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35 项符合 隔离病房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01-320 项 (搜索用时 61 毫秒)

正文:距离我们进隔离病房     已经过去了14个小时。     王恺     唯愿疫情早散,     江城樱红如昨!     来到这里大家都一样,     没有职位高低的区别。     相反,看着那么多危重的病人,     我作为副队长更应该多担当一些。     “有困难,让我上!”不是一句口号,     而要落实到...
正文: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方言,她用自己的乐观豁达去克服诸多困难,很快就适应了隔离病房的工作任务。     护理新冠肺炎患者,难度很大。翁雨坦言:“每一个操作都饱含困难与压力,加上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的阻碍,每一个动作都要十分谨慎。”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为病人抽血,她“一针见血”的准确率是100%。     最...
正文:抵达武汉后,当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时,她仍然被现实的场景震惊了。“病情进展得很快,有的患者白天检查状况还好,晚上就出现喘憋,需要紧急抢救……”而初期有限的医疗设备与爆发性的患者增长量、患者急转直下的身体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周华最为焦虑的问题。     工作中,周华发现,当新冠病毒侵入肺部,大量的炎性渗出物质占据了肺泡...
正文:省级“青年文明号”普外科临危受命,选出10名护士分批进入隔离病房,10人中有5名是90后,其中最小的才22岁。     浙大二院派出的驰援省市两级定点医院抗击疫情的第二批骨干成员,均是90后的共青团员,不少人还没有成家。出生于1993年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刘潇芸,是年纪最小的队员之一,她说:“到抗疫一线,是医者...
正文:在隔离病房的30多个日夜里,李嘉茵脏活累活抢着干,悉心照料患者。 在武汉中医医院的放射科,一群“90后”医师已经坚守40多天,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上百人的CT检查。27岁的王晶经过这次抗疫一线的磨砺,加入党组织的意愿更加坚定,并且火线入党。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
正文:11点,防护措施穿戴完备的他站在重症隔离病房内的11号病床前。呼吸机安静地运转着,监护仪显示患者各项生命指标都比较平稳,股静脉管、颈内静脉管、气道呼吸管、胃管、尿管……管道密布全身,它们共同拉紧一个生命。 11床的病人是襄阳市第一个使用ECMO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刘阳是襄阳市中心医院入驻东津院区发热病房专区...
正文:1910年发生在东北三省的鼠疫大流行,伍连德博士将患者集中收治在火车车厢等简易的隔离病房。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间,也是将大量患者集中收治在开放空间中。武汉方舱医院是对上述隔离病房概念的延伸与改良,改造体育馆、展览馆、学校等大型公共设施,使其成为大容量收治轻症患者并集中管理与康复的轻医疗场所,发挥隔离传染源、切...
正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治疗(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这是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士组成的发热门诊咽拭子采样队日常工作的场景,他们是离病毒最近、暴露风险最高的一群医务工作者。 战斗在与病毒较量的最前线,这支队伍的7名组员中,5人是“90后”,小组累计采样7000余例。 ...
正文:她当天的班不能进入隔离病房 隔着玻璃喊话 还有话想对潘阿姨说 "她听不见我说什么 我也听不见她说什么 所以我就想 把我想对她说的话写在纸上" 潘阿姨的老伴在疫情中病故 医生护士们有空就来陪她 后来 潘阿姨身体稍好一点 就开始抢着干活 拖地 套垃圾袋 大家看在眼...
正文:穿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刚准备交接班,隔离病房里传来对话:“电视遥控器在哪里?病房找不到遥控器啦。”“哪个病房要遥控器啊,都在里面呢。”同济医院的护理老师说:“31床,31床他想看电视啦!” 这个消息实在令人振奋! 31床是我们的“前”战友,一位心外科大夫,为了救治病患不遗余力,自己却因感染倒下了。...
正文:走出隔离病房,脱下防护服,郭新月长出一口气,瘦弱的身板上贴着汗湿的秋衣。 大年初二,接到支援武汉的通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的9名护士积极请战,28岁的郭新月第一个报名。“此去一战,不胜不归,尽我所能,不计生死。”请战书上,他言辞坚定。“我家有兄弟三个,如果我……家里还有两个哥哥,让我去吧!”这句话,让护...
正文:平常很简单的扎针操作,换到武汉的隔离病房里,她甚至都找不到病人的血管。 病人的宽容、同伴的鼓励,加上自己不断地调整、适应,赵月逐渐找回了状态。她说,这次总书记的回信“特别肯定我们‘90后’”,“太荣耀了”。 北大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吴文芳原计划正月初一回家陪伴家人,在去高铁站的路上,她看到了...
正文:疫情初期,汪晓军及其同事第一时间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对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资料的收集,询问病人症状、体征、诊脉、看舌象,在治疗方案的协定处方基础上,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微调,一人一策,一人一方,精准施治。“对患者来讲,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汪晓军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于体质不是特别弱,病毒感染不太重的轻型和...
正文: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陈平每次进隔离病房,都要给病人做一回脉诊、舌诊,望闻问切一套流程下来,20多名病人至少需要几个小时。等出了病房区开方子时,陈平早已浑身湿透。他说,“医疗资源虽然不充足,但大家斗志还是很足的。” 3月3日下午,竹溪所有确诊患者出院隔离观察。3月6日,妇幼保健院隔离病房正式撤除。“大家已做好...
正文: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危重病房里,到处都飘散着他们发出来的这份乐观和幽默,这也成了抗击疫情的“良药”。 一位“90后”医生从武汉给同样是医生的母亲写信说:“给我逆行而上勇气的,正是当年那个勇往直前的你啊!”历史是接续前进的过程。当前行的接力棒交到“90后”青年手上的时候,他们以前辈为榜样,自信地喊出“让我来...
正文:因为有你,我们在隔离病房“遇见”最美的春天…… 来源:军报记者 这是一组特殊的镜头 三月中旬 武汉的天气还未完全回暖 但在火神山医院隔离病房外 记者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湖边的垂柳吐露新芽 樱花、迎春花竞相开放 红色、粉色、绿...
正文:疫情发生以来,从内蒙古自治区最东端的呼伦贝尔到最西端的阿拉善,从呼和浩特的隔离病房到武汉的方舱医院,无数普通工作者们每天都以自己的方式奋战在一线,守护人们的平安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1小时、1天和1个月是怎样度过。     “逆行者”的1小时     1个小时,这是吴燕结束轮班后进行消杀和自我清洁的时间...
正文:据丁丽君介绍,在厦门援鄂医疗二队里,一共配备了12名精神专科医护人员,从接管病区时开始,他们每天都会安排一名精神科护士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您就放心吃好睡好 病毒由我们打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消化内科护士长胡兰介绍,当时来了一对老夫妻,他俩一定要住在同一个房间里。老奶...
正文:就在小石榴出院的前一天,几位护士妈妈特地换了班,前来看望这个乖巧可爱的宝宝:“肯定不舍得,我们照顾了他40多天,从隔离病房到普通病房,一直看到他在变化。开始只有这么一点,现在长大了,会跟你笑、跟你互动。你跟他说话,一逗他立马就会笑。”     从医院回家后,小石榴一家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爸爸妈妈守在孩子身边,一刻...
正文:据厦门援鄂医疗二队的随队心理专家丁丽君介绍,在二队里,一共配备了12名精神专科医护人员,从接管病区时开始,他们每天都会安排一名精神科护士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丁丽君:你能够把自己内心的这种感受说出来,这就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     患者:是的,因为我没有人说,我也不敢跟家里人说,跟家...
首页 前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