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40 项符合 5000年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621-1640 项 (搜索用时 57 毫秒)

正文:具有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置史,是丝、瓷、笔、茶的发源地,人文底蕴持续展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活动现场此次推介会重点对安吉影视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进行了推介,保利影业、墨非纪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种梦音乐有限公司等8家文化企业现场与安吉签约。同时,由安吉县产投集团投资拍摄的电影《茶园小森林》项目...
正文:在这片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的土地上,人们要想知道它从何处来,除了参观博物馆,还能在良渚考古遗址公园“动手”。招募的志愿者在培训合格后,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就能亲身到考古现场发掘。2020年,公园举办了14期公众考古,期期爆满。能“动手”的不仅在考古现场。2020年4月,一部考古纪录片《古墓派·互动季:地下惊情》...
正文:中华文化延绵5000年,是世界上最为古老伟大的文化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样态。但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屡遭悲惨命运,中华文化也随之衰落。而今,伴随中国经济政治以及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正在重新释放出强大魅力和绚丽光彩。期待你们能够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你们应...
正文:传统教育精华在当下的新延续“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的国家。在这5000年间,我认为耕读教育起到了核心作用。”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竹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耕读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主要方式和途径,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
正文:17小时内,5000年前的良渚、4000年前的陶寺、3000年前的三星堆、2000年前的茂陵等依次映入眼帘,观众足不出户就能纵览祖国的千山万水、人文盛景。考古学者许宏等专家带来的直播课,更是让这场“青春云游”的文化含量满满。在这里,观众不止于浮光掠影的观看,不止于简单的抵达,更能在打破时空界限的体验中享受神游乐趣...
正文:从古至今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自古绵延至今,到底是什么庞大的力量能够在上下5000年的漫长时间里勾连起这么多世代变迁?毫无疑问,汉字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人们摊开数千年前的书册、竹简,依然可以顺畅地阅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文明的奇迹。汉字的背后有先人非凡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同时...
正文:与此前考证瑞典4500年、挪威5000年、俄罗斯8000年滑雪历史相比,阿勒泰成为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那么,1万多年前的人们,用的滑雪板长啥样?智慧的先民们将马前腿的毛皮绑在木板上,从高处往下滑行时,雪板下面的皮毛顺贴在滑板上,增加了滑行速度,上坡时逆毛,增大摩擦,起到防滑作用。毛皮滑雪板是当时人们冬季生产生活的...
正文:上下5000年,“中国”之称从何而来?1963年,青铜器“何尊”在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出土。其铭文中出现了“中国”两个字,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青铜器“何尊”(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青铜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之一,与文字、城市比肩齐名。宝鸡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曾孕育了中国青铜文明的顶峰时期...
正文: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终于取代采集狩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水稻的驯化是在人类耕种行为影响下的漫长的植物进化过程,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实,这个漫长过程的起点应该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米粒形和胚部特征在现代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客观上为考古遗址出土稻谷野生和栽培属性的判别提供了前提...
正文:研究认为,白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以前),比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更早。陕西考古研究所的家底是他奠定的见过石兴邦的人几乎对他都有一个共同印象:平和,和蔼,可以说是一个忠厚的长者。陈星灿说:“我眼里的石先生穿着朴实,说话很慢。若用一个词来形容他,那就是宽厚。”石兴邦...
正文:“五千多年进入”:距今5500—5000年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相继进入了文明阶段。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5300年前后出现了犁耕和大规模的稻田,田埂和灌溉沟渠规整,稻作农业技术已相当成熟。良渚古城周边大规模的水利系统、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出土的20万千克稻谷堆积等,表明发展农耕、掌握仓廪...
正文:五 杭州拥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在如此漫长的时光里,文明交流互鉴的滋养,成就其多元融合、海纳百川的气象。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曾是历史学界的公论,然而,长江中上游的三星堆遗址和下游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以实证颠覆了原本完备的“黄河一元论”。历史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不同种族和地域的人民忽...
正文: 郭大顺(曾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先后主持牛河梁、东山嘴等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被称为“红山文化第一人”)我今年85岁了。虽然1998年就退休,但一直到今天,很多工作、会议、采访还是来...
正文:就公众所能见到的印的实物来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早在4000年到5000年前就有“模印”或“压捺印”器具。在乌鲁克时代晚期及古巴比伦时期还出现了“滚筒印”。古埃及也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了“滚筒印”,随后还出现了“圣甲虫印”。在同一时期的印度河流域,也出现了类似的印具。古希腊在公元前2000年至1200年间的印...
正文:从图腾崇拜到皇家威仪的象征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证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吴越先民就已掌握独木舟与木桨的制作技术,在船身雕刻有龙形的独木舟成为“龙舟”的原形。1976年出土于宁波鄞州区云龙镇甲村的国家一级文物战国“羽人竞渡纹”斧形铜钺,器物上雕刻有头戴羽冠者的竞渡画面清晰而生动,被认为是中国最...
正文:它是一部展示中华5000年文明整体形象的国民素养书,它让世人明知中华文明以独特的命运,延续至今的原因所在。唯有通过中华文明的道路,才能贴切理解现代的中国。 >>内文选读: 文明既是一种人类现象,它使人与禽兽区别开来;文明同时又是一种民族现象,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创制的文明千差万别。我们将要论及的“中华文明”...
正文:“原来古蜀人也流行打耳洞”“5000年前古蜀人的亲戚可能是西北人”“成都人4500年前就吃大米饭了”《寻古中国·古蜀记》播出后热度爆棚网友纷纷当起“在线考古官”曾经洪荒遍野的古蜀大地为何会变成如今的“天府之国”?一起get古蜀人的智慧↓↓01穿蜀锦、吃火锅、打耳洞古蜀“时髦单品”你认识几个?青铜大立人雕像的“燕尾...
正文:后来,专家们以碳-14测定,左家山石龙距今约6100年至7000年之间,而红山文化C形玉龙距今约5000年至6000年。“也就是说,在红山文化C形玉龙尚未出现之时,左家山石龙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了,是更为原始的龙形器。”陈全家说,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发现比左家山石龙更早的龙形器。发掘者之一的赵宾福现在已是吉林大学考古...
正文: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能够在上下5000年的漫长时间里勾连起这么多世代变迁?并不夸大地讲,连接所有的正是文字。跨越漫漫岁月,当代的人们摊开数千年前的书册、竹简,阅读起来依旧没有障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文明的奇迹。汉字,是东亚最早出现的书写工具,中文书写系统在之后漫长的几千年里一直被延续下来。在其他一些古文字早已退出...
正文:大豆,古人称之为“菽”,五谷之一,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产物,中国也是大豆的唯一原产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已经接近5000年了。为什么现在产量问题变得迫在眉睫?大豆和玉米为什么会“争地”?一起听听全国人大代表王守聪的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王守聪表示,大豆从全产业链上影响了粮食安全,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扩种大豆,提高大豆的产能...
首页 前页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