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1477 项符合 经济发展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81-100 项 (搜索用时 272 毫秒)

正文:服务贸易、投资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自由贸易协定,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弥合南北差距,克服经济发展鸿沟的范例。 协定推动中新双边贸易出现了3倍的增长,中国成为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斗转星移,2020年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再次带来全球性冲击,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正文:从支持、呼应习近平主席在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时提出的中国主张,到肯定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再到称赞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担当作为,充分彰显了中国理念和行动的世界意义。 “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在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郑...
正文: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
正文:结合当前我国及相关地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核心科技成果消化吸收以及核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应当加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科技成果转化助推经济转型发展,以“卡脖子”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点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具体应通...
正文:一段时间以来,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引起热烈讨论。“北方失守”“中国迎来大南方时代”的声音层出不穷。那么,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出现“分化”究竟有怎样的背景?研究发现,南北差距事实上被夸大了。所谓的南北差距,不过是沿长江和沿海的航运能力带来的。如2020年前三季度,进入到GDP总量排名前十名单的9...
正文:这一潜力的释放,不只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利于世界各国——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对此,瑞士经济学家菲利普·内尔称赞道,中国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将有助于全球贸易发展。 机遇在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从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扩容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建设...
正文: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学者穆拉特·昂格的一项研究把中新自贸协定的重要性摆到了影响新西兰经济发展的高度。根据作者在《新西兰从中新自贸协定中所获为何:两个反事实分析》中建立的数据模型显示,新西兰如未签署中新自贸协定,对中国的出口将大幅缩减。文章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复苏阶段,新西兰有必要推进实施出口商品多样化举措,但在发展多元...
正文: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工业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态势。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要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广泛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率的经济发展,就需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正文: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更好协调城乡区域关系,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约束机制,更好构建开放包容对外格局,更加强调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站在百万亿元关口,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尤为重要。 回望来路,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参与国际分工,实...
正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凸显,是“十三五”以来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五年间,贵州不断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实现粮食产量连续九年稳定在千万吨以上的基础上,由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农业经济作物实现较快增长。“十三五”时期,全省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
正文:应该说,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这是事实。但是,不能因为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降低了,就看扁了北方,更不能因为北方一些省份的GDP增速不那么显著了,就认为北方不行了。 如果惟GDP马首是瞻,把G...
正文:过去一年,世界经济衰退压力增大,意识形态偏见甚嚣尘上,南北经济发展鸿沟加大,全球性公共难题治理亟待加强,人类再次走到了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 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直面这个时代面临的重大全球课题,并提出中国方案,系统阐释了“世界为什么需要多边主义、需要什...
正文:昔日的声声驼铃还流连在古丝路上,如今中欧班列又为世界命运共同体架起了一座“患难见真情、共同抗疫情”的钢铁桥梁。“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命运与共,一带一路合作必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增光添彩。(陈烈伟、季阳、王楷文)
正文:运城自觉把市域经济发展放在大局中定位、谋划和思考,鲜明提出了“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为牵引,奋力拓展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的工作目标;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入研究运城的资源禀赋、发展定位,高标准...
正文:将从不同维度,深度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核力量与前进动力。     2020年,面对疫情大考,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中国经济迎来重要里程碑,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986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并不意味着其继续发展...
正文:有人说,春运不仅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出行高峰,也是观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最佳窗口。 对于留下来“就地过年”的,当地应当做好慰问与关怀措施,让他们能感觉到“年味与温暖”;对于“返乡人员”,做好流动过程中的各项预防措施,责任很重。让“返乡人员”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让“就地过年”的人,留得下,留住心...
正文:一组税收大数据揭秘: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2020年,税务部门利用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持续跟踪反映企业销售和全国经济运行情况。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如何?反映出哪些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以下这组税收大数据为您揭秘↓     税务总局...
正文:刚刚过去2020年,中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在世界上率先控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中国的发展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一直以来,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身体力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赢得了国际...
正文: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 国内大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也不是各地区的小循环,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通过强...
正文:倡导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能够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社会全面的进步,既包括物质文...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