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11 项符合 我国科学家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81-100 项 (搜索用时 80 毫秒)

正文: 本报北京8月30日电(王潇潇 高翔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今天,Nature(《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团队最新测G结果,团队历经30余年艰辛,测出了截至目前国际上最高精度的G值。 该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这项实验“可谓精确测量领域卓越工艺的典范。”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苹果...
正文:郭守敬望远镜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研制的一架主动反射施密特天文望远镜。作为这台望远镜的管理和运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前不久宣布,郭守敬望远镜共“产生”光谱901万条,其中高质量光谱777万条,确定534万组恒星光谱参数。 “这些,可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总和的1.8倍!”赵刚说,这些数据集已于去年...
正文: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则表明,梁龙类恐龙曾广泛分布在包括东亚在内的盘古大陆上,东亚在中晚侏罗世的动物群也许没有此前认为的那样独特。徐星说:“过去的认知很可能是由于化石采样的影响,导致我们推测的生物群面貌和地质历史时期真实的生物群面貌出现差异,这彰显了更多野外工作的重要性。” 神奇灵武龙化石最早于2004年,由宁夏...
正文:简介】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与天然分子化学结构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5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首次人工创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开启了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新时代。     记者:陈杰 王...
正文:来自中科院的消息显示,单染色体酵母的“诞生”,连同我国科学家参与的酵母染色体全人工合成工作,是继20世纪60年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tRNA之后,中国学者再一次利用合成科学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学领域一个重大的基础问题,也是合成生物学“建物致知”理念的生动体现,为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正文: 2010年,美国科学家创建了世界上首个“人造生命”——原核生物支原体,引发世界关注。时隔八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这一成果今天(2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自然生命体分为真核生物...
正文:我国科学家发起的基于地球大数据的“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已有48个国家机构及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参加,构建了“一带一路”空间地球大数据平台,形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全球变化等9个研究方向,并在巴基斯坦、泰国、芬兰、意大利、俄罗斯、摩洛哥、赞比亚、美国建立了8个国际卓越中心。该国际计划用大数据理念凝聚各国专家共同合...
正文:140余个黑色的计算机柜整齐排列,发出低沉的“嗡嗡”运转声,机器上密密麻麻的指示灯不间断闪烁着,这就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而刘光明则是“天河一号”科研团队的领军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 1978年,我们国家开始研制超级计算机。 2008年,“天河一号”的设计步入...
正文: 新华社上海7月21日电(记者 吴振东)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并证实了上海大气中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现象,揭示了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也就是所谓大气新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7月20日,该研究成果以《中国典型超大城市的硫酸——二...
正文:此次“向阳红10”船开展的微塑料调查作业,将为我国科学家了解西南印度洋海洋微塑料分布状况、评估该区域微塑料污染程度提供重要数据资料。 此前,第一航段的科考队员还在印度洋布放了气象漂流浮标和测波浮标,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印度洋投放该类型的浮标,是我国在印度洋进行深远海海气界面环境观测保障及海气通量研究业务化工作的开...
正文: 新华社合肥7月5日电(记者杨丁淼)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技术生物所专家利用纳米黏土研发出一种锅炉用柴油纳米助燃剂,为提高柴油利用率、减少气体排放提供了新思路。 该项目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完成,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黏土材料领域的核心期刊《应用黏土科学》上。...
正文:我国科学家率先发现人类胚胎激活机制 为优生优育打下基础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人类胚胎进行有序基因表达、发育进化的奥秘。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研究表明,人类体内的各种细胞几乎都有大量基因的表达。然而,人受精之后大约有两天的时间非...
正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猫科动物专家组,为了完成全球豹的保护现状评估工作,先后多次试图获得中国豹种群的实地信息,但收效甚微,以致于关于中国豹的数量分布,以及物种的濒危等级,只能基于少数专家的经验推断给出。这次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大华北豹种群,以及马上启动的对中国境内所有豹种群的调查,对帮助动物专家完成上述工作意义重大。
正文:我国科学家日前在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从单细胞分辨率和全转录组水平,全面、系统、深入地阐明了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这4种器官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图谱及其信号调控机制,揭示了这4种器官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精准发育路径和基因表达特征,...
正文: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
正文: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钩吻的化学成分,并分离出主要化合物钩吻素子。此后钩吻的化学成分、毒性、活性、药理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 近年来,许又凯所在的民族植物学组对钩吻属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药用功能研究,发现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并证明其中的单萜生物和吲哚类生物碱具有显著细胞毒活性,有些化...
正文: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
正文:今年1月,中国克隆猴的“故事”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我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这一重要原创性突破,对我们这个没有‘留洋’背景的团队而言,是莫大的鼓舞。”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说,大家期盼着不断深化对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完善人才评...
正文:他说,科学需要交流,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中国科技界应该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开展战略咨询,做好高端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继续发挥院士群体的智力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
正文: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习近平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