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24 项符合 祭祀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41-360 项 (搜索用时 53 毫秒)

正文:《汉书》继承这一传统,以“志”“表”的形式,系统记录了西汉一代法律、职官、行政区划、祭祀等制度。补入《后汉书》的“八志”,在制度记录的体例上更加完善统一,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二十四史”中确有部分史书因时代原因而无志书,但统一王朝建立后,往往都会补上这一缺憾。如《晋书》补《三国志》缺“志”之不足,从而使各时期制度状...
正文:夏至时,正是麦收之后,古人感念天时,渐渐形成了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 《史记·封禅书》:“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古代,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祭神礼典。有说法称,在该节气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是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古时,比较流行的习俗是女子之间互赠扇子、脂粉等物。《酉...
正文:只有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群体,在特定的礼制规定下才能使用青铜器,因而这组青铜器的所有者“天氏”家族应是西周时期的贵族。 青铜器是西周文化的重要载体。贺达炘说,铸造青铜器祭祀祖先,反映了周人崇礼尚德、尊祖敬天的文化特征。而青铜器的形制、铭文及纹饰,也兼具实用、记载历史事件和审美等功能。
正文:小满相传为蚕神诞辰,因此古人在农历四月放蚕时节会举行“祈蚕节”,祭祀蚕神。在小满这一天,我国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就更加热闹。 古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缺乏科学原理的指导,于是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祈福类的活动便在民间兴起,并逐渐流传成为习俗。在南方,人们养殖的蚕会在小满时期结茧,养蚕人家也要在小满开始忙着缫丝。...
正文:现在红白事节俭不铺张浪费,文明祭祀不烧纸放鞭,树立了文明新风。” 推进厕所革命,补齐民生短板。 走进广东省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村道两边是一幅幅别出心裁的三维立体壁画,绿荫中点缀着一家家带着文艺范儿的客栈。村美游人多,可如厕一度成了难题。近年来,观背村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正文:从中原迁来的家族无一不希望繁衍播展、举族兴旺,他们带来了北方丰富的文化底蕴,内在理念是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其外在标识就是宗祠、家谱、祭祀、书院等。在徽州特殊地理条件下,他们或耕或学,或官或商,与当地文化融合,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徽州文化。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征是皇权不下县,家国同构。中国中央政府在社会基层组织的统治体...
正文:经过鉴别,可以判定它们属于唐朝皇室的祭祀物品。这些器物和日本正仓院文物相比较,进一步证实正仓院收藏的来自唐朝的文物,属于最高等级。 显然,日本皇室使用的器物,不是入唐人员在市肆上购买的,这些器物不少是唐朝中央的赐赠物品。诸如螺钿五弦琵琶、螺钿围棋盘等,这些我们只能在唐代的壁画里见到的器物,在正仓院里却有实物保...
正文:在水畔手持兰草祛邪,用熏香、草药沐浴全身,洗去一冬污垢,祓除疾病不祥,祈求健康平安,是为“祓禊”仪式,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 春和景明,万物生长,再肃穆庄严的祭祀活动,也压不住人们内心延续生命的渴望与悸动。青年男女“祓禊”沐浴之后,眼前春光良辰美景,身边伊人在水一方,自然会三五成群队游春逗乐,对歌起舞。...
正文:项目纪检小组成员印制“清明云上寄相思”倡议书,并警示青年员工杜绝封建迷信,避免人群聚集,采用网上祭祀、撰写书法等文明方式祭祀。     4月3日,项目青年员工自愿响应倡议,集体观看缅怀抗疫英雄宣传片,网上献花,撰写清明题材诗集,手绘海报等形式缅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的战疫英雄。     4月4日10时,即墨张家...
正文:数据显示,2010年-2019年,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发的占97%以上,其中祭祀用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炼山造林分列前4位,不少引发了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 刘福堂介绍说,由于历史性因素,当地部分居民有野外做饭、吸烟、临近清明扫墓等生活用火行为,以及春耕春种、烧荒积肥等生产用火行为,这些...
正文:比如,认为祭扫活动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彰显对先人的尊重,或认为“云祭扫”消解了传统祭扫的严肃性和仪式性,不利于传统祭祀文化的长远发展。实际上,传统祭扫与“云祭扫”两种形式,从来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古语曰:“礼者,履也。”对死者的哀思,确需依托一定的礼节来践行。传统的回乡扫墓是一种礼节,云端祭扫何尝不也是一种礼节?真正...
正文:据国家森防指办公室统计,3月份全国发生森林火灾221起,其中已查明起火原因147起,起火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农事用火56起、祭祀用火34起、野外吸烟14起,绝大多数都是人为原因引发的。专家指出,近期频发的森林火灾,除天气因素外,也暴露出当前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和问题。     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专员周俊亮介绍:国...
正文:今年3月17日,山西榆社县因祭祀用火引发森林火灾;3月18日,一天之内全国接连发生14起森林火灾;3月30日,四川西昌发生森林火灾,造成19人死亡、3人受伤…… 记者了解到,2020年我国部分重点林区牧区气候干旱、可燃物载量达近几十年峰值,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将维持高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森林草原防灭火...
正文:应急管理部要求各地针对近期森林火灾风险等级高的特点,加强祭祀、踏青、农事等火源管控,重点部位派人盯守,务必消除隐患,严防小火酿成大灾。四川、云南等地森林火灾要科学扑救,加强作业指挥和部门联动,确保人员安全。进一步加强近期汛情会商研判,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提前安排物资力量,加强巡查...
正文:清明期间,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公墓特地采购了一批菊花,引导群众用烧纸换鲜花,鼓励文明祭祀、绿色扫墓。清明节当日,西宁市城管局还设置96处临时便民祭奠点,倡导有需求的群众自觉前往指定地点进行祭奠活动。     缅怀先烈祭英魂     清明节前夕,甘肃省瓜州县干部群众纷纷来到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
正文:清明前夕,孟家场村在村里张贴公告和标语,进行广播宣传,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文明祭祀中来。据了解,孟家场村村委会还购置菊花和柏树苗供村民祭祀使用,以改变村民焚烧冥币、纸张的传统祭祀方式,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成为倡导祭祀新风的前沿阵地。     不烧一张纸,种树表敬意。在复兴区百家街道六一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向辖区...
正文:网络时代下方便快捷的“云端祭祀”,也让许多人在这个清明有了别样的体验。 安徽桐城居民俞晶晶在网上为先人建墓。 李晶晶摄 3月22日,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龙眠街道太平社区,居民俞晶晶在社区志愿者的指导下,在网上为先人建墓、献花,并抒写感言寄语,表达自己的哀思。 当天,桐城市全面开展“2020清明文明...
正文:3月17日,山西省榆社县因祭祀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经过7天扑救火场明火才被全部扑灭;3月18日,一天之内全国接连发生14起森林火灾;3月30日,四川西昌发生森林火灾,致18名地方扑火队员和1名向导牺牲……     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以来,华北、西南地区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明显,大风天气频繁,导致森林火...
正文: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祭祀引起的森林火灾就约占全年森林火灾总量的40%。绿色祭扫,低碳环保,这样的“云祭扫”很“清明”。 “云祭扫”引领文明新风尚。相较于现场祭扫,“云祭扫”让人们免受舟车劳顿的辛苦和周围环境的嘈杂,足不出户便可完成祭扫的需求,安静的环境更有助于寄托哀思,同时有利于规避攀比浪费等祭扫陋习。在互联网...
正文:专家进一步提醒,从2010年至2019年,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发占97%以上,其中祭祀用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炼山造林分列前4位。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随着春耕生产推进,清明假期来临,林区牧区农事用火、生产生活用火、祭祀用火明显增加,野外火源管控压力剧增,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日趋严峻。 ...
首页 前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