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63 项符合 国家天文台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1-140 项 (搜索用时 60 毫秒)

正文:一年以前,项目组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合作,期待使用中国FAST望远镜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是拯救还是毁灭人类? 人工智能是近几年最热的话题,但人类对它们是既期待又恐惧的。人工智能到底会帮助人类,还是将人类带向毁灭的深渊?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分享了量子计算机的进展。他称...
正文:2016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突破摄星”计划签署合作意向。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加入项目,与位于美国的绿岸望远镜及位于澳大利亚的Parkes天文台共同合作,寻找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线索。 Peter Worden 表示,向更远处探寻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突破摄星”计划要想真正...
正文: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副经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副主任张蜀新代表,1983年大学毕业后到云南天文台工作。那时天文台做了个1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大家就感觉非常先进了。如今,他作为建设者亲身参与的FAST工程,被誉为“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在张蜀新看来...
正文:10月10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天眼”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在介绍脉冲星发现过程。 五年,历史长河的一瞬,对很多中国百姓而言却是天翻地覆的改变。对国家而言,更是历史性跨越,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
正文: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FAST)发现多颗脉冲星,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 “‘天眼’调试还远没有结束,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克服困难,力争早出、多出、出好、出大成果,让‘天眼’更好地为科技强国服务。”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天眼”工程调试核心小组组长姜鹏说。 逐梦前行:携手奔向“中国梦” ...
正文:但鲜为人知的是,直到FAST“首秀”的前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科学家还在争取更多的新脉冲星通过国际系统认证。彼时,这个位于中国贵州的全球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已经发现了6颗新脉冲星,其中最早一批认证的有两颗。 即便如此,在次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仍只介绍那两颗最早认证的脉冲星。他说,FA...
正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行星科学家、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郑永春博士,他这样回答: 小行星撞地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地球上,每天大概有上百吨来自太空的物质降落。它们大部分是很细小的颗粒——宇宙尘,主体在大气层里就已经烧完了。一些比较大的天体还没烧完的部分,散落到大海、陆地上无人...
正文:包括与中科院合作成立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与国家天文台合作建设“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针对量子计算、光学天文、射电天文等顶尖科研领域,利用自身在超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技术实力,与科研领域的国家队开展深度合作。 今年3月,马云在公司首届技术大会上动员全球2万多名科学家...
正文: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表示,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FAST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调试进展超过预期及大型同类设备的国际惯例,而且已开始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其中就包括今天对外发布的“新脉冲星的发现”。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说,截至目前,FAST望...
正文:一届一届诺贝尔奖过去,科学站在浪头,拍打向更深渊的方向。我那些看大门的、烤面包的、做美国总统的伙伴们散落在大海的碧波万顷之下,过着各自最普通的日子。或许那句话是对的,我们真的都有光明的未来。 (国家天文台苟利军教授对此文亦有贡献)
正文: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0日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距“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不到1个月。“中国天眼”有望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10年至20年“黄金期”。
正文:告慰南老,“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给力]】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0日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距“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不到1个月。“中国天眼”有望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10年至20年“黄金期”。(董瑞丰、齐健)
正文:告慰南老,“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给力]】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0日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距“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不到1个月。“中国天眼”有望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10年至20年“黄金期”。(董瑞丰、齐健)
正文:9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门为老南举行了先进事迹报告会,张海燕是他的学生,也是FAST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说起老南生前的故事,她几度哽咽。 FAST:最美丽的科学风景 南仁东是FAST最早提出者之一。 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与会科学家提出,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
正文: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寻找外星生命,在别人眼中“当不得真”,这位世界知名的天文学家,电脑里却存了好几个G的资料,能把专业人士说得着了迷。 2年前,已经70岁的南仁东查出肺癌,动了第一次手术。家人让他住到郊区一个小院,养花遛狗,静养身体。 他的学生、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苏彦去看他。一个秋日里,阳...
正文:那五颗闪耀着科学光辉名字的小行星,就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的。 但恒星就不一样了,它太多,朱进说,恒星就没有“被发现”的,所以学界也就懒得取名字了。个别比较“受宠”的还能有个专属名称,大多数恒星不过就是有个编号。...
正文: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网站16日消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原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南仁东因病抢救无效,于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23点23分因病逝世,享年72岁。 ▲南仁东(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南仁东先生是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自1994...
正文:“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罹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     国家天文台16日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南仁东的名字,与FAST密不可分。     洪亮的嗓音,如今变得嘶哑,曾跑遍大山的双腿也不再矫健。72岁的...
正文: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齐健、董瑞丰)“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罹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国家天文台16日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南仁东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
正文:每当提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时,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总会说:“如果没有中国工程技术的发展,FAST不可能完成。”他介绍,FAST将使中国拥有探测宇宙的最好仪器,而掌握相关专利技术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封锁。 大科学装置建设中取得的新技术成果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重大工程中...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