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6 项符合 茶树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81-100 项 (搜索用时 52 毫秒)

正文:1998年,国家在龙凤村推行退耕还林政策时,村民们纷纷决定把退下来的耕地全种茶树,谭世武一家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当中。“我开始种茶后,慢慢地开始有了起色,到了2008年,我有了自己的加工厂,日子开始慢慢地好起来了。现在我一年的收入最低10万,家里还有两辆轿车,生活特别美好。” 龙凤村村民代表 谭世武 在...
正文:5月的汶川河谷,山岭上近40万株百年老茶树吐出新芽。龙门山脉呈现不同的色彩:翠绿、墨绿、白色、粉色。那是新生命萌发的树林,那是次第开放的花儿,是这片土地上怒放的生命。     在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白墙青瓦楼房立于山坡之上。每天傍晚,年过花甲的张志富喜欢在田园里散步。路边,盛开着各色小花。     张志富是土生...
正文:万绿丛中,一位中年男子,时而修剪茶树,时而除草移苗……他就是今年“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湘字号”工艺大师(湘茶)、西山垭有机茶基地的创办人冷建国。 作为一位石门茶人,冷建国十几年如一日,用汗水换来扑鼻茶香。2017年5月,在由湖南省总工会主办的“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湘茶技能竞赛决赛中,他获得了...
正文:该店负责人说:“这是由最古老的那几株母树嫁接的第二代茶树产的茶,非常珍贵。6.8万元一斤,我不是很想卖。” “品质茶叶,价格不论多高,都有人买,甚至还会供不应求。”南桥寺茶叶市场上另一位店主周先生称,懂茶和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清明节前采摘的第一拨新茶最为珍贵,价格高点也是理所当然。“今年我店中卖出好几款单价超...
正文:德兴乡荷扎村地处雅鲁藏布江西岸,翠绿的山坡台地之上,一排排茶树欣欣向荣,许多村民三五成群,正在采摘茶叶。热情开朗的门巴族姑娘德庆拉姆说:“以前在自家地里种植玉米、鸡爪谷,采取原始耕种方式,非常辛苦。自从种植茶叶之后,工作轻松,采摘季节,每天还有200元现金收入,年底还能从村合作社分红。” 墨脱最著名的是石锅,...
正文:因地势蜿蜒曲折,茶树多生长在岩石边或山崖下的坡地上,鲜有大面积茶园。 在一簇簇茶树中间,茶商设立的标牌十分显眼,上面或是标明某企业“牛栏坑茶叶基地”,或是标注商家名称和联系电话。有的面积仅几分地的茶园,竟然插了好几家茶商的标牌。 武夷山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牛栏坑的茶园属于当地村民所有,一些在这...
正文:他于2016年挑头成立临沭县春山茶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土地流转、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耕、种、管、收、储、销等各个环节全程社会化服务,形成与农民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让参与项目的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和营销等环节享受二次分红,实现互利共赢、互助共享的产业...
正文:为充分发挥茶树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新县成立了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纯物理低温冷榨生产工艺、全自动生产线、全套油脂检验检测设备,高标准、严检测全程管控,旨在打造消费者可信赖的高品质山茶油产品。 “发展茶油产业既保护绿水青山,美化生态环境,又减少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粮油安全,同时还能带动老...
正文:墨脱初春,红蓝相间的门巴村落掩映在绿油油、黄澄澄的农田间,远处薄雾升腾,茶树吐新,宛如人间仙境。 家住墨脱镇亚东村的门巴族姑娘央前拉姆,挽上竹编筐,来到自家稻田里采摘蔬菜。“去年10月我们收完水稻后,再在地里种上蔬菜,每隔半个月就能收一茬,大多数卖到市场了,还能留一部分自己吃。”她高兴地说。 墨脱县地处西...
正文:今年春节,余太湖回老家过年路过金沙县的茶树沟小学,那里有他送去的3000多册书籍和一些体育用品。正在值班的校长带他去看之前捐赠的书,看到很多书都被翻得破了皮、折了角,余太湖说,那天自己真高兴,说明孩子们阅读热情高。在另一所小学,他看到自己讨来的书摆在食堂里,装了几个大书柜,书柜旁有一块黑板,黑板上面贴满了孩子们的...
正文:他还从学校茶叶基地里移来几棵小茶树,种在自家阳台上。 “这里的孩子,每个都很特别,充满了能量,他们未来都可能去公司工作或者养育孩子,我们希望帮他们了解到自己的特别之处。”Hugh的夫人说,在美国的生活更舒适,但在中国更有意义。“在大城市,个人环境和自我意识太强了,在这里,孩子们考虑更多的是家人而不是自己。...
正文:茶树高密度留养,打造有机茶园。2016年8月,云南普洱茶集团启动了荒田村现有1600亩茶园进行大茶树改造项目,带动了全村335户茶农加入其中。像陆文座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9户,企业每户每年给予5000元的改造资金支持,为贫困群众提供大茶树移栽种苗;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次每天发放劳动力补助380元。 “有龙头...
正文:在工作队员的带领下,村里的冬瓜猪、茶花鸡等养殖业初具规模,各种果树、茶树和经济作物也栽下山坡。2017年有5户村民率先实现了脱贫。 这天夜里回到曼班三队,寨子里举行了篝火晚会,几位村民用还是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记者吐露了心声: 村民 扎培:“要努力干活,要赶上人家城市里面。” 村民 扎戈:“我想坐飞机,...
正文:“金谷台的馒头,茶树坪的蛋,桃坞人家的粑粑,三生巷子喝擂茶。”提到桃花源的特色食品,景区讲解员谢青娓娓道来,“其中擂茶是来桃花源的客人必喝的,有‘三碗不下席,六碗不出山’之说,配以几十种‘压桌’菜,可以称之为东方的自助餐。” 擂者,研磨也。桃花源的擂茶又名三生汤,主要用生姜、生米、生茶叶等放进擂钵里研磨而...
正文:自从200多年前中国茶农受邀前来培育茶树,巴中之间的人文交流一直没停过。华人移民文化已成为巴西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不来一场展现中国文化的表演呢?” “中国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能展现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必须有所取舍。我发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源于古代丝绸之路,立刻决定‘丝路’这个连接古...
正文:合作社一成立,党员率先入社,推广标准化种植和管理,并围绕茶叶的种植标准和经营模式制定了一系列章程,聘请技术人员定期下村蹲点指导,对茶树栽种管理进行全程跟踪,确保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过硬。经过一番努力,很快合作社发展社员40多户,建成茶业种植基地250亩。 随着合作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许多农户都愿意把土地交给合作...
正文:茶树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带动乡亲脱贫致富,一举两得。 因为腿部负伤,每栽一棵茶苗,王明礼都要单腿跪地。为了实现带领老乡亲种茶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年的时间,王明礼不知道磨坏了多少条裤子。 十多年转战荒山,开辟茶园。今天,王明礼带领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4000多亩,将荒坡建成高山生态茶园。周围6个贫困村,...
正文:从伐木到种茶树 点燃致富新希望 据了解,霄坑村共有12个村民组,446户1668人,是典型的山区,山高林密,人均只有三分冷水田。“上世纪,我们村的产业是伐木,收入根据工分来。”王建伟说。1992年,当兵出身的王建伟退伍后回到家乡霄坑村,当过会计、出纳、民兵营长,做过共青团的工作。2003年起担任霄坑村的村委会...
正文:“走,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古茶树。”飘布鲁边走边告诉记者,在基诺山,茶叶又多又好的就数亚诺寨。它距离村委会13公里,距乡政府14公里,全寨现有120户410人。     随着飘布鲁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村里半山坡上的一处茶园。但见参天大树下,鸟语花香中,生长着一棵棵高矮不一、树龄不等的茶树。虽然已是深秋,但今年遭遇了春...
正文:茯茶使陕南大量早春之后弃采的茶树鲜叶产生了价值,让没有强劳力、没有强技术、没有高智力、甚至没有连续劳作时间的群众把劳动凝结在长期没有利用的大宗茶产品中,获得可靠的、可持续的、有尊严的收益。”纪晓明说到。 如今,陕西已成为中国的产茶大省之一,十多年来,泾渭茯茶在陕南地区建起了3000多亩自有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