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767 项符合 蛟龙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41-260 项 (搜索用时 53 毫秒)

正文:“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 三位试航员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后手举国旗挥手致意(2012年6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罗沙 摄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依靠自主创新,我国跻身“国际深潜俱乐部”第一梯队。 →“向阳红10”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正文:十九大上,33岁的“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与生于不同年代的党代表讨论这个路线图,这是这一代人亮相的一个瞬间。 到2049年,唐嘉陵将满65岁,他的职业生涯将沿着这条路线图行进。而路线图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代人的表现。他享受这种“个人追求和国家需要紧密联系”的感觉。 “蛟龙号”等一些展现“上...
正文:走进位于青岛市即墨区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正在车间里进行技术性能优化升级,这个创造了世界上同类型潜水器最深纪录的功臣正蓄势待发,为下一个任务积蓄能量。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维护车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告诉记者,自海试以来,“蛟龙”号共成功下潜了158次,总计历时557天,总航程...
正文:“蛟龙”号、“大洋一号”、“向阳红01”等中国海洋科考利器,从这里驶向深蓝大海……     去年,青岛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实现2909亿元,占GDP比重26.4%。意味着青岛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是“蓝色”的。     青岛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首个“电影之都”。本届峰会结束后,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在青岛举办...
正文: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维护车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告诉记者,自海试以来,“蛟龙”号共成功下潜了158次,总计历时557天,总航程超过8.6万海里,实现了100%安全下潜,取得了丰硕的深海科考成果。 “现在,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已投入使用,我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也已经启动,预计研制...
正文:继“神舟”上天、“蛟龙”下海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来历史性突破。 6月2日,吉林大学主要承担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
正文:探海之梦,正变为现实,“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这里出发,探寻海洋奥秘;全球第三条大洋科考船“梦想号”计划于2021年下水……一批“大国重器”,正为挺进海洋一展身手。 面向未来 进军海洋深处 这支科研团队来自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他们正紧盯这种未来的能源——可燃冰:1立方米可分解释放160立方米天然气...
正文:探海之梦,正变为现实,“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这里出发,探寻海洋奥秘;全球第三条大洋科考船“梦想号”计划于2021年下水……一批“大国重器”,正为挺进海洋一展身手。 来自这里的创新力量,一次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实力!让全世界感受“中国启航”的创新动力。 这些成就正是得益于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必须...
正文:在国家深海基地试验车间里,“蛟龙号”正在接受为期一年的保养升级,为明年的两个科学应用航次做准备; 在海洋国家实验室的超算中心内,全球海洋领域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正以2600万亿次/秒的速度飞速运算。 游人在青岛五四广场花坛前拍照。新华社发 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
正文: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众多重大科技成果的问世,莫不源于科技工作者的忘我投入、奋力攻关。实践证明,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为宝贵的财富。应当看到,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实现成为世界主要科...
正文: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众多重大科技成果的问世,莫不源于科技工作者的忘我投入、奋力攻关。实践证明,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为宝贵的财富。应当看到,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实现成为世界主要科...
正文:继“神舟”上天、“蛟龙”下海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来历史性突破。 2日,吉林大学主要承担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70...
正文:继“神舟”上天、“蛟龙”下海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来历史性突破。 2日,吉林大学主要承担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
正文:探海之梦,正变为现实:“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这里出发,探寻海洋奥秘;全球第三条大洋科考船“梦想号”计划于2021年下水……一批“大国重器”,正为挺进海洋一展身手。 面向未来 进军海洋深处 央视记者闫乃之:在实验室零下196度的液氮中,才能保存好这位珍贵的“深海来客”——可燃冰,它由天然气和水结晶而成,长的...
正文: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激发的强大活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尽管这些年我们在解决科技领域存在多年的难题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科技体制改革还存在诸如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
正文:蛟龙号潜水器     北斗导航卫星     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     FAST“天眼”     一次次科学技术 创新突破的身后 是一代代科学家 耕耘许久的付出与坚守 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
正文:蛟龙载人下潜可达7000米深海 全自动无人码头创出全球最高效率 大国重器群星闪耀 面向大海挺进深蓝 自古向往天空飞翔的山东 如今正在生出强劲有力的科技翅膀 海尔 海信 率先把民族电器品牌推向世界 浪潮服务器规模跃居全球前三 中车四方飞驰前行 挑战速度...
正文:2017年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从“天眼”探空、“蛟龙”下海、C919首飞、“嫦娥奔月”、“天河三号”原型机亮相……这些成功,凝结着我国无数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也包含着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正文:近年来,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成果,凝结着我国无数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
正文:近年来,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成果,凝结着我国无数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句话,习近平不仅口言之,亦身行之,很多温暖的举动激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参加全国精神文...
首页 前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