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9350 项符合 碳排放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01-220 项 (搜索用时 75 毫秒)

正文:研究团队表示,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6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特别指出,《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下,未来碳排放空间估算不确定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湿地等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不确定。这次研究揭示出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对增温响应的特征以及不确定的主要来源,也为湿地-气候反馈机制的模拟研究提供了新启示。据了解...
正文:李高介绍,截至2022年10月2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针对碳市场运行初期的数据质量问题,我们向社会公开四家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开展专项监督帮扶,严厉查处各类数据造假行为,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在全面总结第一个履约周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正文:碳排放被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双碳”目标下,以排污许可和环评审批制度为牵引的新举措不断推出。生态环境部在今年年初宣布,2023年,我国将推进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排污许可制直指“减污”,这是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固定污染源增加了7.84万个。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
正文: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近30%,在绿色转型创新的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不过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态:中国愿意与包括美欧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地方、企业、智库间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传统...
正文:“碳排放”可视化、“旅游”数字化、“饮食”素食化……8月30日,在为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举办的“中韩青年友好故事会”上,两国青年围绕文化交流、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云端对话”。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傅振邦、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副理事长李钟国、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韩国外交部公共文化外交局局长坚种皓...
正文:根据测算,这样全部使用植物油原料制作的运动鞋,能比常规的运动鞋减少近80%的碳排放。目前,在福建有越来越多像这样高端化、绿色化的新技术新元素被运用到传统产业中。福建是怎么做的?这几天的调研让我们印象很深,比如在一些制造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像福建晋江这样一个县级市,竟然能同时拥有近1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产业要转型,创...
正文:96%的5G站址通过共享存量资源实现,高铁、地铁5G覆盖总里程近4万公里,重点场所室内5G覆盖面积超80亿平方米,节省行业投资1760亿元,减少碳排放2600万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说。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表示,2023年公司计划新增36万个5G基站。“我们将深入实施‘5G+’计划,创新部署算力网络,高效运营能...
正文:这标志着我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双碳”目标。在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发展环境下,中国通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理论与实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了中国生态文明的智慧和力量。总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内到...
正文:“与青海一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也在尽自己的一分力,减少碳足迹和碳排放,特别是在实施去碳化战略的领域。” (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于世奇 见习记者余冰玥 翻译/视频制作:记者 于世奇 李若一) 【责任编辑:陈小茹】 ...
正文:中新网6月30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9日援引一项研究报告称,中国正在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可能会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帮助全球控制碳排放。图片来源:英国广播公司(BBC)社交媒体截图。报道称,中国往往被视为全球控制碳排放努力的关键。而最新研究表明,中国正在快速提升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能力,这可能对限制气候变...
正文:截至2022年10月2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6亿吨,累计成交额达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总的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
正文:“中国企业正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碳排放数据透明化和可量化,推动绿色和商业平衡发展。” 利己达人,中国绿色发展的积极效用远播海外。“近十年,中国在使用替代能源、防治荒漠化、植树造林和净化水域等方面都值得全世界学习,中国为全球绿色经济转型和节能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委内瑞拉环境电视台总裁维克托·卡里略在看了二...
正文:我国能源以及和能源相关碳排放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解决好能源问题是重中之重。本次论坛围绕全球及我国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分析机遇挑战,谋划战略布局,探索发展路径,提出政策建议。国际知名能源学者、标普全球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直言,“能源转型比一些人想象得更加...
正文: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用30年左右时间来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目标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壮志。 策 划:王 磊 监 制:尚 军 幸培瑜 制片人:张宋红 记 者:宿传义 顾煜 张雨阳 赵小羽 殷晓圣 方问禹 刘媛 报道员:杨雨 王新宇 编 导:张淑惠...
正文: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侯歆钰】
正文:“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碳排放强度下降34.4%,雾霾少了、山变绿了、江河清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
正文:其中,G7的过度碳排放在“全球南方”造成了毁灭性损失和伤害,亏欠中低收入国家8.7万亿美元。G7未能履行富裕国家2020年至2025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支持较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承诺。在发展援助方面,1970年,富裕国家承诺每年将国民收入的0.7%用于官方对外发展援助,但至今有4.49万亿美元没有兑现—...
正文: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博会的参会人员填写个人交通方式与距离计算出碳排放量,随后可完成个人碳排放量的抵消中和,这是本届进博会的“绿色印记”。通过进博会的“零碳进博、零塑办博”努力,中外参会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论是参展商还是采购商都感慨,这几年进博会,他们体验到引领世界潮流的...
正文:北京博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程迈越表示,作为国家发改委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课题项目承研单位之一,以及国内首个碳排放统计核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规范团体标准的联合发起单位,公司将运用业界领先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双碳战略和全球能源转型,助力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和绿色低碳发展。 ...
正文:比如,生活中少开一小时空调就能减少碳排放621克,少开一小时车就能减少碳排放22000克,打印纸双面使用就能有效减少森林砍伐,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 【责任编辑:郭可欣,王俊秀】
首页 前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