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44 项符合 陈望道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50 毫秒)

正文:今年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翻译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100周年。6月初,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了青年学子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和决心。6月27日,他们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勉励广大党员特别...
正文:纪念馆外国语学社课堂里,专业解说员施颖杰穿上长衫,扮演起了年轻时的陈望道先生,与大家共同回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岁月。两堂微团课和视频展示也让游客重温历史。游客们还参与了团史探索者寻宝活动。在纪念馆珍贵的老地图上,在《民国日报》刊登的外国语学社招生启事上,在毛主席当年在长沙担任团支部书记时写的一封书信中,分别藏着...
正文:屏幕那头,远在千里之外,浙江省义乌市陈望道故居里的讲解员方淑婷正在故居现场向同学们讲述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被陈望道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深深感动。 这是西工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课程中的一个场景。 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
正文: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唐荣堂回想他加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初心与陈望道校长有关。他2008年考入复旦大学,进入陈望道校长创建的新闻系读本科;在新闻学院直研后,他经常参加新闻晚会的时事评论活动,该活动也是由陈望道老校长最先创立;他的博士论文做的是中共早期的政治传播研究,而陈望道老校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
正文:具有110多年悠久办学历史的复旦大学积极投身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出《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文全译本,“信仰的味道”传为佳话;蒋学模教授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连续再版10多次,累计发行近2000万册,影响深远。“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流淌在复旦人血液中的是信仰的红色基因,铭记...
正文:当时团的发起者有俞秀松、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等8人,由俞秀松担任书记。陈独秀等党的发起组成员都参加了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于1925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团创建历史实应追溯于此。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积极推动上海团建的同时,还通过向各地社会主义者寄送团章和信件...
正文: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也在此完成校对。 记者了解到,除了增添珍贵的史料、展品外,“渔阳里”未来还将成为“接地气”的共青团日常活动场所。 上海青年讲师团讲师、团上海市青浦区委书记沈竹林就在渔阳里讲起了第一堂“微团课”——6分钟讲明白“人生,为什么要扎根大地”。沈竹林把自己从上海到江苏徐州...
正文: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讲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因为全神贯注误将墨水当成红糖水而蘸粽子吃的故事,于是就有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一句话。 在这里,总书记说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一语双关。一种甜,指的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为内容所吸引而忘我工作的那种情形...
正文:陈望道这个名字似曾相识,他是《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文全译本的作者。雕像凝固了他翻译的一个瞬间:妈妈端来粽子让他蘸糖吃。之后问他,甜吗?陈望道说:“甜!甜!”回头一看,满嘴墨汁,原来沉迷翻译的陈望道竟然将墨汁当成了红糖——雕像名字是《信仰的味道》。 在小河边,最吸引学员驻足的是一块历史画卷的雕塑。13位中共一大...
正文: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习近平强调,心有所信,方能...
正文:这个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00年前,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99年前,平均年龄28岁的13位年轻共产党人,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后遇危险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迄今,中国共产党已走过99年光辉而不平凡的历程...
正文:我们寻访的烈士,无论是殷夫还是陈望道、刘宗歆,他们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改造社会。因此,我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转化出自己的信念和思考,去探索我们的国家,理解我们的文化,知远行深,以青年人的朝气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用理论指导行动,担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一代的使命。 ...
正文: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习近平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
正文: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能不提陈望道。从《共产党宣言》1848年在欧洲发表,到陈望道1920年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迅速传播、发展。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影响和培育了无数先进分子投身革命,促使他们由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
正文:日记中提到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1920年6月28日,他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了陈独秀。此事也让暗夜里的中国志士,在通往光明的道路上有了火把。     右:“2020年1月30日,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医疗队,无论是搬运物资还是危重病人救治,都是党员冲锋在前”“2月2日,我们收治了一名46岁的大叔...
正文:记载了当年的“一师风潮”,也反映出五四运动后青年敢于反对旧思想旧制度的时代精神,而“一师风潮”的参与者,如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正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张冥飞编写、汉口新文化共进社刊印的《劳农政府与中国》,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率先在中国介绍俄国革命和苏俄情况的专著;1920年9月,陈独秀...
正文:当年,29岁的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将墨汁当作红糖水,一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成就了一段佳话。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创立者绝大多数只有二三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为了共同的理想,他们义无反顾,走到一起。 百年后的今天,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正文:这是陈望道写给郑振乾的信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是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最早成员之一陈望道存世不多的亲笔信中的一段话,信是他写给一位后辈的。 1973年5月8日下午,时年45岁的浙江金华地区教师郑振乾壮起胆子,给仰慕已久的陈望道写信:“最近我们金华地委举办了第一期兼职理论辅导员读书会,主要...
正文:尽管《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发表后引起反动势力的恐慌并遭到扼杀,但是正如译者陈望道先生所说:“真理总是不胫而走的……真理在无声地前进,没有办法阻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胜利。”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一个崭新的伟大国家屹立在世...
正文: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国的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全本的《共产党宣言》。从1920年9月起,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刊物。先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比较明确而系统的了解,并且开始从事工人运动。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队伍在这时出现明显分化。宣传马克...
首页 1 2 3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