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24 项符合 瑶族乡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81-100 项 (搜索用时 51 毫秒)

正文: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村民卢记成:今年乡里打电话通知,政府帮买票,我们乡里有三四个贫困户,都报上了名。感觉很高兴,不用担心买不到票,还省了一笔钱。 今年春运,广州局开行116趟扶贫专列,帮助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的贫困地区14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顺利回家团圆。武汉、成都局向北京、上海、广...
正文:看美丽乡村 庆70华诞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 来源:新华社sd=/data/video/202001/06/10dafdbc-5277-4d6e-c152-5a72d3af2e87/transcode_6be2ae8b-c278-50a1-3fa8-4e830d54.mp4&21384&a...
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因为海拔高温差大,当地村民纷纷利用地理优势种起了葡萄、罗汉果、砂糖橘,但界顶村村民张春树、支春玉夫妇却另辟蹊径,在村里养起了蚂蚱,不仅成为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特种养殖户,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回乡创业之前,张春树在深圳、东莞等地打工多年,他在商场工程部做过电工,也跑过建筑...
正文:湖南省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大户陈世丹忙得很,一边忙着“三秋”生产,一边还忙着把承包果园里的优质黄桃通过电商卖到各地。 又到瓜果飘香、稻黍收成的时节,从丘陵到平原,一派忙碌的景象。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亿万农民在“三秋”生产中欢快地忙碌着。 粮食丰收,农民收入增长,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巨变。今年...
正文:黄秀闷是右江区汪甸瑶族乡汪甸村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小孩,还有年迈的双亲需要照顾。一家8口人,一度生活窘迫。 “如今,我在扶贫车间加工手机配件,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全家老小的基本生活费。丈夫在外务工的收入可以积攒下来,生活可算得上是没了忧愁。”黄秀闷说。 “通过建设配套产业园,迎龙、汪甸两个...
正文:从华江瑶族乡同仁村猫儿山脚下的大竹坪出发,一条隐藏在茂密毛竹林中的山路缠绕在雾气中,这就是当年红军主力纵队走过的原路。路边生长着不知名的植物遮天蔽日,脚下的小路长满青苔,甚至有些难以分辨。 路程行进到三分之一时,突然下起大雨,队伍中一开始的欢声笑语变成了沉重的呼吸声,不时夹杂着滑倒时的尖叫。两小时后,穿过悬崖...
正文:走进华江瑶族乡,不少瑶族老乡仍在传颂红军的故事,感念红军的恩情。 96岁的赵良英是华江瑶族乡水埠村人,她一家三代数十年如一日,守护一座埋葬着12名烈士的红军墓。 “当时红军来到我们华江,我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带路,一直带着他们从华江走到溶江。”赵良英回忆说,后来红军遭到国民党军阻击,不少战士在战斗中牺牲。待敌...
正文:1988年冬天,华江瑶族乡发生一场火灾,千家寺吊脚楼的墙体被大火炙烤后,救援时又被泼上冷水,热胀冷缩造成部分石灰表皮脱落。火灾过后,有人发现墙上出现了“红军宣”等字样的墨书。 时任乡党委书记的俸正仁知情后立即向县里反映。当时担任兴安县博物馆副馆长的陈兴华接到上级指派,马上赶往华江瑶族乡对写有红军标语的墙体进行...
正文:“1934年冬天,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来到华江瑶族乡。经过我们这里时,红军对当地的瑶民非常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收了民众的苞谷、红薯都要给钱。”7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博物馆退休干部、兴安县红色文化研究志愿者陈兴华来到华江瑶族乡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给这里的学生上一堂特殊的红色教育课。 华江瑶族乡中...
正文: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千家寺红军标语楼。本报记者 邝西曦摄     “红军战士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人。”在广西桂林兴安县华江瑶族乡,105岁的老人支义青坐在堂屋前,讲述着红军的故事。     1934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布下严密的第四道封锁线,妄图把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当时湘江宽百余米,没有一座桥。红军部队为加快行...
正文:6月27日一早,光明日报“重走长征路”采访小分队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来到沙洲,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几个醒目的大字。 在有着29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里,记者见到了徐解秀的小儿子——今年已经...
正文:连州市瑶安瑶族乡是广东省7个少数民族乡之一,田心村是瑶安乡的一个瑶族村寨。1935年年初,饥寒交迫的90余名红军在牵牛岭遭遇敌军。战斗结束后,田心村村民在战场上找到了6名牺牲的红军战士,并把他们合葬在一起,红军烈士墓保存至今。 2017年,田心村组长李六旺将村民组织起来,自发筹钱、投工,于农历五月初九这天对烈...
正文:如今,罗国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华江瑶族乡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能人,3年前,他还是个为生计发愁的贫困户。 华江瑶族乡是兴安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瑶族人口47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今年53岁的罗国平是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升坪村委湾岭村人,之前为了摆脱贫困,他没少想办法。罗国平曾外出打零工,可减去吃...
正文:1934年11月上旬,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卫生部等驻扎在了湘赣边界的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不幸与队伍失散并迷路的三名女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筋疲力尽,来到了沙洲村,敲开了一间破茅草屋。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女主人叫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主人倾其所有,为饥饿疲惫的客人...
正文:猛硐瑶族乡敬老院的83岁老人韦美良称杜富国为“兵哥哥”。她记得2018年的9月2日,猛硐乡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是当夜站岗值班的杜富国预见了灾情,将情况报告扫雷大队。又是他带着救援队冲进养老院,率先顶着没到腰的洪水,把她背出被困的楼房。 相差56岁,韦美良谈起这个曾救过自己的“兵哥哥”,眼中满是担忧,一遍遍...
正文: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所属的边境线上,画着黑色骷髅头的禁区标识不时可见,战争让这里的发展比内地迟缓了近30年。当看到距离边境线仅3公里的富宁县沙仁寨,87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78条腿,杜富国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还百姓一片安宁。” 刚进入扫雷大队时,队长发现他厨艺不错,有意安排他当炊事员,但他仍选择到一线扫雷。 ...
正文:杜富国所在雷场猛硐瑶族乡,就有上百人被炸死炸伤。曾两次踩雷被炸、失去双腿的村民盘金良激动地说,我们有地不敢种、有茶不敢采,今天终于把扫雷部队盼来了! 雷场险象环生,随时都有意外发生。作为扫雷大队首批发展的新党员,杜富国在雷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党员,让我来!” 天保口岸4号洞,是地雷爆炸物最多、危...
正文:4月5日一早,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村民朱社乐和家人步行上山祭扫,不带鞭炮香烛,而是手捧几束鲜花。 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宣传文明祭扫新风,倡导人们改变观念,推动移风易俗。 4月5日上午,济南市林场联合泉城义工和驻济高校志愿者,开展了“送您一枝鲜花 请把火种留下”森林防火文明祭扫宣传...
正文:位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占地约80公顷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南丹速度”。 “一年前我还住在大山里,缺土地缺产业,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喝水都成问题。2017年6月,里湖片区安置工程动工,我家被列入搬迁计划。本以为还要两三年才能搬出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建成入住了。远离了大山...
正文:2月7日,那拉村瑶族“丰瑞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八渡瑶族乡那拉瑶寨举行。“丰瑞”是瑶族优勉语“送懒”的音译,即“送懒迎勤,丰收祥瑞,接财纳福”之意。当天举办了百名绣娘瑶绣展示、瑶族民俗特色文化展演、千人长桌瑶宴等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3000多名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欢庆瑶族“丰瑞节”。 中国青年...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