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83 项符合 荒原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41-160 项 (搜索用时 53 毫秒)

正文: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系列报道“印记”今天带您走进塞罕坝,探寻塞罕坝在生态文明建设下谱写的新篇章。 塞罕坝的名字取自蒙古语和汉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的南边,正好处在北向南的风口上,是阻止沙地向南入侵的天然屏障,也是距离此处180公里的首都北京...
正文:未来网贵阳10月22日电 (记者朱延生)“以前这里就是一座荒原,没有任何人愿意过来。现在公园建设好了,房地产进来了,土地也充分实现了它的价值。”贵阳市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局长、贵州省环保厅土壤处主任科员龙邦美指着贵阳清镇市红枫生态体育公园(以下简称,“体育公园”)清镇市汞污染历史遗留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前后对比图感慨...
正文:每天郑璐身穿迷彩服、肩挎望远镜,行走在高山沙漠、戈壁荒原,用双脚丈量着14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郑璐带领团队创造了连续4069天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记录,2011年、2015年创造了内蒙古地区220千伏线路“零故障、零跳闸”记录,设备可用率年年都保持在99.8%以上。针对输电线路易受工业污秽影响发生故障的问题,他研制...
正文:1955年,北大荒成为垦荒青年向往的圣地,萝北荒原是集体垦荒的第一站。“我们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减轻国家负担。”年轻的垦荒队员收拾行囊,毅然踏上了这辆时代的列车。 那时的萝北一片贫瘠。没有房子,垦荒队员就用手搭起窝棚,木头上浸着冰雪,搭上草就成了床。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冬天,他们把头埋在被子里,裹着棉衣裤睡觉。...
正文:戈壁荒原上的挥锹者来来去去 绝大多数默默无名 然而精神却像金子般沉淀下来 32年薪火相传,阿克苏人植出了 自力更生、团结奋斗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 如今的阿克苏 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 树绿了,水活了 苹果红了,枣子甜了 人民的笑脸越来越多了 而这一切的幸福 都是扎扎实实奋斗出来的 昔日“漫卷狂风...
正文: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几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态建设成就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之“激励与行动奖”。...
正文:“轰隆隆……”一阵阵炮声在荒原上传开。有的地方即使用炸药炸,也只能炸开脸盆大的口子。工程没法进展了。 技术人员又想到用抽水泡地的办法,泡一晚,渗透土地5厘米,再接着泡;有的地方泡不了水,人们只能用铁锨、锤子一点点往下砸,跪在地上用十字镐一点点往下挖。 何俊英清晰记得,人们的手起了血泡,汗湿透了全身,...
正文:曾是一片亘古荒原,植被稀少,盐碱茫茫,也是一个风口。影响城区人民生活的风沙,主要来自这里。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沙尘暴。天一下黑了,白天都要开灯,能见度只有几米,风力可达七八级,能刮倒树,人不敢出门。”56岁的柯柯牙防护林管理站职工麦麦提依明·阿木提告诉记者。 上世纪80年代,阿克苏地区每年浮尘...
正文:从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队员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先后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踏入新疆腹地,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老队员邵世坤说,他在新疆四...
正文: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精彩的科学人生,鲜明体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 塞罕坝建设者: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三代人,55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中国日报网出品 文案:许聃 王晗
正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昔日茫茫荒原变成大粮仓,建三江累计为国家生产粮食1927亿斤。 “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总书记就来了,我们都非常振奋,干劲儿更足了。”回忆起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的场景,七星农场场长彭荣君激动不已。他说,总书记强调的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以后要创新农业发展...
正文:生命的荒原 7月酷暑,邱智聪穿着棉袄坐在办公室里,已是晚上9点,外面依然如白昼。这名90后技术员还在等着网络重新连接,好把今天隧道施工的报表发送出去。昨天,他等到了凌晨1点。陪伴他的,只有办公室墙角整齐摆放的几盆观赏植物,前不久刚从几百公里外运来,邱智聪定期浇水、精心打理,但这些植物仍最多存活两个月。在靠近阿...
正文:2003年的一天,这原本寂静千年的荒原上忽然热闹了起来——宁夏“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这里开工建设。 地处西部,发展不足仍是宁夏最大的实际,经济倚重倚能特征明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宁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2007年3月,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将宁东基地列入其中,明确提出利用宁东...
正文: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在这块荒原上实施了“1236工程”。1996年,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奠基。此后,黄河水便被一级一级地“扬”上去,最终“扬”到了高于黄河水面300米的红寺堡高地。 党中央、国务院引来的甘泉,滋润着这片原来寸草难生的荒原,也滋润着贫困群众的心田,唤起他们...
正文: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把昔日沙漠荒原变为充满生机的绿洲林海,获得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的“地球卫士奖”,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彰显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     贡献中国力量。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增强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
正文: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这里肩负着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号工程”的使命,随着技术的逐步创新升级,“宁东速度”在亘古荒原上的表现令世界瞩目。 “2003年开始建设,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年均产值增速达30%,规模名列国家布局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首,称其为西北新崛起的工业‘航母’并不为过。”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
正文:茂名石化于1955年在荒原上创建,当时没有城镇依托,条件极其艰苦,眼前的现状与他脑海中呈现的“茂名即桂林”的想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一到茂名开始,栗桐茂就萌生了要离开这里的想法。 “欢迎优秀大学生来到茂名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心中的苦闷还没散去,25岁的栗桐茂就被派到雷州半岛执行石油勘探任务。 “远看像逃...
正文:从零起步,勇闯肝移植技术荒原 2004年的中国,能够进行活体肝移植手术的医院和医师相当稀少,而每年出现终末期肝硬化的患儿高达三千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肝移植手术,患儿的成活率仅有一成。这也意味着,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大多数身患胆道闭锁的孩子,只能无助地等待死神降临。 正是在这一年,38岁的夏强迈开了儿童肝移植...
正文:这里有驼铃悠悠连通欧亚的千年古丝绸之路,还有沉睡了无数个世纪的广袤荒原。澄清的高原湖泊、壮丽的雪山雄峰、苍莽的原始森林、辽阔的大草原。天山南北,军垦战士用双手开垦出来一片片美丽的绿洲,沙漠升起繁华,边境更加安宁。8月12日,“新时代 幸福美丽新边疆”新疆行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的网媒一行30人来到乌鲁木齐市,一路向北深...
正文:姐姐也是宇航员,数年前死于火星事故。 故事结尾,她终于获得了救援。“一个孤单的身影站在月面上向她挥手道别。她没有回礼。她又望了一眼,那里什么也没有,只有壮丽无比的荒原”。
首页 前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