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14 项符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41-160 项 (搜索用时 94 毫秒)

正文:“津云”双平台同步直播,在线观众突破16万。据北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红蕾介绍,长假期间,北辰区现有的44个非遗代表项目,都将依托区内景区景点举办“非遗”项目展示,宣传普及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北辰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旅融合。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2日 01版)
正文:草编是西和女性代代相传的手艺,在一次女性技能培训班中,何芳受到启发,重拾西和草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研发了玉米皮编织的产品,开发了靠垫、蒲团等一系列融入现代生活的新产品。目前,9个村子的近300名留守妇女和老人在何芳带领下,每年生产2万多件草编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每人年增收四千元以上。 迭目江...
正文:在澜沧县酒井乡,60多岁的芦笙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石开台上参加快乐拉祜演出,台下换服装下地干活。在澜沧县竹塘乡林下三七种植基地,拉祜族农民李娜努精心管护着种植的两亩三七,同时还养蚕、种水稻等等,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阔步走向了小康…… 四川:攀越崇山 看见美好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李晓东 周...
正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文化习俗 经诗文书画瓷器 雕刻…… 流传至今 经久不息 央视新闻《文物里的中秋》 将带您打卡各地博物馆 透过珍藏文物 领略古人那些 令人无限遐想的中秋场面 提起中秋节 总离不开月亮的元素 祭月赏月拜月的习俗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
正文:李伊园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她创办的彩云苗艺已成为助力当地贫困妇女脱贫的“金绣球”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如今,李伊园带着160多名绣娘一起学习和制作苗绣,这些绣娘每月收入有1500元至3000元。     “没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好好奋斗,珍惜这美好的生活。”苗家小镇社区的新居民韦鲜艳...
正文:在澜沧县酒井乡,60多岁的芦笙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石开台上参加快乐拉祜演出,台下换服装下地干活。在澜沧县竹塘乡林下三七种植基地,拉祜族农民李娜努精心管护着种植的两亩三七,同时还养蚕、种水稻等等,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阔步走向了小康……     (本报记者 杨永磊)
正文:2018年11月,“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今,藏医药浴疗法作为传统藏医药的一项代表性技艺,在疏松通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面的疗效也受到越来越多认可。基于不同季节、气候对藏医药浴疗法影响的探讨研究表明,春季和秋季是行藏...
正文:这种用野生观音树叶做成的豆腐色如玛瑙、入口清凉,是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浙江:进入盛花期桂花蒸出浓郁芳香 临近国庆中秋假期,浙江各地的桂花陆续进入盛花期,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桂花的甜香。江浙一带农家在秋季常将桂花制作成食品,而桂花的香气是否浓郁受天气影响很大,秋季天气如果早晚温差大则有“桂花蒸”一说...
正文:盘绣是土族特有的一种刺绣,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这一优势,班彦村投资发展盘绣制作特色产业,吸收145个产业户,2019年产业户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9月22日,班彦村盘绣园内,绣娘吕六月姐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盘绣作品。新华网发 李雪梅摄 “原来只能种庄稼,现在,坐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
正文:2013年,岔峪村放河灯被确定为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借助历史悠久的文化氛围,全村实行了生态改造。实施徐水河河道景观改造治理工程,栽植各类景观绿化苗木6000余株,绿化面积2400平方米。村级基础设施按照景区打造,建成占地20000平方的休闲文化公园,园内建有人工景观湖、景观亭,环湖休闲走廊。同时打造了...
正文: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农民漆画培训活动曾多次举办。2016年6月,“福建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在福州开班,20名学员全部为漳平农民画画师。他们创作了40幅漆画作品,展出后令人耳目一新,得到广泛好评。除了培训,漳平农民漆画还多次亮相画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漳平农民漆画展现了闽西、闽南...
正文:8月25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村,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梗舞”表演已有两年的村民白玛罗布。错高村是林芝市唯一一个保护完整的古村落,2019年该村57户农牧民搬迁至新村,计划通过旅游产业改善生活。 8月27日,林芝市苯日景区,游客们在可以眺望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的观景高台上。 对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
正文:以粉壁、黛瓦、马头墙为特征的徽派古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代表,而作为徽派古建筑的主要营造技艺,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派古民居是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它不仅是徽文化出现和发展的场所,还将徽文化融于其中,并通过古民居的房屋布局、外形结构、家具陈设、门联牌坊等充分展现于世人...
正文:“在这里可以了解到鹿的起源、演变,以及写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赵氏煮炸鹿茸技法等和鹿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了解到双阳鹿业的发展、鹿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鹿业的辉煌成绩以及未来鹿业发展等内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双阳梅花鹿博物馆投入运营后,主要用于吉林省梅花鹿产业文化展示以及各类鹿文化藏品的收藏、展示和...
正文:“和平尊”是中国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制成,设计精巧、含义丰富: 顶部龙饰象征守望和平,两侧象首、凤鸟寓意天下太平,人民安康。尊身展翅高飞的7只和平鸽,代表联合国为世界和平奋斗的70年。 潘基文在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和平尊”代表了中国同...
正文:贵州多山,到处是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虽对工农业生产不利,但却保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黔东南州尚未摘帽的贫困县榕江为例,这里的定威水族乡、月亮山计划乡、三江乡属于全省20个“极贫乡镇”,贫困发生率曾达到39.96%,但这个县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1个、国家级9个。得益于多样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榕江人文旅...
正文:王建是河南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的传承人。他用黄河水和黄河泥制作的埙,声音悠长深沉,恰似母亲河浅浅的低吟。 黄河泥细腻、光鲜、柔滑、富黏性,有极强的可塑性。王建把从黄河岸边采集来的黄河泥像揉面一样搓揉,然后取拳头般大的泥团用双手揉捏造型,形成笔筒状后再封口抹光,接着打孔、试吹、调音,晾干打磨光亮即可吹奏。...
正文:2008年6月,傣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在云南省、腾冲市文化工作者人才培养计划资金的支持下,五和乡组织了傣族织锦传承培训班,聘请帕莲的老艺人白兴秀担任师傅,15名傣族妇女参加了学习,傣族织锦得以在当地重新开始传承。帕连村里12台丢在角落里布满灰尘、四五十年没有用过...
正文: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一梭一线制成的织锦逐渐被机器化纺织产品替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峻的失传危险。“如果帕连能恢复做织锦,一来可以继承傣家传统,二来还能增加旅游卖点。”张占菊不禁想到。 “但整个帕连,已经有50多年没做过织锦了。”对于重振织锦技艺,起初,白兴秀并不看好,“说实话,像我们几个做过...
正文:围绕文化旅游资源开放共享,巴文化和蜀文化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川剧、川菜、蜀锦、蜀绣、石刻等巴蜀同根同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达成15项具体合作内容。 8月5日,一辆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千年与共、你中有我。由文化旅游的一体而...
首页 前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