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862 项符合 组图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81-200 项 (搜索用时 103 毫秒)

正文: 孙长胜在调校镗刀,镗刀是精密的加工刀具,每一格的精度在φ0.001mm,他一直叮嘱徒弟们在使用的镗刀一定要注意消除反向间隙。封晓东 摄影
正文: 孙长胜给小徒弟们进行刀具知识的讲解,刀具就像数控机床的牙齿,只有选择合适的刀具类型,参数,装夹方案才能事半功倍,提升加工效率。封晓东 摄影
正文: 李宏驾驶无人机架线飞越沟壑 本网记者 宋芳科 他是国家电网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的技术能手,潜心钻研出了适用于电网架设的遥控飞行器,他是单位的飞行班长,操控无人机将电网架设在天堑沟壑之上,他用创新技术为同事们减轻劳动强度,用新型装备开启全新的作业模式。他就是首届陇原工匠荣誉获得者——李宏。 ...
正文:    人物简介:宋德强,男,34岁,中共党员。现为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先后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建筑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的宋德强。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一个钢筋工背...
正文: 于淑娟在反复研究含铁尘泥利用最佳配料数据。康成明摄影
正文: 于淑娟的团队一年内成功开发出低锌尘泥经混料回用烧结工艺、转炉泥与氧化铁皮等制成炼钢用铁碳球回用转炉炼钢工艺、含锌尘泥与铁皮等混合添加渣铁分离剂,制成铁水罐用铁碳球三种含铁尘泥处理新工艺、综合利用的新技术,实现废物处理和铁分回收,开辟了废料处理的新途径,实现了仅利用原有钢铁冶炼设备处理鞍钢含铁尘泥。康成...
正文: 于淑娟带领团队成员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生产使用情况。康成明摄影
正文: 于淑娟与团队成员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方案。康成明摄影
正文: 师傅给宋德强尝试的第一个任务是一个多层住宅楼带框架的工程,由他领班,那时的他只会干活不懂图纸,比如照着料牌下钢筋、加工箍筋、绑扎梁柱,都是地面作业。这次居然让自己全面负责,也就是意味着这个工程由自己来挑大梁,而看不懂图纸是他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困难面前,师傅说不挑大梁就不能成为队长,宋德强只好硬着头皮接下这...
正文: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一级研究员,教授级高工,冶金固废循环利用技术研究项目组组长于淑娟。 康成明摄影 2016年,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一级研究员,教授级高工,冶金固废循环利用技术研究项目组组长于淑娟,在全国第九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评选中,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参加工作以来,于淑...
正文: 于淑娟深入尘泥利用生产现场了解生产运行情况。康成明摄影
正文: 于淑娟团队创造性地开发出尘泥废料中的铁、碳、锌综合利用新工艺和新技术,该工艺技术为国内首创,既排除了现代大型高炉新杀手——锌的危害,又实现了利用钢铁生产在线工艺设备及冶金生产余热综合利用含铁尘泥的短流程、小循环和低能耗,年处理含铁尘泥百万吨,含铁尘泥综合利用率100%、铁的回收率大于90%、碳的利用率...
正文: 于淑娟与团队成员探讨工作。康成明摄影
正文: 于淑娟及其团队在炼钢厂生产现场了解项目投入生产的效果。 康成明摄影
正文: 刘佑年说,我们在调音的过程中,就是把噪音留给了自己,把美妙的音留给大家。图为编钟上的细节。中国网 李佳摄影
正文: 刘佑年说:“编钟调音的时候,首先要在做蜡模的时候把音融进去。”中国网 李佳摄影
正文: 在艺术铸造这个领域工作近三十年的刘佑年,以他纯朴的语言、一丝不苟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感染了与他共事的人。图为刘佑年敲响编钟。中国网 李佳摄影
正文: 伤痕累累不下火线 常年机具、钢材、汽油、油漆打交道,这些机械的味道已经融入信恒均的身体。关节粗大、手掌粗糙,右手中指无法伸直,左手无名指始终半弯曲,无法握紧也无法伸直,粗看下来这是对信恒均这双写满沧桑的双手第一印象。细问下来来才知道,信恒均手上的秘密不仅限于此。 左手一只手就做过四个手...
正文: 在谈到工作梦想的时候,邹峰说他的梦想就是传帮代,带团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图为测量。中国网 李佳摄影
正文: 同事说:“邹峰在工作中比较善于总结,习惯好,产品质量高,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图为邹峰在编程。中国网 李佳摄影
首页 前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