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5847 项符合 PM2.5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01-320 项 (搜索用时 56 毫秒)

正文: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的情况下,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3%,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到2022年的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58天降为仅3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北京奇迹”...
正文:雾霾波及多个省份,PM2.5成为公众关注的热词。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正式向大气污染宣战,一场力度空前的“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重要指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 5”; “治理大气污染,不能光‘等风来’,要聚焦问题抓要害、找准病根开...
正文: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6天,其中“优”的天数达到146天,PM2.5、臭氧浓度等空气质量6项评价指标连续2年全部达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市森林面积6742万亩,森林覆盖率54.5%。 ◆ 重庆坚持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统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及流域上下游,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分类...
正文:中新网7月27日电 国新办27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同比出现了反弹,PM2.5浓度上升了6.2%,优良天数比率下降了3.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部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过去三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大气污染物排...
正文:今天(4日)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对外发布:在2021年实现空气质量里程碑式突破的基础上,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均浓度继续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为10年来最低水平,继续保持历史同期最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总台...
正文:研究结果显示,生命早期PM1暴露浓度每增10μg/m3,儿童哮喘患病风险的升高55%,高于PM2.5和PM10,表明颗粒物粒径越小,比值比的估计值越高。同时发现是PM1而非PM1-2.5贡献了PM2.5与儿童哮喘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生命早期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物暴露与儿童哮喘和喘息之间的关联 该横断...
正文:2021年,全省PM2.5等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9%。 陆海统筹齐抓共管 碧海蓝湾清水长流 暗香浮动,疏影横斜。 阳光洒在400多亩的荷塘上,游人在铁岭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流连忘返。这片位于辽河、凡河、柴河的汇合点、总面积4262公顷的湿地,是远近闻名的...
正文:十年来,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我国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一度灰霾的头顶如今碧空如洗;森林面积达到2.27亿公顷,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我国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从热带雨林到青藏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腹地,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走进公众视野,新物种、新记录种不断被...
正文:新时代以来,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全国城市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下降到1%以内;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升至87.9%……一个个突出成果,浸润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努力,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色。如今,生态环境保护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长江大保护让...
正文:十年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和实施,尽己所能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5家国家公园,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
正文:翻开擘画中国2021年到2025年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大”文件中却有不少“细”安排: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中国追梦路上的鲜明特色。中国深度世界最深的实验室在哪里?四川凉山,锦屏山隧道中部,2400米地下,有...
正文:马艳良表示,霉菌孢子的直径在两微米至3微米,和PM2.5的直径相似,因此相对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的防护效果会差一些;要戴上橡胶或塑料手套,定期清理冰箱、洗衣机等容易藏匿霉菌的家电,定期清洗、晾晒窗帘、浴帘、地毯等,使其保持干燥。 而对于已经出现霉斑的墙壁、洗手台、马桶,可以先用刷子将斑点刷掉,再用消毒液...
正文:大气PM2.5从2013年的89.5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每立方米,累计下降63.1%,并首次实现了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蓝天常伴,是北京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刘保献告诉记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些变化和每个...
正文:而津西钢铁所在的河北省,“十三五”期间,压减的钢铁产能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与之相对应是,河北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108微克每立方米减少到2021年的38.8微克每立方米。 同样是在河北,过去十年,工业排放在降低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越来越清洁。 这些不断上升的光柱是十年间全国各地不断增长的风电、光伏发电...
正文:“我上中学时,空气质量非常差,PM2.5超标是常事。现在蓝天白云多了,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提升。”王晗说,“我老家附近原来都是荒山、废矿山。这些年重视山体绿化、植树造林,‘秃山’都披上了绿衣裳。我能明显感到,家乡的景色变美了”。 就读于某双一流高校研一的宋瑶感到,垃圾分类是近几年逐步宣传、试点、推进的重要举措。...
正文: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4.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森林面积增长了7.1%,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着力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经济社会...
正文: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河北石家庄摄影爱好者王汝春,3000多张照片连续8年记录“蓝天之增”,消息冲上热搜,网友接龙晒出“家乡蓝”。“天空日记”共鸣共情,绿色发展入脑入心。阿尔卑斯山小镇达沃斯,因世界经济论坛闻名。2017年1月17日,在此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
正文: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优良天数比例上升6.3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长江干流全线连续两年达到Ⅱ类水体,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Ⅲ类水体。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约1/3行政村深入实施农村环境...
正文:马艳良表示,霉菌孢子的直径在两微米至3微米,和PM2.5的直径相似,因此相对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的防护效果会差一些;要戴上橡胶或塑料手套,定期清理冰箱、洗衣机等容易藏匿霉菌的家电,定期清洗、晾晒窗帘、浴帘、地毯等,使其保持干燥。 而对于已经出现霉斑的墙壁、洗手台、马桶,可以先用刷子将斑点刷掉,再用消毒液...
正文:PM2.5 “七连降”,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七连升”……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但持续改善仍有难度。从数据升降间,读懂我国去年生态环境状况,戳图来看。 【责任编辑:刘世昕】 ...
首页 前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