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022 项符合 荒漠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81-100 项 (搜索用时 58 毫秒)

正文:右玉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成为新中国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板。70年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从哪里来?人类的起源,是人们关心的永恒话题。现代生...
正文:据调查,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面积近五分之一。内蒙古便是荒漠化问题的重灾区之一,脆弱的生态环境与过低的植被覆盖率,使其就像悬在京津冀头顶的巨大“沙盆”。 从锡林郭勒盟出发向正蓝旗方向驶去,沿途大片裸露的黄色土地让人触目惊心。但是随着行程的深入,在沙化的土地上,出现了一片又一片连绵的绿色植物,它们顽强地...
正文:他们将荒漠变成了绿洲     最初,六老汉“人背驴驮”,带着树苗、草种和工具挺进沙漠。如今,拖拉机作业、机械压沙,治沙实现了现代化。     △机械化操作治沙     榆树、柠条、沙枣……林场的植物丰富多样。     他们还在“沙漠卫士”梭梭的根部接种寄生植物肉苁蓉,这种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有“沙漠人参”的美誉,...
正文:为了遏制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1981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政策。改革开放初期,承包沙漠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谁能有勇气向茫茫沙漠发起挑战?关键时刻,在土门公社漪泉大队当主任的石满老汉站了出来,他说:“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
正文:从小看着裸露黄土地长大的她,对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情况自然是熟悉得很,也深知绿色对于地球、人类的重要性。 张越梅自己都数不清,这是她坚持跑步的第多少天。不是为了减肥,也不是单纯想锻炼身体,而是为了凑够约18000步,次日即可到蚂蚁森林换取步行最高上限296克的能量。“数不清多少天,但一直没断过。不只是为了攒能量,...
正文:脆弱的生态系统下,部分非沙漠的地区开始出现了荒漠化特征,如何使高原沙化程度降低,近日中华环保基金会组织全国各方力量在青藏高原做了一些尝试,通过种草,部分生态退化区得到修复。     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海拔将近4000米,这里有一片沙化土地,土壤板结沙石裸露。从2016年开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
正文:“从昔日的荒漠戈壁,到今朝的塞上绿洲,右玉的绿色是一代代右玉人用生命倾注的颜色。”这番话出自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基础部张路江老师。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山西省右玉县采风写生。得知70年来,当地群众将森林覆盖率从不到0.3%提高到54%,同学们表示,“通过写生,我们不仅提升了绘画的技艺,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正文:青藏公路青海境内全长1386公里,大部分路段地处荒漠戈壁、雪山草滩,海拔在2200米到5300米之间。     “地理条件特殊、公路等级不断提升、日均车流量超万辆,给青藏公路养护保通增添了不小的难度。”湟源公路总段湟源工区工区长方万品,平时喜欢动手钻研。     32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方万品接过父辈手中的铁锹,...
正文:70年来,青海生态持续好转,草原、森林、湿地、冰川、河湖、荒漠等生态功能和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     数据显示,1949年青海省森林覆盖率仅为0.29%,2018年青海完成营造林406万亩,新创建3个森林城镇、5个森林乡村、5个全国生态文化村,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9万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34.6...
正文:内蒙古乌审召的人们与沙地打响了第一仗,在这个位于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占54%、可用牧地仅占1/3的土地上,除毒草、建草原,硬是将荒漠变绿洲。曾经叫得响的“牧区大寨”如今已化为乌审召的片片绿意。牧区大寨博物馆里,照片、物品记录着动人的故事,亲历者、讲述者、倾听者都会站在它们面前,人们正以这种形式传递着这些奋斗者的无...
正文:曾经,由于自由放牧、粗放管理,赛里木湖的生态在2002年前后极度恶化,植被亩产草量较上世纪90年代下降66.2%,近湖区域荒漠化、沙化侵蚀加剧。 也是在那一时期,赛里木湖拉开了整治生态环境的大幕。 博州赛里木湖管委会副主任张敏介绍,近十几年来,当地明确了“区内游,区外住”的保护性发展原则,2014年,投入...
正文:在活动现场,退休26年间在贫困山村扶贫的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武汉鼎、长年独自照顾儿女和瘫痪婆婆的内蒙古道德模范石芳、主动退休到荒漠戈壁植树治沙的时代楷模苏和、奋不顾身冲入村民家救火的村干部张八十一和践行诚信经营扶贫助困的全国十大诚信之星蔺发儒等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接受了访谈交流及献花致敬。 活动中,内蒙古关爱道德...
正文: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2019年7月27日,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时说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2019年6月5日,向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致贺信时说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
正文: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经过多年探索中国就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据2017年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报告认定,库布其共计修复绿化沙漠6253平方公里,为社会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带动当地民众10.2万人摆脱贫困。可以说,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
正文: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全球唯一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的大型国际论坛,是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凝聚生态文明共识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2014年被中国批准成为国家机制性大型涉外论坛后,它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风向标,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个生动实践。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着以人民为中...
正文:从无边荒漠到旅游天堂,近10年来,鄂尔多斯市生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实现收入24.6亿元。 在库布其沙漠中的白土梁林场沙棘林内,林场管理员邓胜利展示沙棘树剪枝育苗技术。当地通过种植沙棘,既解决了荒漠化问题,又帮助农牧民增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在库布其大漠深处,除了百万亩的沙柳...
正文: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加强防沙治沙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还自然以和谐美丽,为人民谋幸福安康。 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中...
正文: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厄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
正文:
正文:这里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荒漠化、沙化土地一度占总面积的九成。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收入增加。 2001年3月12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荒凉大漠。 2001年3月12日,一名青年行走在民勤的沙尘暴中。 2001年3月13日,8名民勤农民站在村口。因为贫困,当...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