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3452 项符合 重污染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141-3160 项 (搜索用时 146 毫秒)

正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大幅下降。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国务院近日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
正文:与2016-2017年同期相比,2020-2021年秋冬季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了一半,重污染天数更是减少了八成以上(82.1%)。影响公众蓝天获得感的重污染发生频次、峰值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但区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并非根本改变,整体污染排放仍处于高位,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
正文: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国各地环境“颜值”普遍提升——环境空气达标城市数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重污染天数比例、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持续提升;水质优良海域面积比例持续提升。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
正文:加强耕地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严格管控在耕地集中区域布局重污染行业,完善农田灌溉水水质监测,对重点地区通过低产田改造、土壤改良、环境修复等项目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基础,完善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定制度,指导各地根据耕地质量状况、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生产结构特征等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保护性生产措施...
正文: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容易发生重污染过程。根据最新一轮PM2.5源解析结果,移动源仍是北京PM2.5第一大污染来源。为治理移动源污染,北京市围绕“车、油、路”等环节,多措并举。在车用油品方面,先后在2004年、2005年、2008年、2012年和2017年,分别实施了“京2”、“京3”、“京4”、“京5”和“京6”车...
正文:他说,“通过我们对重污染过程科学监测和分析,PM2.5从优到良,轻度,中度到重度,持续重度,拉抬PM2.5浓度上升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即氮氧化物排放转化成硝酸盐。尤其是北京特别明显,硫酸盐基本上不动,主要是硝酸盐拉动的。现在看来,氮氧化物减排成为了重点,也就说是因为前期燃煤治理卓有成效,当前更加凸显了汽车的排放问...
正文:“我们聚焦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科学问题,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等科技项目,揭示了一批环境问题的成因机理和内在演变规律,研发了一批经济可行性更好、效率更高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装备。”王志斌说。王志斌说,为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生态环境部拓宽转移转化...
正文:汝州天瑞煤焦化有限公司废气外溢直排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涉嫌人为干扰在线监测设施采样,掩盖超标排放行为,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河南平煤神马京宝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保设施未正常运行且烟气长时间超标排放,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出焦计划报表和手工监测数据存在人为造假现象,在线监测数据与实际生产状况不符,...
正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比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37.5%、35.1%,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70%、65%,长三角已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但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稳固,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然高发、频发。据介绍,今年攻坚方案在实施范围上有所调整。与此前相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
正文:相较上一轮源解析结果,本地排放中各类源绝对量实现“瘦身”,区域传输对北京市影响增加近一成,且随着污染级别增大、占比上升,重污染日区域传输占比超过六成。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十四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正在酝酿。在9月6日的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表示...
正文:如遇市应急办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及其他极端天气红色预警,各区教委要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有关要求,根据区域实际污染情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做好相关工作。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可参考中小学校历,结合校外教育特点和本校实际制定校历。各成人高等学校、成人中等职业学校可...
正文:同时,加快推动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两年我们实施9家企业的搬迁改造,既改善了城区环境,又督促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高建军说。他建议,要继续优化布局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
正文: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表示,1月,全国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但重污染天数比例也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出现564天重污染,同比增加了239天,主要是重点区域跨年持续重污染过程、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以及沙尘天气同比偏多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 ...
正文:28.7万家污染源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其中12.2万家按行业逐一进行环保绩效分级,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精准、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污染过程“削峰降速”。数据显示,我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13-2022年,我国GDP增长69%,而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
正文: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有效遏制O3浓度增长趋势,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因地制宜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业窑炉治理、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
正文:全国重污染天数比率为1.6%,扣除沙尘异常重污染天后为1.1%,与年度目标持平。据介绍,为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3年秋冬季以来,生态环境部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业务骨干2400余人,调动属地执法人员9700余人次,开展8轮大气污染现场和远程监督帮扶,发现问题企业1.6万余家,推动解决涉气环境问题3.2万...
正文: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报告部署的民生新举措、描绘的民生新图景,积极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大会期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代表第一时间和学校老师通话,告诉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指出要...
正文:“当预测到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各地将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等级,在绩效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排放源采取差异化的应急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1月24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为营造良好的办赛环境,北京、河北等周边省市以人大决定或立...
正文: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介绍,近年来,秋冬季攻坚虽取得积极成效,但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稳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高发、频发,既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的完成。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上半年,重点区域“两高”行业产品产量、煤炭消费量等出现明显反弹,...
正文:北京于10月30日12时至11月2日2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这是新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10月25日发布后,北京首次按新规启动污染预警。与2018年版的预案相比,新版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有哪些变与不变,如何应对重污染天气,一图速览。 ...
首页 前页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