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83 项符合 荒原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41-260 项 (搜索用时 52 毫秒)

正文: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自1962年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久久为功,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森林覆盖率由建场时不到12%,提高到2016年的80%。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同期,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扩大了3.6倍和29.6倍,远远超出全国水平,有效阻止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扩大...
正文:我的年代这里是荒原,你的年代是否溪水潺潺?我走过风蚀的汉长城,凝望已是残垣的鼓楼,抚摸戈壁遗落的陶片,驻足在沙漠边缘……我是否重合着你的脚步走了你走过的路,我是否仿着你的动作做了你做过的姿态?” 李娜悄悄把她写的一首诗给记者看。自从来到研制中心工作,这样的文字她写了很多。除了“做罐子”,她好奇很多事情,比如,...
正文: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创造的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 以上率下,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对广大道德模范的尊重,激励全社会向榜样看齐—— 扶贫济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献血等献爱心行动,传递...
正文:他说,塞罕坝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几代建设者不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更创造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大力学习弘扬。在阴河林场,刘云山看望了驻守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关切询问他们工作和生活情况,称赞他们十年如一日坚持坚守、敬业奉献。在千层板林场,刘云山与干部职工深入交流基层党建工作,强调要发挥好党的政治优...
正文:曾读过黑塞的一本《荒原狼》:“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无异于往日,我将它杀死,温柔地将它杀死,以我生活艺术中简单、羞怯的方式。” 那位从报社离职的朋友,比我读的书多、学问也高,不知道他是否会朝着金融大亨努力,抑或不放弃“新农人”的路子,但不管在哪条路上,朋友们还是期待读到那些哲思闪光、有时也会令人心脏不适的文字。...
正文:如今的中国西北角,再也不是人们观念里的“旧西北”,快递车穿梭在厂房林立的工业园区,高铁在千年古丝路上穿行,河西荒原上新的城镇在崛起,黄沙地与戈壁滩上绿意盎然……这片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人们,正以昂扬的新面貌,在逐梦小康的脱贫路上,砥砺前行!(记者:王秉阳、王鹏、高音子、霍瑶、马卓言)     西北“风光”无...
正文:婀娜多姿,娇美艳丽,犹如江南女子,北方的野桃花一棵棵孤立在荒原上,给荒凉抹上点点亮丽,犹如西北丽人。只有藏东南的桃花一片片,如霞似虹,怒放在雪山脚下,江河湖畔,包围着村落,包围着田地。粉红的色彩主宰着大地,几十年,几百年的大树年复一年地装扮着大地,野性而豪放,犹如高原女的坚毅和多彩。我不知还有什么地方有如此有气势...
正文:你的心头绿意盎然,绚烂了荒原。一诺二十载,无悔八千天。荒野里,你看不见海,却能看见,比海更蓝的天。 20年前,薛梅和丈夫来到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营8更9井站,开始负责方圆5平方公里内5口油井、两口水井和1个计量站的巡护保养和计量工作。 夫妻岗地处偏远,环境艰苦,每隔4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巡井和巡线。这样的路线...
正文:从1980年进入四川卧龙开始研究大熊猫起,潘文石与大熊猫在荒原野地生活了16年,这期间倾注了他最美好的年华和最浓郁的情感。 1982年3月20日,潘文石在卧龙山区追踪大熊猫时不慎从200多米高的山崖摔下。紧急中,他抱住了从岩缝中横生出来的杜鹃树。树枝折断后,他重重地摔在一块石头上。 虽然保住了性命...
正文:在茫茫荒原上,有一群心怀使命的务林人,战天斗地爬冰卧雪,用三代人的心血培育出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筑起了一道防风固沙、含蓄水源的“绿色长城”。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让一段关于信仰、执着、苦干、坚守、奉献的真实历史再露峥嵘,掀起了又一波学习塞罕坝精神的热潮。 把作品...
正文:东部荒原上硕果仅存、顽强挺立的一棵落叶松,给他们一行以希望的曙光,“这棵松树少说也有150年。这是活的标本,证明塞罕坝可以长出参天大树。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 如今,这棵“功勋树”还在傲立风霜。它并不高大,也不粗壮,但落落大方,清清爽爽,透着不可冒犯的庄严与威仪。 这棵树,距离根部一米有余就...
正文:55年来,一代代青年将这里从一片荒原建设成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和避暑胜地。塞罕坝的罐装空气和松枝花土,和当地特产野山菌、金莲花等一样,受到游客欢迎。     7月11日,塞罕坝机械林场,退休后返聘的生产股技术员顾殿江(左)今年63岁,在林场被称为“活地图”。扑火队员小郝(右)和他的大部分同事一样是林场子弟,...
正文:东部荒原上硕果仅存、顽强挺立的一棵落叶松,给他们一行以希望的曙光,“这棵松树少说也有150年。这是活的标本,证明塞罕坝可以长出参天大树。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 如今,这棵“功勋树”还在傲立风霜。它并不高大,也不粗壮,但落落大方,清清爽爽,透着不可冒犯的庄严与威仪。 这棵树,距离根部一米有余就...
正文:塞罕坝曾经是“美丽高岭”,然而,由于历史上人为的开围放垦、乱砍滥伐,到上世纪50年代初,这里已由绿洲变成沙地,林海沦为荒原。阻止荒漠化蔓延,为北京、为华北建立一道绿色屏障,已刻不容缓。面对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塞罕坝人没有犹豫,怀着高度的责任感,投身艰苦创业之中。 1962年,从全国调集的369人“林一代”中...
正文:当年,荒原上昂扬挺拔的一棵树,坚定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信心;如今,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坚定了我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让我们在塞罕坝绿色奇迹引发的热潮中,把塞罕坝精神传播到神州大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中! 一个字就是一棵树 光明日报 王国平 塞罕坝是一个蕴含着真道理、大道理、硬道理的地方...
正文:“茫茫荒原完全可以变成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完全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中央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表示,站在生态文明建设新起点上,要通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创新产权模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等措施,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地处西北地区的宁夏,东、西、北三面被沙漠包围,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一半以上,生态环境脆弱。...
正文: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
正文:“荒原变成森林,森林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在无声无息中变成金山银山,塞罕坝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链条。”塞罕坝林场副场长陈智卿说。 从“大地披绿”到“身边增绿”和“心中播绿”,不断增加的生态产品供给极大增加了百姓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增加到了31.2亿亩和151亿立方米,这些森林资源的年生...
正文:由于历史上连年火灾、乱砍滥伐,曾有着千里松林的美丽高岭塞罕坝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是一片荒原,以至于1961年11月,原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局副局长刘琨,率队为我国北方第一个机械林场选址时,策马行走多时,才觅得这一棵孤独的落叶松。 而今,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成为我国北方最绿的地方之一。 “都说前人栽...
正文:从江南鱼米之乡的浙江湖州,到大漠戈壁荒原的新疆柯坪,援疆干部黄群超一门心思为当地谋脱贫。反复研究后,他决定把湖州生长发育快、繁殖周期短的湖羊引进柯坪,作为农民增收突破口。 2014年底,在黄群超精心“护送”下,1600只湖羊种羊从太湖南岸启程,踏上了数千公里的“西迁之旅”。 一路上,他和同事们不敢休...
首页 前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