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23 项符合 红寺堡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41-60 项 (搜索用时 62 毫秒)

正文:吴忠市红寺堡区文化馆馆长马宏志说,文化中心宣传了党的创新理论和富民政策,传递了经济科技信息和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斗志,增强了脱贫本领。 在宁夏贫困农村,文化中心采取免费开放形式,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了能切实发挥作用,宁夏还通过“聘”“招”结合,为农...
正文:车还没到村委会,锣鼓声、歌声、笑声便钻进耳朵里,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香园村热闹得像过年一样。村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一段秦腔《铡美案》,吼得村民拍手叫好。一下舞台,表演者张新荣憨厚地说:“唱唱戏,感觉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香园村是个移民村,上世纪90年代从“西海固”的隆德县移民而来,2000多人在荒漠上建起新...
正文:位于贺兰山东麓产区最南端的红寺堡,曾是一片亘古荒原。自2007年以来,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0.6万亩,农户种植葡萄年户均收入4万元,亩均收入4000元,解决农民就业8万人次。     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附近的立兰酒庄,3000多亩种植基地全部来自于原隆村的流转荒地,酒庄每年用工达3万人次,95%的员工都...
正文:通过泵站、引水渡槽、配水斗门等不同水工建筑物协力,黄河水被层层抬升300多米,相当于扬高百层楼,注入红寺堡的亘古荒原,23万多移民陆续搬迁至此。     移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百瑞源原生态枸杞种植基地采摘头茬枸杞(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移民臧卫兵从老家带来些...
正文:2020年6月8日,习近平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红寺堡镇弘德村察看回族村民刘克瑞家院落。 小院干净整洁,院门口的棚子里养着牛。走进屋内,卧室、厨房宽敞明亮。这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村民刘克瑞的家。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来到刘克瑞家看望。刘克瑞陪着总书记屋里屋外看了一遍。在厨房,总书记掀锅...
正文:91、@斌sir说交通的故事他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公安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党支部委员、大队指挥室主任。疫情期间,他依托“斌sir说交通”自媒体账号,向社会筹集口罩以及生活物资,精心制作了新冠肺炎防控、便民服务、破除谣言等短视频70余条,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疫情防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各项安全措施。 92、...
正文: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红寺堡镇弘德村,同回族村民刘克瑞一家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在吉林,习近平说,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面临就业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关心,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作任务,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 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
正文: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走进吴忠市红寺堡红寺堡镇弘德村的扶贫车间。这个车间解决了100多人就业问题。看着村民们正在加工制作纸箱,总书记说:“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今年3月6日,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
正文:反倒不如把宝贵的扶贫资金集中起来,发展脱贫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村集体互帮互助的力量。因为,无论是西吉县的“宁夏向丰循环产业园”、同心县下马关镇的养牛产业,还是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的黄花菜产业,都是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大力推动产业扶贫。这些做法和经验,都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正文:又逢一年枸杞成熟时,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新村一片火红。采摘工苏格买将果子一粒粒掐下,过不了多久,经她之手的枸杞将变成原浆、酵素,销往全国各地。 “采摘季能赚五六千元,全年下来收入过万元。”2014年秋,苏格买搬离生活了24年的固原山区,来到红寺堡这片陌生的土地。两年后,宁夏永进枸杞扶贫车间在这里开辟了6...
正文:片区除西吉县外,原州区、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同心县、红寺堡区、海原县实现脱贫摘帽,68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 提前实现“两通”目标 六盘山片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2012年以来,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夏交通运输行业将六盘山片区作为...
正文:宁夏红寺堡区:“扫帚大王”的自食其力脱贫路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建设的生态移民村,这里基础设施薄弱,除了最原始的耕种和畜牧,没有什么现代产业,被列入深度贫困村。 李耀梅搬到这里之前住在宁夏南部山区。两次大病让她成为单亲妈妈,还身有残疾。2014...
正文:宁夏红寺堡:消费扶贫拓宽脱贫致富新思路 来源:新华社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农产品滞销、积压。得知消息后,福建省德化县援宁干部积极行动,及时与红寺堡区的葡萄酒庄负责人对接。通过工作群和朋友圈发动德化县中医院职工及朋友,积...
正文:福建挂职干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委常委赖有维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辛勤付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打赢一场场硬仗,为红寺堡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不仅能吃苦,更“敢拼会赢”,“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创新脱贫攻坚的方式...
正文:清晨,采摘专车行驶在红寺堡区大河乡开元村的乡村道路上(无人机照片,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破晓时分,阵阵清脆的汽车喇叭声已响彻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开元村,三三两两头戴头巾、手提塑料桶的移民妇女登上枸杞采摘专车,准备前往十公里外的中宁县枸杞基地,开始一天的枸杞采摘劳动。     清晨,...
正文:又逢一年枸杞成熟时,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新村一片火红。采摘工苏格买将果子一粒粒掐下,过不了多久,经她之手的枸杞将变成原浆、酵素,销往全国各地。 “采摘季能赚五六千元,全年下来收入过万元。”2014年秋,苏格买搬离生活了24年的固原山区,来到红寺堡这片陌生的土地。两年后,宁夏永进枸杞扶贫车间在这里开辟了6...
正文:红寺堡柳泉乡柳泉村晾晒一地的黄花菜杨婧摄     黄花成为脱贫致富“香饽饽”     过去的红寺堡,是“天上无飞鸟,风吹沙石跑”;如今的红寺堡,在一株小小的黄花菜里,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希望。     上世纪90年代红寺堡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无人烟。随着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1999...
正文:2020年6月,总书记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镇考察期间,走进了闽宁协作“订单化”援建的扶贫车间。总书记说,企业参与兴办扶贫车间,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     20多年来,闽宁两地是如何携手并肩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现在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闽宁对口帮扶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迪?本期《习近平讲...
正文:村子坐落在吴忠市红寺堡红寺堡镇,地处宁夏中部。原本这里也是一片荒漠,刮起风来“一碗饭半碗沙”。上世纪90年代起,靠一级级泵站,把黄河水扬高数百米,滋养出一片绿洲。 回族群众刘克瑞一家原来住在西海固的“山窝窝”里,8年前移民搬迁安置到了这里。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做客。刘克瑞陪着总书记屋里屋外看了一遍。门...
正文:6月8日,习近平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红寺堡镇弘德村扶贫车间,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交流。 作为分类施策“五个一批”的首位,扶持生产和就业成为各地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发挥了大作用,撑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大梦想。 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