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1 项符合 良渚文化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61 毫秒)

正文: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水源丰沛,但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发,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先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建城筑坝,防水治水,劳动强度很大,更不用说精耕细作的稻作农业所需要的勤劳和耐心。黄土高原虽然土层深厚,但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比较干旱,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且自然灾害频繁,所以北方农民必须习惯于忍受干旱带来的生活艰辛...
正文:良渚文化遗址中石犁的出土数量显著增多,表明犁耕逐渐普及。煤的应用。近年在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发掘了距今约3500年前后的村落。在居住址里发现了制作铜器遗留下来的煤块和煤渣。这是世界上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以煤为燃料的发现,把我国古代使用煤的历史向前提早了近两千年。铜容器铸造技术的发明。大约距今5000年前,冶金...
正文: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承载要素。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雕琢之精,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文化的巅峰。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摄
正文:从杭州出发到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部分是常见的城市道路,在经历了堵车、高架、诸多红绿灯等路况,记者发现全新路虎揽胜极光的舒适性是非常不错的。 据了解,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基于捷豹路虎自主研发的生产平台——PTA 豪华横置发动机平台而打造,因此其车辆驾乘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非常出色。而采用整体式多连杆后悬挂的设计,...
正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研究员说,这件玉璧应该制作于距今4300-46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晚期,那个时期的玉璧若直径在24厘米以上,就相当大了,而它的直径已逾25厘米,是湖州当地出土的最大的一件。 良渚文化距今已经有4300-5300年的历史,曾繁盛于环太湖流域,良渚古城遗址在当年则是良渚文化的核心...
正文:良渚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文明阶段,与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良渚文化中心区域占地900公顷,良渚先民在长江流域广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了早期区域性国家。 为防范洪水,良渚人在北部山前修筑长堤,在西南方向修建平原低坝,在西北方向修筑谷口高坝。长堤和水坝拦蓄洪水,为古城的营建做...
正文:这就似乎将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分割成不同的统治中心,呈现出小邦林立的局面。然而,历史偏偏给了余杭一个机会,在反山遗址周围,越来越多良渚文化遗址被发现,这种集中分布的遗址群落受到了良好保护,使考古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稳步开展,为良渚文明的确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今天,在我们眼前所呈现的,是有8个故宫那么大的良渚古城...
正文:如今,尘封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揭开神秘面纱,良渚水坝、良渚城墙以及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和制作精美的玉器,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圣地。文化遗产也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组成部分,申遗成功意味着良渚古城遗址...
正文:这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器、玉琮、木屐、漆器、陶片和玉璧(左上起,顺时针方向)。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中国日报网7月8日电从正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接连传来喜讯。7月5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7月6日,中国...
正文:但在伦福儒看来,“和古老的良渚文化相比,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都显得更‘现代’”。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展示的良渚古城宫殿的模型(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世界遗产大会各委员国一致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确凿的学术支撑...
正文:此外,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同时揭示了从小规模新石器时代社会向具有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艺的大型综合政治...
正文: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已具备了早期的国家形态。那么,面对这样一座遗址,考古队决定以一种全新的思路来进行发掘。经过十几年的考古工作,良渚古城的轮廓和功能慢慢显现在世人面前。 2007年,考古人员在浙江余杭良渚的莫角山遗址四周揭露出一周人工堆筑的石块遗迹,这些遗存便是良渚时期的古城墙基址,它全长60...
正文:而此次申遗的良渚古城遗址就是良渚文化的权利与信仰中心,位于良渚文化分布区的西南隅。 1986年,中国考古界迎来了良渚文化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这就是反山墓地11座墓葬的发掘。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刘斌:它是南北两排,排列比较整齐,它的玉器的保存很好,根据随葬品大致上可以分出男女来,...
正文:这些包含着天道规律的基本建筑法则,从仰韶文化的大地湾大屋、红山文化的牛河梁祭坛、良渚文化的瑶山祭坛,到龙山文化的陶寺、夏代的二里头,直至明清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不断地体现出来。中国人的宇宙观,不仅在作为仪式中心的建筑中体现出来,还从各个层级,各种地域的建筑样式中体现出来,京城的皇宫,体现着宇宙的规律,省州府县的衙门...
正文:无论是坐落于北京设计创意产业园的杂书馆,还是与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比邻而居的晓书馆,高晓松建公益图书馆的地点总冠着文艺之名。不过这一次,他把“晓岛”开到了北京最大的商场之一朝阳大悦城。 在高晓松作词作曲的《越过山丘》的单曲循环下,1月9日,“晓岛”正式启幕。高晓松称之为“全副武装的文艺青年阵地”,图书、音乐、...
正文:各地的皆以自己立杆社坛为天下之中,社坛在山上时,称为中域(红山文化的社坛就在山上),在城中时称为中国(良渚文化的社坛就在城中)。域国同义。域强调在地域中,国强调在城内。东西南北各族群在互动中融合成王朝共同体。地域共主之“氏”演进为天下共主之“王”。这时城中坛台中心演化为祖庙中心,坛台上的中杆之“示”演化为牌位“示...
正文: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刘斌、王宁远等专家在《良渚:神王之国》中指出,施昕更发现良渚文明之时,由于当时盗掘出土的良渚玉器被认为是周汉之物,良渚文化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认知,学术界认为良渚出土的黑陶是北方龙山文化南渐的结果。1959年,夏鼐先生命名了良渚文化。而通过持续推进的考古,慢慢确证其实良渚文化已进入文明阶段,已是上...
正文:这件玉琮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刘斌、王宁远、陈明辉、朱叶菲,在《良渚:神王之国》中写道,“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和哈拉帕文明,所处地理位置相对独立,文化面貌较为统一,且均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而中华文明是一个...
正文:《宋城千古情》以恢宏大气的场景,如梦如幻的演出再现良渚文化的底蕴,笙歌管弦、轻舞罗裳,古典美与现代风相融共生,缓缓道出独特唯美的古城魅力。宋城演艺打造的“千古情”系列演出每年演出8000余场,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文化体验。 以《宋城千古情》为代表,不断创新的文化业态,丰富了我国文化市场供给,把更多文化精品带给消...
正文:代表着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良渚文化少女搭弓射箭,从几千年前的远古穿越到2018年的杭州拱宸桥;初升的朝阳下,晨练的人群,杭州精美的美食,互联网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让这里充满便捷的生活气息,地铁刷上支付宝出行…… 西湖四时的美景,轮换着呈现人间天堂的风光和独特韵味;梦想小镇里,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竞技体育蓬勃发...
首页 1 2 3 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