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8 项符合 黄河下游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54 毫秒)

正文:河南推进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 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作者:夏先清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黄河下游横穿河南、山东两省,河道总长786千米,两岸大堤堤距最宽达24千米,滩区面积3154平方千米,占河道面积的65%,生活着近200万人,是水沙入海的要道和华北平原上的...
正文:5个湿地特色片区、9条湿地特色景观带,串联起城区的大片湿地、水系、湖泊、水库。 “我们以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重中之重,算好生态账,正积极探索一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说,“东营地处黄河下游,工作要力争上游!”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5日 02 版)
正文:“我们全力推进滩区综合治理,以建设黄河滩地公园为抓手,加快流域生态修复重构,示范引领沿黄生态保护,努力为黄河下游做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子、打造新样板。”据惠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焦健介绍,近年来,惠济区积极践行黄河流域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北静”发展定位,坚持项目化推进,谋划实施了“两区(大运河文化片区、...
正文:在距今7000年前,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用旋转的轮盘修整陶器口沿等部位的技术。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出现了用快轮制作陶器的技术,使陶器的成型更加规整、精致。距今4300年前,黄河下游地区的制陶技术达到顶峰,其代表作是“蛋壳陶”黑陶杯,杯体颜色乌黑发亮,器壁最薄处仅0.3毫米,堪称奇迹,至今难以复制。它们多出土于龙...
正文: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墓棺椁成套,随葬品有一定规制,已经有了初步的棺椁制度、器用制度,至西周时期则发展为成熟的棺椁制度和用鼎制度。鼎是早期中国的第一礼器,首先出现于中原的裴李岗文化,距今五千多年在中东部各地已经初步形成以陶鼎为核心的礼器组合,距今四千年以后的夏代晚期在二里头遗址出现铜鼎,在周代不...
正文: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段庆林表示,黄河从上游青海龙羊峡到河南桃花峪的流域面积占黄河区总面积的80%以上,必须高度重视黄河中上游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 中国人民...
正文:在确保行洪安全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创新按照“一高一低”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思路,实施水沙一体化调度、大尺度对接,不仅确保防洪安全,还将黄河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由435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5000立方米每秒,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超标洪水提供了更好的河道地理条件。黄河中下游唯一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汛期实现排沙3.3亿吨,大...
正文: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第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
正文:从上游奔腾向东,裹挟着中游的泥沙,黄河下游的河南因此成为地上“悬河”最突出、历史上决口最多的河段。 “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河南就处在‘豆腐腰’的位置。多年的泥沙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洪水虽小,水位却高,洪水风险依然是最大威胁。”河南省开封市第一河务局局长潘佳良一语道破“害河”桀骜难驯的症结。 ...
正文:从2008年以来,黄委会持续向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补水,增加湿地水面面积,提高地下水水位,修复黄河下游代表物种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促进黄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尤其从2018年起连续实施的黄河生态调水,极大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为河口地区鱼类洄游和产卵提供了有...
正文:小浪底管理中心工程师张建生介绍,小浪底工程对保护中下游生态环境、促进黄河下游两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作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骨干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根据干支流洪水条件,及时采取蓄洪、削峰运用,有效缓解了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将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据悉,截至2019...
正文:黄河下游花园口(央广网记者 任磊萍 摄) 小浪底水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开发里程碑式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控制着黄河92%的流域面积和91%的径流量,还控制着近100%的泥沙,因而,调节水、沙关系成为小浪底工程的“重头戏”。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良,长期从事黄河调水调沙...
正文:“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工程。它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黄河上开了口,使黄河变害为利,‘开下游引黄灌溉先河、创综合利用伟业’。”翟嵩峰说,日夜奔腾的黄河水使100多万亩盐碱地、沙荒地变成了鱼米之乡。 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在治理黄河过程中,诞生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
正文:从全流域看,处在黄土高原、黄河上游的宁夏,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入河、生态脆弱导致的水源涵养能力退化等,都直接影响着黄河下游的生态安全和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9月16日,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会议在六盘山下的固原市举行。这是短短半个月内,自治区党委举行的第二次推进会,会议聚焦生态。 ...
正文: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向河口三角洲生态补水,持续推进生态系统自然修复。7月29日,通过近1个月的集中生态补水,黄河三角洲一次性连续补充淡水1.55亿立方米,较近10年均值增加237%,创历史新高。综合监测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正实现快速良性演替。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财政部、生态环...
正文: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提高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为筑牢黄河上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建设美丽黄河提供重要支撑。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
正文:据悉,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骨干工程,根据干支流洪水条件,及时采取蓄洪、削峰运用,有效缓解了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将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先后有效应对2003年黄河“华西秋汛”洪水,2005年和2011年秋季黄河中游洪水,2012年、2018年和2019年全汛期流域洪水等,...
正文:据统计,在1946年治理黄河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沿岸群众因为水患背井离乡,饱受疾病饥饿之苦。洪水退去后,面积广大的黄泛区黄沙漫漫、寸草不生。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背景下,武陟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建人民胜利渠。“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句话广泛流传,成...
正文:截至23日8时,黄河下游重要滞洪区东平湖老湖水位42.02米,超过警戒水位0.3米,东平湖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受黄河上中游降雨影响,8月21日13时黄河潼关站出现63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为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已启动黄河中下游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响应,控制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4000立方...
正文:比如,2013年,《黄河下游滩区运用财政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正式施行,黄河下游“滩区运用”将由财政进行补偿,此举将惠及数十万黄河滩区居民。类似的做法,可以推广到更多承担蓄洪泄洪功能的地区,给这些受灾的当地居民发放适当补贴,对他们为公共利益作出的牺牲予以道义上的感激和经济上的补偿。 洪灾当前,需要每个人的付出...
首页 1 2 3 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