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24 项符合 陈望道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81-100 项 (搜索用时 50 毫秒)

正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当年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场景,由于太过专注,错把粽子蘸着墨汁吃,嘴里却还说甜。甘之如饴、以苦为乐,是共产党人对待理想的态度,也是真正属于信仰的味道。 坚定的信仰、牢固的信念,培育了一代代革命者的红色基因,绘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从嘉兴南湖一叶开启未来的红船,到“没有理想,...
正文:在义乌,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翻译中“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让共产党人“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流传史册。在嘉兴,十几位中国共产党人相会在南湖的一叶扁舟里,完成了中国革命中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中国未来翻开新篇。 这一叶从嘉兴南湖驶出的红船,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一路在...
正文:在义乌,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翻译中“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让共产党人“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流传史册。在嘉兴,十几位中国共产党人相会在南湖的一叶扁舟里,完成了中国革命中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中国未来翻开新篇。 这一叶从嘉兴南湖驶出的红船,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一路...
正文: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四版“人民论坛”专栏刊发评论《信仰的味道》,讲述了全神贯注、伏案疾书的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糖水,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 两天后,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给现场同志讲述了这个故事,并强调“真理的味道特别甜”。 ...
正文:人们最为熟知的还是陈望道翻译的版本。1920年2月,正值隆冬时节,陈望道受命回老家翻译《共产党宣言》。他还为此专门避开亲友,在浙江义乌老宅的柴房里一心工作,一日三餐都是老母亲特地送来。有一次,母亲看他太劳累,就端来糯米粽子加一碟红糖,让他赶紧趁热吃。他一边吃粽子一边斟酌文字,不知不觉却把墨汁当红糖蘸着吃了。母亲问...
正文:在《共产党宣言》译本展窗前,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复原场景前,学员们驻足聆听观看,感悟历史的回响。 面对鲜艳的党旗,每一名纪检干部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对党忠诚的誓言,表达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追根溯源不忘初心,感悟成就牢记使命。5月4日,空军雷达某旅借助驻地教育资源优势,组织团员青年走进烈士...
正文:这幅肖像后来见于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封面。1918年,正值马克思100周年诞辰。这一年,毛泽东第一次北京之行,读到了马克思的书,开始理解马克思。毛泽东不久之后就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毛泽东的一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一生,是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相伴的一生,更是将马克思的伟大思想扎根于中国大地,说出适...
正文:据党史研究者考证,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将陈望道翻译的首译本带回山东。1926年,在济南工作的女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大王镇刘集村探亲,将这本书交给族中的共产党员刘良才。 “听‘大胡子’的话,就有饭吃、有田种。”刘良才的孙子、76岁的刘奎湘告诉记者,爷爷把书中晦涩难懂的道理,转换成乡亲们易于接受的语...
正文: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二是,在陈望道之前,翻译和介绍《共产党宣言》的有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有无政府主义者,这些翻译和介绍者并没有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那么,为什么那些翻译和介绍者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这是因为,他们的介绍具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在介绍《共产党宣言》之前,...
正文:1975年1月,周恩来对《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本首译者陈望道先生深情地说,当年长征的时候他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 邓小平: 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 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开始学习《共产党宣言》,正是这本书使他由工业救国的爱国青年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1992年南...
正文:上海市国福路51号,曾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的住所。如今,这里修缮一新,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新身份重回公众视野。     “重温信仰之源,伟大思想仍在华夏大地绽放着耀世光芒。”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重镇,要深耕高校土壤,...
正文:1920年,在《共产党宣言》问世后的第72年,陈望道将它译成中文出版。1921年的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十几个年轻人在一次秘密会议行将结束的时候,集体朗诵了这个文本的相关片段,不禁热泪盈眶。南湖这艘游船很小,但前途很远大,这次会议被人们称作“中共一大”,而这群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又过了28年,中国...
正文:1920年,29岁的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自此,马克思的著作有了第一部中文全译本。     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因忘我的投入而将墨水当成了红糖水,还说“可甜了可甜了”。由此就有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马克思主义不仅被当时先进的青年们视为真理,更在中国慢慢地落地生根了。     他们让...
正文:1920年,陈望道29岁,成为《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本译者。     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7.7岁。     从遥远的欧洲到神秘的东方古国,从《共产党宣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照亮人类前行的思想火炬。     马克思在《共产党...
正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第二次是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对妇女生活调查团成员说:“记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
正文:1920年春天,陈望道回到家乡义乌,夜以继日地工作完成了译稿,并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 从理论到实践 《共产党宣言》为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奴役的中国人民带来了砸破枷锁的曙光,指引了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等在上海正式组成了中国共产...
正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第二次是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对妇女生活调查团成员说:“记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
正文: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 《共产党宣言》奠定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1920年8月,陈独秀、李...
正文:在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本出版发行时,它就震惊了中国。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爱不释手,他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阅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于是,《共产党宣言》成为了他每一年的必读书目,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是密...
正文: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引用这个故事,以党史上的感人故事,激励广大干部保持理想,坚守信仰。     在《共...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