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877 项符合 马克思主义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401-420 项 (搜索用时 62 毫秒)

正文:其中,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我们应坚定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红色文化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
正文: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与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在《反杜林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中,恩格斯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
正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精神为核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先进性。一方面,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保护的新格局,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资源分类保护制度,对现有的红色旧迹遗址充分保护,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
正文: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和引领,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正文:为此,我们必须在壮大实体经济上聚焦聚力,形成优质高效和多样化的供给体系,让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形象立起来、强起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在新时代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赢得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和制度基础。(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锁明)
正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统一思想,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为消除贫困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了7亿多人口成功脱贫,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正文:恩格斯的名字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连 在曼彻斯特,恩格斯生活了22年 其间居住在伦敦的马克思 也经常来到曼彻斯特与恩格斯会面 讨论和考察工人运动 恩格斯以毕生无私的付出 资助马克思的生活 配合和协助马克思的工作 1848年,他们共同起草完成了《共产党宣言》 1867年,马克...
正文: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体...
正文: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正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具有强大的真理说服力、实践指导力,又具有强大的 思想引领力、精神感召力。 要坚持不懈用这一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全党学懂弄通做实,引导全社会坚定主心骨,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正文: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魏倩怡现场听了中央宣讲团的报告后深有感触:“五中全会勾画的宏伟蓝图,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机遇和使命。从现在到2035年,正是我们风华正茂的时光。我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好本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乘风破浪积蓄力量,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正文: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规划的灵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也持续演进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形成了...
正文: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许素菊认为。     数据显示,1952年至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与此同时,共同富裕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拓展,从最初的追求物质上的富裕到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富裕,再到追求更高层...
正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海燕认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是发展目标又是发展手段,是发展短板也是发展潜力。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正文: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邓秀松最感谢“这个媒体融合创新的新时代”。他是30年的“老广播”,用6年时间转型成为一名新媒体人。他说:“从传统广播到新媒体阵地,变化的是平台,不变的是新闻人的初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守,是守正创新、服务人民的追求。”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正文:作为一个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是过去为求得中国人民解放和中华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执政后为求得广大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需要有千百万各级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切切实实地奋斗,干部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党所领导的事业...
正文:人类已经命运与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才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同奔向美好的明天。 (本期特约专家:张雷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正文: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宇文利认为。 宇文利表示,变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变,发展中保安全,安全中谋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任务和特殊使命,也是中国前途和未来的关键保障。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杰也强调,坚持系统观念,需要构建主体性、着眼整体性,在自我保存中谋发展,在全面发展中谋生...
正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最终体现是人的发展。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就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 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产物,也是社会产...
正文:地评线】让乡村振兴引领新时代乡村美好生活作者:王松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王松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     据媒体报道,随着乡村振兴政策和扶贫政策实施,不少地区老乡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生活彻底变了样。山西省左权县结合当地现有资...
首页 前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