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19 项符合 西吉县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01-120 项 (搜索用时 51 毫秒)

正文:黝黑的脸庞,憨厚的笑容,布满老茧的双手……出生在土豆之乡宁夏西吉县的张晓炜,也如土豆般朴实无华。 “五四”前夕,35岁的张晓炜获得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年前,他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出发,一路攀登,今天的身份,是宁夏正丰建筑工程公司工程部部长。 从“填饱肚子”到如今“带领乡亲们走出大山”,20年...
正文:1997年从西吉县移民到闽宁镇的谢兴昌激动地告诉总书记,一家人搬到这里,感到天天都在发生新变化,要说共产党的恩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总书记回应他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是要让老百姓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料峭春寒,62岁的谢兴昌乐呵呵地沏上一杯红茶,水汽氤氲中,打开了话匣子。 话题从水开...
正文:“西海固”字面上是宁夏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市原州区(原固原县)的三县区的简称,其实涵盖了整个宁夏南部六盘山区。 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西海固”的精准脱贫工作就属于总书记说的“...
正文:与杨花家一样,整个欣荣村有从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搬迁而来的1.1万多人口。 然而,搬到平原后,缺田少地,又没有一技之长,如何生存成了移民首要面对的问题。“没地可种,孩子还小需要照顾,我和丈夫只能在附近打打零工,一年下来基本攒不下钱,日子过得很紧巴。”杨花说。 2014年,随着小儿子的降生,杨花的家...
正文:在西吉县吉强镇套子湾村和红耀乡井湾村海拔1900多米、年均降水量只有400毫米的陡坡上,记者看到,这里的柠条、山桃、山杏、杨柳已经牢牢地把持住了水土,山顶、山腰、阳坡、阴坡都栽植了适宜的树种,构成了水土保持的立体防护网。 站在隆德县神林乡神林村南山的一个山坡上,退耕还林十多年的成果尽收眼底。林草茁壮,地表...
正文:在西吉县吉强镇套子湾村和红耀乡井湾村海拔1900多米、年均降水量只有400毫米的陡坡上,记者看到,这里的柠条、山桃、山杏、杨柳已经牢牢地把持住了水土,山顶、山腰、阳坡、阴坡都栽植了适宜的树种,构成了水土保持的立体防护网。 站在隆德县神林乡神林村南山的一个山坡上,退耕还林十多年的成果尽收眼底。林草茁壮,地表...
正文:比如,西吉县在水资源确权登记过程中,以节水灌溉工程为单元,已经移交村委会的18个小型节水灌溉工程水权确权给村委会;夏寨等水库的水权按照管理权限确权给乡镇水利工作站,井灌区2246眼机井确权到各村委会,实现了工程产权主体和水权主体的有效衔接。 “下一步确权范围将扩大到全区,农业灌溉用水将确权到农村集体经济组...
正文:这里提到的“历史覆辙”,是1982年至1986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我国有关部门在宁夏贫困山区西吉县联合实施的“2605项目”。实施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通过退耕、造林、种草来遏制水土流失,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这个项目,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无偿向当地提供了小麦、干面条、牛肉干、牛肉罐头、椰枣等食...
正文:这里提到的“历史覆辙”,是1982年至1986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我国有关部门在宁夏贫困山区西吉县联合实施的“2605项目”。实施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通过退耕、造林、种草来遏制水土流失,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这个项目,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无偿向当地提供了小麦、干面条、牛肉干、牛肉罐头、椰枣等食...
正文:西吉县在西海固是最贫困的县,李沟村又位于西吉县最偏远的山区。 村口一条已经断流多年的小河沟,过去曾是村里唯一的水源。河沟是上游地下水渗出形成的,水是又苦又咸的碱水。当地牛都不肯去喝的,却是维系西海固人生命的源泉。 为了生存,村民们不得不想出一个办法——三九之后,河水结成冰,挖回去存在窖里。因为低温...
正文:一根塑料管插进土里,等待泉水缓缓滴出,这就是固原市西吉县半子沟村村民赖以生存的水源。     “天旱时,泉水一滴一滴地出,早上六点多去排队,上午十点还接不上。”回忆起过去,已搬至银川市金凤区润丰村的原半子沟村村民王建国连连摇头,“有时还得用嘴吸,就为了水能滴快点。”     宁夏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村民...
正文:西吉县偏城乡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 “大家信任咱,那就接着干。”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支行科员秦振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019年年底,老秦到了退休的年龄,村民们听说老秦要离开了,都舍不得,跑到村委会,极力挽留他。于是,他被“返聘”了。 有人不理解:“老秦,扶贫工作那么难干,你咋还没干够呢?退休了,...
正文:西吉县是宁夏最后一个未摘帽贫困县,如今正分秒必争地冲刺在脱贫攻坚的跑道上。 一支支队伍进村,建泵站、修水池、换水源。到今年8月底,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以上,水质100%达标。“真没想到,甘甜的自来水能流进家里!”红耀乡红耀村村民柳志俊满脸幸福。 △绿色怀抱中的宁夏西吉县偏城乡涵江村新貌 ...
正文:西吉县吉强林场的护林员谢佩君     上世纪末,西吉县森林覆盖率只有3.5%,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改变这种恶劣的环境,西吉把退耕还林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生态建设的“龙头”工程,紧紧围绕环县城南北两山、东北部生态屏障和中西部生态极度脆弱区三个重点,进行合理布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
正文:西吉县是宁夏最后一个未摘帽贫困县,饮水安全是挂牌督战的重点。一支支队伍进村,建泵站、修水池、换水源,一刻不停步,一天不耽误。到8月底,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以上,水质100%达标。“真没想到,甘甜的自来水能流进家里!”红耀乡红耀村村民柳志俊满脸幸福。 截至目前,“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部实现,西吉县...
正文:但受限于自然、地理环境,西吉县要彻底脱贫,还需要筑牢产业基础。西吉县的主导产业有马铃薯、草畜等,链条短、转换率低、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这一局面需要改变。 29岁的摆世林有志于此,他辞掉“铁饭碗”,来到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村,担纲宁夏向丰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园区经理。 经过几年努力,如今,向丰现...
正文: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职业教育让贫困学子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通道。     根据就业前景,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了13个以生产型和服务型为主要方向的专业。     为梦想而奋斗,明天会更好!加油,少年!     记者:卢鹰     编辑:吴龙     新...
正文:在西吉县,更多像芦子沟人一样世代“土里刨食”的百姓,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种出了“钱景”。 孕出产业链 在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单北村,一大早,君鹏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连杰开始给周边养牛户打电话收购活牛,口头敲定订单后,直接装运发车。“这附近有10多家合作社给南方城市供牛肉,我们经常抢牛呢,跑得慢就没有了。”...
正文:围绕短板,西吉县引入了山东农业龙头企业,在规划论证之后,西吉县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招商引资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水发浩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俊炜:西吉的马铃薯产业,包括西吉的牛羊肉产业,我们都有项目,整个项目投资18个亿。 项目建成后,西吉县将具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打破制约西吉发展的瓶颈。 如今,西吉...
正文:润丰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是“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村,300多户村民全部来自西海固地区的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 半子沟村,村如其名,两道山夹着一条深沟,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典型的“耕作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致富难”地区。生态移民,成为这里群众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唯一路...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