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345 项符合 重症病房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81-200 项 (搜索用时 81 毫秒)

正文:哪怕在生死一线的重症病房,他们也期盼来自偶像的支持,让追星成为笑对病魔的力量。这代年轻人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面对困难的理想与乐观,就是他们驱除黑暗的明灯。 这一代青年深知,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与国家的命运同频共振,灾难加深了这一认知。面对疫情,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组成青年突击队,贡献战“疫”青春力量。...
正文: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科研试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从构筑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到支援保障岗位的默默坚守……她们用生命见证使命、用奉献诠释宗旨,生动展现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冲锋在前、敢打必胜的军人本色,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情怀担当,无愧为新时代巾帼奋斗者,无愧为最美白衣战士!     当前,经过全国上下...
正文:她穿上厚重防护服走进重症病房 问诊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这也有利于我直接了解他们的情况, 更好地与同事们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脸上的压痕是“帅印” 更是撼人心魄的责任担当 大年初二,陈薇带领团队进驻武汉 4天时间,一座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 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 ...
正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带着组建“危重症病房”的使命抵汉,仅用30多个小时组建起“危重症病房”……她们用专业能力和本领,奋战在战疫一线,用智慧守护生命,用行动点亮希望。 致敬“她力量”,点赞战疫“她责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大女医护人员临危不惧、迎难而上,与时间赛跑,同病...
正文:如今,杜富佳早已适应了身着防护服、穿着尿不湿的工作环境,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病房里为抢救护理患者不舍昼夜。     柔肩亦担重任,巾帼不让须眉。     李兰娟院士在杭州接受记者采访(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同样是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73岁的李兰娟院士已经在一线战斗了一个多月。  ...
正文: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城乡社区群防群控的坚守,从流水线上加班加点的生产,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一个个“她”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有的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的辛劳和付出、奉献和牺牲,感动着无数的人们,也为自己的节日增添了动人的光彩!     在这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
正文:重症病房里,女护士精心护理患者,防护装备下看不清面容,只留下相似的背影;检测室里,化验员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那一道道被护目镜、口罩勒出的印痕,是无可比拟的“敬业美”;因家人患病孩子无人照看,医院里的护士们当起了“临时妈妈”,每一份付出,都能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力量;73岁的李兰娟院士,夜以继日与病魔做斗争,以权威的专...
正文:毫无惧色进入重症病房,73岁的李兰娟院士发誓“这场战役不成功,我们就不撤兵”。 陈薇在实验室工作(2014年12月28日摄)。新华社发 大年初二带领团队进驻武汉,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夜以继日奋战一线,科研攻关大大缩短了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 这是2020年1月29日在重庆三峡...
正文:李兰娟院士从医院重症病房出来后脱下防护服时,疲惫的她下意识地露出了微笑,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安源敏锐地意识到,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节点,李院士作为高级别的专家之一,她的笑容意味着信心和胜利,于是连忙举起相机,抓拍了这个动人的珍贵瞬间。 临危受命组建的“强强组合”,成为长江日报此次战“疫”报道中的黄金搭档...
正文:李敏和他的同事已经把29个新冠肺炎患者送出重症病房。 作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他是北京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掌握ECMO技术。他也是武汉人,口音里顽固地保留着方言的发音,父母兄弟都在家乡。 从2008年算起,他只有两个春节在武汉度过。今年大年初二,他飞抵故乡。机舱里除了来自北京6家医院的...
正文:重症病房让陈军极度压抑。他同病房的几个病友整日戴着呼吸机,不翻身,几乎不说话。夜深人静的时候,病房里只有监护仪的“嘀嘀”声,病友厚重的呼吸声和痛苦的呻吟。陈军压着声音咳嗽,很少下床走动,怕影响病友。 几天后,他从中南医院转入方舱医院。陈军看到有网友说方舱医院是“诺亚方舟”,他很喜欢这个比喻,“之前心里很恐慌,...
正文:重症医学一科由知名专家张西京教授任主任,他得知陈静既不是传染病专业出身,又没有重症病房工作背景,一度有些担忧。 按照之前的工程设计,火神山医院传染重症病房分为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3个区域,值班医生可以从重症病房返回到半污染区进行医嘱处理。看完工程设计图纸,陈静立马警惕起来,她结合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经验,当场提...
正文:从疫情暴发开始,武汉市中心医院64岁的赵苏就和同事们奋战在重症病房。17年前,非典来袭时,赵苏就是武汉市首个进入隔离病房的呼吸内科专家,日夜守在3例非典病患的病床边。在他看来,最好的战斗状态,永远是在病人的床边。 武汉协和医院58岁的急诊科主任张劲农由于长期值守发热门诊,高频接触危重患者,感染新冠病毒。从医...
正文: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病房,上海医疗队护士喂87岁老先生喝粥。 中山医院供图 简简单单一番对话,老先生轻松了。 打那以后,医生和护士每次进到病房,都和老先生攀谈一会家人的近况,他渐渐打开心扉,治疗中身体有何种反应、有哪里不适,都一五一十地及时告知医护,医生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他的孩子很关心父亲,...
正文:到岗后,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黄石市中心医院重症病房不够大。于是,快速改造工程启动了。仅仅48小时后,原来的儿科病房就成了“三区两通道 ”的重症病房。     胡星星设计的简易呼吸功能锻炼器     缺乏医疗救治器材,也困扰着医务工作者。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星星因地制宜,设计了一款简易的...
正文:“这原来是一个骨科普通病房,设施与危重症病房要求完全不同。”这可急坏了李立斌。要知道,正常改建危重症病房需要半年到十个月的时间,而武汉等不起。 医疗队与各方负责人想尽一切办法,才勉强为部分病房安装了排气系统,其余的则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消毒机等设备降低病房空气浓度。“这已经很不错了,不少医院的条件比我们还差。...
正文:杜富佳所在的第八病区,是重症病房。对她这样一个刚刚工作5年的急诊科护士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杜富佳:那天我一个人过去,老师下来接我,她说:“好小的一个娃娃啊。”培训结束后,她往我书包里塞零食,边塞边说:“你们小娃娃不是最喜欢吃零食,都拿着多吃点。”虽然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但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样。 我...
正文:2月28日,于景海(左)和周玲亿准备进入武汉雷神山医院重症病房工作。 新华社发(高翔 摄) 新郎叫于景海,肝移植监护室护士;新娘叫周玲亿,消化科护士,都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95后。 二人原定2月28日举办婚礼。疫情突发,他们果断取消婚礼,驰援武汉。在征得二人同意后,上海第八批支援湖北医...
正文:你有多美】青海驰援湖北医疗队救援纪实丨重症病房里的生死时速(2) 来源:健康中国     此外,为避免操作人员发生感染,按照要求,必须进行三级防护。但是戴上护目镜和头套很快就会起雾,而且医护人员还要戴上三层防护手套,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觉和触摸定位,进一步增...
正文:2月28日,于景海(左)和周玲亿准备进入武汉雷神山医院重症病房工作。 新华社发(高翔 摄) 新郎叫于景海,肝移植监护室护士;新娘叫周玲亿,消化科护士,都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95后。 二人原定2月28日举办婚礼。疫情突发,他们果断取消婚礼,驰援武汉。在征得二人同意后,上海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决...
首页 前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