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11 项符合 我国科学家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41-60 项 (搜索用时 83 毫秒)

正文:本报上海11月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魏其濛 记者 邱晨辉) 11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我国科学家原创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有条件获批上市。此前一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该药的上市申请,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阿尔茨海默病是继心脑血管疾...
正文: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田间观察发现,麻雀对不同的高粱种子非常“挑食”:在571份高粱自然变异群体中,其中接近46.7%的高粱种子麻雀不喜吃。 这一类似人类挑食的行为又是由什么引起的? “之前一般认为,高粱有芒、包壳程度越高、穗型越散、种皮颜色越深、单宁含量越高越抗鸟。然而,高粱自身如何抵抗鸟害的分子机制仍不清...
正文: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目前国外种植面积达636万公顷。2018年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的青蒿素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
正文:利用“地壳一号”钻机获得的岩心,我国科学家为建立地球演化的档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庆油田未来50年发展和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在历尽艰难方能企及的深处,潜藏着人类远未认知的科学奥秘和尚待利用的资源宝藏。     被称为地球“第四极”的马里亚纳海沟,“海斗”号进入水面,缓缓下潜。     最大潜...
正文: 论文纪念海报。寓意:玉帛(Jade and Silk),引自化干戈为玉帛。古时常借用玉帛与人重修于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与友好。胚胎(美玉)经历多重困难,终于释放出信号和母亲组织(丝绸)首次交流,正式开启母子互动的美好共处阶段。图文:宋元元 周帆 有人说,世界上最精妙和激动人心的事情莫过于生命的...
正文:1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成果,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杨辉团队及其合作者开发出一种编辑效果更精准的“安全剪刀”——ABE(F148A),缩短了攻克罕见病的临床试验时间。 该团队首先对目前学术研究和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多种基因编辑“剪刀”进行了全面检测,他们最新发现,现有“剪刀”不仅存在剪切...
正文: 人类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DNA通道蛋白的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图片创作:王国燕 马燕兵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磊王海涵)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刘云涛博士、毕国强教授与合作者利用冷冻电镜首次解析了人类疱疹病毒基因组包装的关...
正文: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5月24日举行的科研进展通报会上获悉,由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制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
正文:但过去,我国科学家只能借助于国外的科研平台,用‘别人的眼睛’认识我们的研究对象,不仅科研成本高,对于航空发动机研制等尖端科研还造成了严重限制。” 最初调试时,孙光爱和同事24小时连轴转,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同行通常需要半年时间的单台装置调试工作。“我们效率提高一些,国家就能多做一些实验。”他说。 ...
正文:新华社兰州5月3日电(记者张文静)我国科学家联合多名境内外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在海拔3280米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溶洞,发现的一件人类下颌骨化石经鉴定为丹尼索瓦人。 这一研究成果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最早活动时间,由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6万年,整整向前推进了12万年。 ...
正文:2018年1月,我国科学家宣布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的到来。一年后,还是在上海,“中中”“华华”的重要小伙伴,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这些脑疾病模型克隆猴,有助于解析脑重大疾病的致病机理,确立预警和早期诊断指标、进行干预和治疗,将成为中国脑计划的一大亮点。”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
正文:弃医从工追逐科学救国梦,荒凉孤岛潜心科研龙宫探险,他和我国科学家团队不到10年便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而他自己也成长为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中学时代背井离乡、历经烽火的求学路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让他日后面对恶劣的科研环境仍甘之如饴;项目攻关的紧张时刻,...
正文:更为重要的,该成果突破了国际上传统的通过中间件实现信息系统连接的思路,另辟蹊径、自主创新,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在信息领域摆脱“路径依赖”,完成从跟随到原始创新跨越的一个成功案例。 从“白盒”到“黑盒”,不仅是颜色的变化 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
正文:早在20年前,EHT科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海诺·法尔克就曾和我国科学家合作研究黑洞。 如今再次合作,海诺·法尔克评价中国科学家表现时说:“他们现在是中国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太空天体物理等领域,中国在这个全球项目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路如森告诉记者,在EHT国际合作形成...
正文:通过“南海深部计划”的开展,我国科学家获得了一系列发现:从海盆形成前后大量的岩浆活动、始新世海相层,到海山上的古热液口、锰结核场和冷水珊瑚林 浩瀚南海,是全球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深海区。2011年,在汪品先等一批海洋科学家的长期推动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启动了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
正文:我国科学家通过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线发表了关于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论文,发现了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什么是蛋白质组学?这次发现有何重大科学价值?对于接下来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又意味着什么?记者第一时间来到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采访了论文团队的科学家们。 蛋白质组学:破...
正文:我国科学家通过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线发表了关于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论文,发现了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什么是蛋白质组学?这次发现有何重大科学价值?对于接下来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又意味着什么?记者第一时间来到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采访了论文团队的科学家们。 蛋白质组学:破...
正文:原标题】我国科学家提出:蛋白质组可用于早期肝细胞癌的分型、预后和靶向治疗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李斌、胡喆)我国科学家关于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研究的论文北京时间2月28日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线发表,文章首次表明蛋白质组可用于早期肝细胞癌的分型、预后和靶向治疗。     科学家根据101例早期...
正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裴楠)病毒感染因其变异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成为重大疫情防控的主要挑战,对机体抗病毒机理的深刻认识是应对病毒感染的关键所在,日前,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经过近5年潜心研究,成功发现细胞“门神”——环鸟腺苷酸合成酶(cGAS)抵抗病...
正文:近期有报道称,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一种可以调控T细胞抗肿瘤的分子——FBXO38,为肿瘤免疫疗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在人体与癌细胞搏斗时,一种名为PD-1的分子不能太过“活跃”,否则会大大减弱T细胞对人体的守护功能。事实上,目前已有中国的制药公司正在根据这一抗癌机制展开药物研究,致力于对胃及胃食管交...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