情况以及意见推动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傅莹说...
正文:高速发展3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积累的环境问题也集中显现,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在GDP增长的同时,巨额的“生态赤字”出现。 “现阶段,传统污染问题和新环境问题交织。如果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我们的环境形势将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说。 在频频出...
正文:人大代表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去年提出了许多与环境有关的议案和建议。人大常委会一直在积极督办,针对代表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执法检查、调研。 “去年我们还多次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和环境有关的一些工作报告,人大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积极地把人大代表从基层反映和了解上来的情况以及意见推动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傅莹说。 ...
正文:“这个史无前例的措施,将使公众了解中国灾难性的环境问题是何时、何地由谁造成的,”邮报文章说。 该报引用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全球环境与健康项目主任琳达 格瑞尔的话说,这个企业报告制度的制定是中国解决污染问题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很有可能产生效果。她说,“这使得隐秘的信息公诸于众,一旦发生空气污染事件,环保部...
正文:谈到雾霾问题时,大会新闻发言人傅莹表示,雾霾问题已成中国一些城市标志性难题,人大代表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全国人大正在修改环境保护法,已审议三次仍未付表决,今年将再次审议,将再次吸纳社会各方意见,制定出一部高质量、管用的新环保法。 傅莹说,雾霾的问题现在已成中国一些城市标志性的难题,而且范围还在扩大。另外,不光...
正文:古巴拉丁社记者:关注社会领域改革和环境问题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刘旭霞)2014年两会召开在即,人民网采访到了古巴拉丁社驻华记者萨哈伊女士,就在这次两会报道中关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 1.您于哪年来华驻站,今年是第几次现场报道中国两会? 我们古巴拉丁社进驻北京已经有好几年,但是我们的电视团队...
正文:他还说,中国的环境问题与韩国紧密相关,如果环境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中国就无法成为发达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问题,他表示教育的质量决定了中国的未来,所以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谈到本次两会的采访对象,崔荧奎记者表示希望可以采访到九零后的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因为他想了解中国年轻一代的改革思想。 如果在中国总理记者会上可...
正文:环境问题。两会前一场长时间、覆盖广的重度雾霾,使得这一问题愈发引人关注。环顾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几乎都没有避开“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问题是,面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中国是否具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德国《商报》日前指出,虽然治理意味着痛苦的代价,但中国决心打破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以铁拳打击...
首页 前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