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5447 项符合 院士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01-120 项 (搜索用时 66 毫秒)

正文:培育农业科研领域“最强大脑”的效果正在显现。据统计,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500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0多项,13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当选两院院士。张文说,创新团队建设日益完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正文: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姚檀栋院士说。 冰川储量取决于冰川的面积和厚度。“目前,冰川面积容易获取,但大范围开展冰川厚度实地测量的技术和手段仍然不足。”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邬光剑说。根据实地观测的代表性冰川厚度,利用冰川厚度模型,研究团队初步估算第三极地区冰川的冰储量约为8850立方...
正文:真相: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表示,她曾向公众科普“浓度为75%的酒精能够杀灭冠状病毒”,这一言论被曲解成“喝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医用浓度为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医疗器械,但喝酒并不能防治新冠肺炎。”李兰娟解释道。 对于“吃大蒜能预防新冠肺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
正文:疫情严峻之时,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坚定“逆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助力推动方舱医院建设,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院士给出中医药抗疫的良方,陈薇院士团队争分夺秒攻关新冠疫苗……他们为国请战、挺身担当、大医精诚的科学家精神感动激励着亿万网友。 还有以“渐冻”之躯与病毒赛跑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生命...
正文:希望各位院士、国医大师、专家积极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做大做强建言献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查德忠宣布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成立,并宣读由两院院士和国医大师组成的首批学部委员名单。《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首批93名学部委员包括钟南山、张伯礼、王辰等院士,路志正、孙光荣、熊继柏等国医大师,...
正文:在中国农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会上,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等知名专家,经过认真评审,一致认为:胡树文团队创建了快速脱盐生态修复重度盐碱地工程技术模式,破解了盐碱地改良这一世界性难题,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2006年归国后,胡树文被中国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聘为引进教授。...
正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双聘教授陈大可担任实验室主任。 作为有望成为全球首艘取得远程遥控(R1)船级符号的智能型科考船,南方海洋实验室此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陈大可院士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在目前传统海洋观测方式陷入瓶颈之时,南方海洋实验室提出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的设计建造,不仅是实验室重...
正文:他们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北斗系统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国家“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国药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作家黄灯,甘肃省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第一书记陈郝杰,导演、编剧路阳,以及大连医科大学附...
正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对记者表示,“毕竟粮食安全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石。”     “未来必须持续推进农作物、畜禽良种攻关”,农业农村部明确,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如何藏粮于地?...
正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中国有很多种源还在被“卡脖子”,要加大种业技术的研发和重大产品的研发,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耐盐碱、适应性强的重大动植物新品种,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毕竟粮食安全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石。     会议要求,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
正文:据项目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介绍,这份报告承载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百余家机构的上千名院士和专家的辛劳,围绕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以及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9个领域,遴选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项和工程开发前沿91项。...
正文:冯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42至1946年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冯端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
正文:1999年深秋的一天,两个人行色匆匆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考古学家贾兰坡位于北京的家中,一股脑掏出37件文物。 贾兰坡曾主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当时已91岁高龄,视力严重退化。“他一一摸过去,然后在被带去的文物鉴定书上写下‘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这几个字。”作为当事人,福建省博物馆退休职工陈子文对当时...
正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三明实践”课题组组长王安表示三明有许多方面的改革,但影响最深的是林权制度改革。随着时代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改革方案,有不同补偿办法、标准。一开始是“股权制改革”,“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随着时代推进,分配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后来进行了林权制改革,不仅有利于促进提高林业植被覆盖...
正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感叹道。     2011年1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探月三期工程立项,嫦娥五号探测器启动研制工作。2020年7月,探测器空运抵达发射场,此后开展将近5个月的发射场工作。2020年11月24日,万众瞩目的嫦娥五号一飞冲天,筑起了中国航天史上“九...
正文: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总书记对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的重视,更让我印象深刻。搞好原创性的前沿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就是顶尖人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增强了我们吸引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做好原创研究的信心。”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这让施一公和同...
正文: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 马凯硕     扶贫减贫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我在新加坡长大。记得小时候,新加坡当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500美元。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没有抽水马桶,更没有电视。因为经历过贫困,我深深感到,贫困不仅会在物质上,也会在精神上削弱人们的能力,让人失去自我价值认同。     正...
正文:“我最想做的事情可能做不成”——独家专访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携带着2公斤珍贵月壤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结束“太空之旅”,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嫦娥五号从11月24日发射以来,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75岁的人民科学家...
正文:自治区成立了呼伦湖研究专门机构——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与中科院、中国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组建了“呼伦湖院士工作站”“呼伦湖草原生态试验站”“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研究机构,为长期监测与研究呼伦湖生态环境提供了高水平合作平台。同时,委托中国环科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开展了“呼伦湖...
正文:1999年11月15日,发掘出土的石器标本,送到了贾兰坡院士那里。当时再过10天,这位参与过北京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的业界权威,就要度过92岁生日了。经过仔细观察和比对,老人家郑重写下自己的论断:“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并且盖上自己的印章。 老人家的声音,传到了省城福州。总是有一种力量在捍卫历史的潮流...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