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547 项符合 非典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01-120 项 (搜索用时 68 毫秒)

正文:为了引进一家冶金企业落户,在2003年非典期间,汪春伟冒着风险上门拜访,“一架飞机上只坐着我们几个人”。诚意感动了对方,“现在它年产800万吨钢,成为中国500强企业。”回首当年,这位经常自称“我是南宁人”的上海人,眼里闪烁着激情。     汪春伟以前工作忙,没多少时间陪家人。现在自己退了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仍...
正文:抗击非典、北京奥运、抗震救灾……中国人在新世纪一系列大事中表现出的团结、顽强和自信、乐观,让世界动容。 “改革开放让中华文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新树立起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道出其中奥秘。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
正文:颇具时代特色的缝纫机、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的请战书、北京市台胞居住证首发纪念证书……6个主题展区,充满年代感的展品,将人们的思绪从现实引到回忆中去。 “妈妈,这是什么?”一个孩子指着展柜里的老票据问。“这是粮票,以前姥姥姥爷买东西就得用这个。”告别“票据时代”的80后,已然为人父母,粮票已成故事。 66岁...
正文:2003年,非典肆虐,人们谈动物色变。苏志刚的动物园每天只有十几名游客,但数万动物的食物和员工开支并未减少,那时的长隆几乎走到破产边缘。苏志刚咬着牙坚持,最终,当地政府提供了几百万元的贴息贷款帮他熬过了“寒冬”。现在回忆起来,苏志刚依然感慨,如果当年没有迈过那道坎儿,就没有今天的长隆。“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对民营企业...
正文:在我15岁那一年,防治“非典”取得胜利;在我28岁那一年,G20峰会在杭州举行。巧合的是,肖琛的家乡就是杭州,“G20峰会是那年的大事,我84岁的外公都天天跟我说,还在会后特地去会场参观”。 行:28寸永久牌自行车领衔众“老物件” 40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长到2017年的2...
正文:2003年爆发的“非典”促进了社会转型,推动了风险社会、危机时代对专业公共关系的旺盛需求。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国家形象传播又成为新的热点。同年11月,由中国国际公关协会承办,国际公关协会(IPRA)主办的世界公关大会首次在中国(北京)举行。如果说,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公共关系始终交织并行着“国际化”...
正文:2003年6月,刚刚结束“非典”一线工作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高围溦,看到团上海市委招募第六批援滇志愿者,便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事实上,云南不仅需要疾控工作者,更需要大量医疗技术人才。 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钮骏回忆,2004年8月31日,他与10名第七批赴滇志愿者踏上迪庆高原时,“豪情万丈...
正文:“2003年,我们战胜了非典疫情,国庆花坛中设计了长城元素,寓意众志成城。” ——“2004年,我们设计了‘神舟五号’造型,庆祝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2008年是奥运年,天安门广场的花坛摆放从6月一直延续到国庆期间。从奥运到国庆,好几个月我们都在忙碌着、激动着、幸福着!” “天安门广...
正文:“2003年,我们战胜了非典疫情,国庆花坛中设计了长城元素,寓意众志成城。”     ——“2004年,我们设计了‘神舟五号’造型,庆祝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2008年是奥运年,天安门广场的花坛摆放从6月一直延续到国庆期间。从奥运到国庆,好几个月我们都在忙碌着、激动着、幸福着!”    ...
正文:2002年11月暴发的“非典”,不幸演变成一次肆虐全球的传染病疫潮。到2003年年中,疫情逐渐被消灭。战胜“非典”后,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也开始转变观念。中国青年报贺延光/摄 2006年5月16日,山西省偏关县寺沟村,一户人家正在夯土建造的长城墩台下犁地、撒种。这里主要种植土豆和杂粮,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年轻人...
正文:这在非典时期都不曾改变,当时忧心的周永久用醋把住所擦了又擦,还把玻璃窗全拆了,24小时通风透气。只是画不能耽误。 大芬村在当时迅速崛起,是因为香港和韩国的人力成本高,装饰画需求旺盛的欧美客商将大量订单投向这里。最开始来此建厂的港商,月订单从几千张暴增到几万张。一位法国客人要求一个半月造36万张画,厂里的工人被...
正文: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时事、热心公益事业,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后积极捐款,并于第一时间投身《北街南院》《生·活》的排演当中,用自己所参演的艺术作品去鼓舞人心。   朱旭曾说,一位演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而且还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因此他热爱生活,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爱好。下围棋...
正文:从抗击“非典”,到抗震救灾、抗击“甲流”,每当有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王新华总是冲到疫情第一线。     2003年春天,解放军第302医院成为抗击“非典”疫情的主战场,王新华主动请缨到“非典” 病房。传染病患者极微量的血就会引起传染,而在她的工作中,每天都要为“非典”患者发药、抽血、打针、测体温、洗漱、喂饭、喂水...
正文: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勇于冲破传统模式束缚,继续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战胜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凸显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转...
正文:20多年来,邱海波教授始终怀着对医学的赤忱之心,在人民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先后参与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8.2”昆山爆炸事故和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
正文: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汶川地震,从2010年玉树地震到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甘肃定西地震……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只要有国家的召唤、人民的需要,医务工作者都会义无返顾地冲到最前线,在灾难和危机面前,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用妙手仁心演绎出一段段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赢得了全...
正文:1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从率领团队成功应对浙江省“非典”疫情到成功防控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领衔创立了新发传染病病原快速识别、监测预警、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决策的中国技术和中国模式,获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     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
正文:非典突如其来,广大医务工作者舍身忘我、救死扶伤,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年复一年,乡村医生用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他们以无私的付出,守护百姓健康,赢得了社会礼赞。如今,以国家名义庆祝中国医师的专属节日,正是向“生命的守护者”致以崇高敬意,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没有全...
正文:1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从率领团队成功应对浙江省“非典”疫情到成功防控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领衔创立了新发传染病病原快速识别、监测预警、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决策的中国技术和中国模式,获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 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正文:中国人至今难以忘记非典疫情爆发时,一位普通大夫的名字——钟南山。     非典来势汹汹,钟南山主动请缨: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建立临时病区,集中收治最危重的病人。在抢救过程中,钟南山大胆采用不循常规的手段抢救病人,他和他的团队很快摸索出一套救治方法……     至今,钟南山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除出差等特殊情况,每...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