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378 项符合 袁隆平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1-40 项 (搜索用时 65 毫秒)

正文: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印在了这个国家的货币上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11月2日上午,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年届九旬的袁隆平透过大屏幕,盯着200公里外的稻田。氛围有些紧张。他等待的是一场考试的结果,考生是水稻,分数是亩产。 中午,测产结果公布...
正文:至此,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破1500公斤     听到这个消息     袁隆平开心得像个孩子     “非常激动,哈哈哈哈哈……”     这些笑容让我们     看到了爱情、看到了亲情     看到了担当、看到了责任     每个人的微笑都是最独特、最甜的     此刻,无论你身在何...
正文:不久前,听到湖南衡南传来的喜讯,袁隆平院士高兴极了。这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从海水稻接连突破亩产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关,到“巨人稻”等新品种问世,中国水稻不断带来惊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
正文:从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到数学家陈景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到新时期大国工匠孙红梅、崔蕴、刘伯鸣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品格和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发向前。 如今,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仍然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
正文:袁隆平院士则希望加快海水稻研发,通过改良盐碱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他曾说,“我们有信心在三年内培育出抗盐浓度达0.8%以上、亩产突破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 2018年5月,海水稻项目进入了产业化示范推广阶段,在我国五大盐碱地类型和次生盐碱退化耕地上大面积栽插海水稻。同年10月,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海水稻”在...
正文:从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献出生命的“铁人”王进喜,到让中国人端稳饭碗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代表着那些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贡献者,是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认同者和维护者。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党的十九届...
正文:袁隆平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等荣誉称号。今年11月初,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成功突破3000斤。 这些重要信息,和你息息相关 在当天的表彰大会上,总书记重点谈到了一个“方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谈到一支“主力军”——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千...
正文:“两弹元勋”邓稼先、“草帽书记”杨善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溯新中国70多年发展长卷,一代代坚守者、奉献者和牺牲者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也激励引领着无数后辈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这些榜样所闪耀的光芒,照亮的是一个大国筑梦圆梦的历史征程。 今天的中国,利益多元、观念多样、表达多变,凝聚共识、找到“最大公...
正文:63/keyframe/1604821362159.jpg&isPlayAd=1&isPlaySubtitle=0&nodeId=120     日前,钟南山、袁隆平、李兰娟走进高校校园,师生夹道迎接、高喊欢迎口号,现场秒变“追星”现场。这才是真正的...
正文:他就是农奴的后代,被称为“青稞界的袁隆平”和“青稞王子”的西藏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今年9月5日,在做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途中,55岁的他突遇车祸,带着对青稞无限的爱恋走了。走时是那么的匆匆,没有来得及向挚爱的家人告别,没有来得及与心爱的“青稞姑娘”吻别。     “他是自治区第一位藏族农学博士、...
正文:2019年,袁隆平院士团队及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创建了“国家耐盐碱水稻试验示范基地”,袁隆平亲自命名的“北方耐盐碱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试验站”落户盘锦,中国最北海岸线的这片退海之地有了新的历史使命。 杨俊崇说,盘锦虽然也是在盐碱地上种水稻,但绝大部分种植区域经过改良,水土中的盐分含量已经不足1‰,一般的稻种...
正文:此前,袁隆平及其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已屡破水稻单产纪录。近年来,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的指示精神,成功研发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并选育出强优势组合。 “高质量发展是主题,供给侧改革是主线,改革是根本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根本目标,这四个...
正文:他就是共产党员、被西藏农牧科技界誉为“中国青稞之父”“青稞王子”“青稞领域的袁隆平”的原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 尼玛扎西(左二)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调研青稞种植情况。 资料图 报国之志融入奋斗 “是党的政策让我从一个放羊娃一步步成长为西藏农业界的第一位藏族博士。西藏需要我,我应该回...
正文:听到测产结果后,袁隆平非常激动,“双季稻亩产3000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多养活5个人,也意味着离我的‘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     此前,袁隆平及其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屡破水稻单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1149公斤等世界纪录。据了解,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看作是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
正文:在离试验基地200多公里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90岁的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连线了解现场情况。“对于水稻来说,今年的天气非常不好,在这种天气下晚稻能达到八九百公斤的亩产,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听到测产结果后,袁隆平非常激动,“双季稻亩产3000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多养活5个人,也意味着离我的‘禾下乘凉梦’更近...
正文:叁优一号是这次测产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2011年袁隆平院士团队成立课题组着手研究。2017年小面积试种成功,到今年下半年,已经在全国50多处试验田进行攻关示范种植。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它的优势主要是穗子大,它每棵的大穗子有八九百粒,平均有四百粒左右,平均亩产比现有的高产杂交稻要增产10%—20...
正文:(记者何勇)11月2日,湖南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传来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产结果公布,晚稻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达到1530.76公斤,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由“杂交...
正文: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11月2日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再加上今年7月时已经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至此,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再一次创下新的历史纪录——破1500公斤。听到这个消息后,袁隆平激动得像个孩子,一连串“哈哈哈”的笑声溢出屏幕,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也骄傲着每一个中国人。 ...
正文:袁隆平又实现了一个“小目标”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1500公斤。这一突破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也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中国人不仅要吃饱,也要吃好;粮食不仅要高产,还要优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向逐梦不止探...
正文:90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至今依然奋斗在科研一线;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仍在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奔波劳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14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用刘禹锡的诗句鼓励广大老同志继续发挥余热,作出积极贡献。 ...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