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345 项符合 重症病房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61-180 项 (搜索用时 58 毫秒)

正文:除夕夜奔赴隔离重症病房的侯坤作者:李铮、高爽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沈阳3月24日电 题:除夕夜奔赴隔离重症病房的侯坤 新华社记者李铮、高爽 “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大年三十晚上,80多岁的奶奶问连续多年春节值班、好不容易能在家过除夕夜的侯坤。“放心吧,奶奶...
正文:我看到,重症病房的战友,马不停蹄的忙碌着。x床病人精神良好,向同事讨了一杯水,热水倒好后,病人说,有点烫,等会再喝。下一秒却病情骤变,抢救无效离世,走时,床头的开水还没凉。哪怕在医疗行业见多了生离死别,可这种心情,不在现场真的没法做到感同身受。 我看到,隔离病房的战友,98年的小护士,从疫情之初开始,轮值夜班...
正文:世界上第一例、第二例用于解剖的新冠肺炎逝者遗体,均出自上海医疗队接管的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 “这个事情达成,不是那么简单的。”郑军华告诉记者,实际上他们一直都在尝试推动,只是在2月15日、16日,条件具备了。新冠肺炎病人的遗体解剖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领导的遗体解剖团...
正文:26岁的陶丽圆,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重症病房护士,和她同岁的丈夫麻利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汉舰”副航空长。两人高中时期相识,并在去年8月喜结连理。2016年7月,丈夫麻利进入伍来到“武汉舰”服役,这对聚少离多的小夫妻与“武汉”的缘分就此结下…… “我们一直都很想去武汉旅游,但是始终没有...
正文:“她爱护医护人员,规定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须6班倒,普通病房4班倒,不支持50岁以上的医护人员与病人面对面接触,说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救治病人的持久战。”医院纪委书记李波说,但她自己却轻伤绝不下火线。 采访中,这位大家眼中的铁娘子,在谈到冲锋陷阵的医护人员时,眼眶红了:“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人都本能恐惧,但我们是...
正文:她跑过3家医院共计9趟,居家隔离一周半,集中隔离11天,做过4次核酸检测,在重症病房治疗19天,每天吞药40片,有一天抽了11管血做检查。她所在的城市也宣布了“战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超过4万专业医护人员加入了战斗。 3月10日,董婉婷的检查结果达到出院标准,转移到隔离点,核酸检测不“复阳”就能康复回家。在这场...
正文:“96年出生的团干赵莹莹、北院团支书刘希、重症病房的陈科文、市青年岗位能手湛涛、艾滋病科唐伟……去了100多名青年骨干,占了本院一线医护人员的60%。”眼见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冲上前线,抗击过非典的梁露时刻绷紧安全的弦,细心周到地关心关注着每一个防控的细节,协调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6个应急组,随时处...
正文:桑岭和郑霞有了共识,在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前提下,重症病房医生的责任就是尽量给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然后进行基础病的治疗,“把人缓过来,让他的免疫力提上来,再攻克病毒”。 在两位专家看来,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其实业界已经有了成熟且规范的诊疗指南和相关共识,只不过刚开始由于人力不足、队伍不齐等原因,救治很...
正文:“96年出生的团干赵莹莹、北院团支书刘希、重症病房的陈科文、市青年岗位能手湛涛、艾滋病科唐伟……去了100多名青年骨干,占了本院一线医护人员的60%。”眼见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冲上前线,抗击过非典的梁露时刻绷紧安全的弦,细心周到地关心关注着每一个防控的细节,协调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6个应急组,随时处...
正文:童朝晖自己每天要巡诊两到三家医院的重症病房。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时,他强调最多的就是细节。每到一个床位,童朝晖都会向主管医生和护士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督促医护人员专注于每一个诊疗细节。 童朝晖认为,医生应该到患者床边去发现问题,有很多特殊的指标要监测,有时候通过一个细节的调整,病人可能就好了,这就是细节。“做IC...
正文:解说】1月26日下午,上海医疗队接管了金银潭医院的两个病区,包括一个普通病房和一个重症病房。郑永华和另外16名队员分配在重症病房。每天他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展恢复情况,记录呼吸机的参数和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检测指标,与专家组教授分析病情,根据查房结果优化和调整病人的治疗方案。     【同期】上海市金山区亭...
正文:2月26日上午,福建第十一批医疗队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第二天,陈学鹏和其他6位同事率先走进了“最危险的地方”——南6区急危重症病房。     除了护理,陈学鹏还是一名呼吸治疗师,同时也掌握了熟练的ECMO技术,由于拥有7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他被任命为该病区重症医学科组长。     根据排班表,当天上午8时至中午2...
正文:在重症病房里,未必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圆满的结果,不过,多一些努力,总能多一些希望。一天,顺利交完班的马凌正要走出病区,一转身的工夫,一名患者的心跳停了。马凌赶紧跑过去给患者插管并进行心肺复苏。按照一般的抢救流程,心肺复苏只需要持续30分钟就可见分晓。不过,马凌和他的战友始终觉得这个患者的病情变化的太突然了,应该还...
正文: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每天要巡诊两到三家医院的重症病房。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时,他强调最多的就是细节。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你得到床边去看,发现问题,有很多特殊的指标要监测,其实有一个细节一调整,病人可能就好了,这就是细节。所以做ICU的医生也好,护士也好,你要有鹰一般的...
正文:今天是我比较轻松的一天,因为广水第一人民医院所有的重症患者都清零了,重症病房已经是“空巢”了。我参与救治了13名重症患者。其中徐大爷是最后一名转出重症病房的患者,他是个新冠重症肺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经过十多天治疗后,最终徐大爷肺部CT好转,终于转出重症病房。那天,徐大爷开心地笑了,他说他看见太阳了。愿转入普...
正文:这段时间总台央视记者朱慧容一直在武汉前方跟拍重症病人的救治情况。就在昨天(3月9日),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里,一位插管治疗的病人在成功拔管后,恢复情况良好,达到了从重症病房转移到普通病房的标准。得到消息之后,前方记者朱慧容立即赶往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正文:在重症病房科室 在ICU病房 白衣天使们争分夺秒 与时间赛跑 与死神抗争 为患者打开了一扇生的大门 白衣天使们 却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面对重症患者 他们 忘记了危险 忘记了时间 忘记了一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 冲在了最前面...
正文:老李在重症病房待了13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医生相信他可以活下去,甚至还畅想老李转去普通病房、最后出院的场景。“他用了八九天慢慢好起来,离去的过程却那么快。”刘野十分难过。 医生之间偶尔交流这些无奈。“白班看着这个患者还跟我打招呼,第二天夜班接班时,人就不在了。”“防护服还没脱完,病人的心跳就停了,没有任何...
正文:在战“疫”前线,她和年轻的同事们接续奋战、协同合作,把春天的温暖提早带进了重症病房。 我叫胡雪珺,今年27岁。我们医院是第一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当时接到命令,整个病房要在48小时内改造成“隔离病房”。紧急培训后,我们和医生穿上隔离服就直接上了战场。 我们科室二十几名护士差不多都是90后,以前没...
正文: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
首页 前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