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95 项符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41-60 项 (搜索用时 65 毫秒)

正文: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 高技术领域捷报频传。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等的支持下,我国高技术领域硕果频传。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翱翔;北斗导航卫星...
正文:青蒿,叶片青绿,花色淡黄,从它提取的青蒿素成为疟疾克星,为全球疟疾治疗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疗程已经在非洲广泛应用,外媒认为,中国科学家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为饱受疟疾困扰的非洲人民健康地走向未来提供了新机遇。 据美国《大西洋月...
正文:1994年,这一软件的开发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内尔教授到徐涛所在的学校访问。24岁的徐涛当时还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在读博士,便当面向内尔提出了这一问题。 原来,这一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内尔教授已经在新的版本中作了修改。 正是这次提问,让徐涛被内尔教授邀请到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
正文:不久前,这位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牵头的脑科学实验室在深圳挂牌成立,该实验室将重点围绕神经可塑性的原理和机制开展研究,相关成果有望帮助人们了解大脑疾病的发生机制。 “深圳正经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必须重视基础研究,这是科技发展和工程应用的源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
正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也是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 首位女性科学家。 她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 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 上世纪六十年代, 恶性疟疾横行。 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急受命, 带领科研团队整理典籍、走访名医, 对2...
正文:而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两位科学家发现了抑制负面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宣告了肿瘤免疫治疗新时代的到来。 “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希望, 但谈‘攻克肿瘤’还为时尚早。”马瑜婷表示, 在当前的肿瘤免疫疗法领域,CAR-T疗法用于血液肿瘤治疗取得了喜人进展, 然而对大多数实体肿瘤仍然“束手无策”;以 PD-1单...
正文:正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物学家屠呦呦所言:“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这种整理归纳,在当代科学发展中体现出重要价值,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科学精神。 2.恪守科学精神,要善于培育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科学能力。有的人认为,西方自由...
正文:2015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其成果就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青蒿素开始进入普通人视野并广为人知,这是古老东方大国为解决现代人类面临的疟疾难题贡献出的中国智慧。 一场系统抗疟攻坚战 基里...
正文:有关朊病毒的研究在1976年和1997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至今未被攻克的阿尔兹海默病也被认为与朊病毒密切相关。 对索尼娅和埃里克来说,缺乏经验反而成了好事,这让他们远远低估了研究的难度,不至于一开始就放弃退出。这场研究事关生死,他们不得不破釜沉舟。 2014年5月,他们有关遗传性朊病毒疾病的研...
正文: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作出非凡贡献的科学家。作为科学研究的风向标,该项诺奖成果无疑给癌症研究者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而随着媒体对抗癌科研成果的关注日渐加深,相关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 科学家们的抗癌“武器”可谓五花八门。尽管有些做法还存在争议,但近来也有不少方法已经得到了学界的...
正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她曾寄语年轻的科技工作者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我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总结这40年的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科学要实事求是 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年磨剑是常事 只有踏踏实实、勤勤恳恳...
正文:20世纪初,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梅契尼可夫在保加利亚观察到当地的长寿者很多,留意到了酸奶。1904年,他作了一次主题为“老年”的演讲,称衰老是由肠道中的有害细菌所导致。只不过梅契尼可夫没预料到人类对长命百岁的热情,他无意中引发了酸奶热,还成了此后酸奶厂商鼓吹产品时的“科学依据”。 这些宣传套路实在没什么...
正文:2015年12月,在瑞典的诺贝尔获奖者演讲台上,出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的身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终身研究员屠呦呦成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疟疾曾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上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使得全世界2亿多疟疾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剧上升。寻找有效...
正文:在科技方面,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当然,改革开放这40年,科技方面的成就不胜枚举,书里收集到的国家发展进步的那些事迹,无不与科技的革新创造有关。 历史学家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在谈到历史中的意义时曾说:“生命就是存在于某种持续存在的东西内部的、得到各...
正文:比如同在生物学方面,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也有人铤而走险,比如日本曾经的“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声称研究出可与iPS细胞媲美的“万能细胞”——STAP细胞,这曾被认为可能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但她供职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2014年认...
正文:松开免疫系统的抗癌“刹车”——解读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发布时间:2018-10-02 04:13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家伟 付一鸣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1日电科普:松开免疫系统的抗癌“刹车”——解读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 新华社记者 张家伟 付一鸣 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安...
正文:当天一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两位皇家学会前任会长: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所长保罗·纳斯和英国著名宇宙学家、获得“皇家天文学家”高级荣誉职位的马丁·里斯。     保罗·纳斯认为,科学在健康等重要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科学能够在不同国家形成安全标准,因此不应让科学发展陷于风险中...
正文: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May-Britt Moser给出了乐观的答案。他致力于研究情景记忆的形成,他发现,情景记忆取决于大脑中的海马体,人若失去海马体,就不会记得过去发生了什么,这恰好是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症状。在他看来,通过基础科学的研究,通过思考、判断哪些细胞在死亡并理解为何细胞在死亡,人类也许可以...
正文: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研究中医古籍开始,筛选出中药青蒿的抗疟有效乙醚中性提取物,分离出青蒿素,再到获得“青蒿素”新药证书,用“中国小草”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 名医大家,璨若星河。仁术济世,绵延流芳。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
正文: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研究中医古籍开始,筛选出中药青蒿的抗疟有效乙醚中性提取物,分离出青蒿素,再到获得“青蒿素”新药证书,用“中国小草”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     名医大家,璨若星河。仁术济世,绵延流芳。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