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926 项符合 长征路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61-180 项 (搜索用时 69 毫秒)

正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八卦村的红军墓守护人:我们都把他们当亲人一样看待 新华社贵阳7月9日电 题:八卦村的红军墓守护人:我们都把他们当亲人一样看待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 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八卦村胜利组,距离村民徐乾坤家门口20多米,是五座无名红军墓。清明节和中元节,...
正文:再走长征路,沿途不时出现的一座座“红军桥”,让记者难忘。 红军长征涉越过近百条河流,逢水架桥成了家常便饭。这些桥,每一座都有故事。 村民走过位于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上少寨村的红军桥(7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信任之桥 贵州黎平县高屯街道上少寨村河边,有一座80多年前红军整修的桥,当地...
正文:当记者问起罗建华为何选择自行重走长征路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罗建华是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五星村的农民,他和妻子丁啟梅从2017年10月5日开始,用一年零九天的时间,重走了当年红军长征路。“我不仅想重走长征路,还想与人们分享长征的故事,将长征精神的正能量传递到全社会。”虽然是一位普通农民,罗建华话语间却流露出“未敢...
正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宣传工作部主任吕大鹏说,给上少寨建一座坚固、宽敞的“红军桥”,可以帮助老区百姓抵达“富裕”的彼岸,也寄托着我们“重走长征路”的精神信仰,也是中国石化实践不忘初心的实际行动。 虽然修桥的过程波折不断,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八舟河上的新红军桥终于通车了。 中国青年报社有关负责人说,中国青...
正文:顶着风雨,参加“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的20多名记者,沿着1934年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中央纵队的足迹,重走了一段长征路。 这条将近15公里的山路,隐藏在茂密的毛竹林中。因为常年少有人行走,地上的石头长满青苔。从华江瑶族乡同仁村猫儿山脚下的大竹坪,沿着龙潭江走向雷公岩,山路越来越陡,有的地方只容一人通过,...
正文:再走长征路的记者一行,近日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正是在这一黔、湘、桂三省区结合部,召开了红军长征以来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是一次关系红军命运、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会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中写道。 “伟大转折的起点” 翘街因两头高中间低、形似扁担而得...
正文:85年过去,记者再走长征路,在桂北大地追寻湘江战役的遗迹,感受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力。 血战:用生命铺就前进道路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关于湘江战役之惨烈,桂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样...
正文:20公里“重走长征路”军训拉练,是兴安中学新生入学必修的第一课。“从2000年至今,每年坚持这样做,从未中断。”兴安中学校长文建平告诉记者,“重走长征路”能够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当年红军长征时的艰辛,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 兴安县是广西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推进县区之一。在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过程中,兴...
正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由湖南来到广西,寻访85年前中央红军血战湘江的壮烈历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由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驱车200多公里,来到了广西兴安县界首镇的三官堂。三官堂是湘江战役时光华铺阻击战的临时指挥部,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曾在这里指挥战斗。...
正文:抢渡湘江、翻越老山界后,红军还经历数百场战斗,渡过金沙江、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路。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评述:“长征的艰苦,锻炼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德国友人王安娜写道,长征的激烈战火把部队“锤炼成钢铁战士”,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红军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 ...
正文: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龙坪村的红军楼。 人民日报记者 刘书文摄 “吴老优被烧掉房屋一间,领得光洋20块,吴连芳被烧掉房屋两间,领得光洋30块……”这是85年前,广西龙胜县(现为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龙坪村发生的一幕,红军在向房屋被毁的群众发放救济款。 龙胜地处湘桂交界...
正文: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接再厉,进一步教育引导全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植根于脑海中、落实到行动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筑就雄厚的群众根基。
正文: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党员干部要以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以遇到矛盾就兴奋、碰到问题就迎上的精气神,排除万难,打掉“拦路虎”,搬开“绊脚石”,实实在在地做事情,踏踏实实走好新长征路
正文:就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接再厉,进一步教育引导全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植根于脑海中、落实到行动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筑就雄厚的群众根基。     总书记说:     “第四,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     学习笔记注:     “一...
正文: “先烈精神千秋颂,英雄浩气万古存”,在广西灌阳县水车镇修睦村,一座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副挽联。墓里长眠着渡灌江时牺牲的18位红军烈士,人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属于“英雄后卫师”——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 自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红三十四师一直担负着全军总后卫的重任。1934年11月27日至29日,红三十四...
正文: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兵家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红军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拥有革命理想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红军长征途中进行的湘江战役,是人民军队建军以来最惨烈的战役。红军的鲜血染红了湘江。“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是这场战役留下的惨痛记忆。长征到此,国民党反动武装妄图...
正文:     位于长汀县中复村的红军桥。     焦 艳摄     岁月的斑驳早已爬满桥柱,那条线却依然清晰。线高大约1.5米,是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的高度。“人比枪高当红军”——当地人都知道,这就是当年红军征兵处的等高线。     等高线刻在一座木质廊桥上。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跨过一条小河,连着千年“官道...
正文:6月17日,再走长征路第7天。     福建上杭。     1929年,古田会议在上杭县古田镇召开,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     我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团队从长汀出发,一路高速,穿过古田隧道,很快就来到了目的地。     茂密树林掩映下“古田会议永放...
正文:再走长征路,新闻记者们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描绘新中国70年的壮美画卷,激励全国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被誉为“地球的红飘带”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直到今天,长征精神依然引领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担当使命,走好青年...
正文: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长征永远在路上。近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本报评论员随队出发,深入长征沿线进行报道评论。本版开设“现场评论·我在长征路上”栏目,与大家一起重温这一段壮丽史诗,通过与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对...
首页 前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