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31 项符合 法治中国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81-400 项 (搜索用时 148 毫秒)

正文:最后表达了我们的决心,在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会开足马力,奋勇向前,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以昂扬的斗志和踏实的行动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当时可能是由于我的字迹比较工整,大家委托我来执笔给总书记写信。说实话,写信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总书记真的会给我们回信,只是单纯地想汇报一下团支部的情况并表达大...
正文:中国是法治中国,国安机构在内地办案要严格依法办事,有严格程序限制,在香港怎会无拘无束?事实已证明并将持续证明,所有相关的立法、执法和司法行为,都会切实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符合现代法治原则和精神。 支持国安立法,逐步成为香港主流民意,不少市民甚至翘首以盼。因为过去一年多来,没有人比香港市民...
正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 学习时间:20...
正文:可以看出,正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造就了民法典,民法典产生的过程见证着法治中国前进的步伐。 编纂民法典是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有了民法典,各级政府都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
正文:法治中国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实现对民事法律关系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
正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随着法律不断健全,我们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随着法治日益进步,改革也更有保障。就在不...
正文:2020年5月,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编纂进入最后阶段。 中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策划:陈亦琳 唐淑楠 审核:李艳玲 监制:张西立
正文: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继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2020年1月,习近平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检察机关工作日志     ◆ 2019年初,最高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重大黑恶案件专家指导机制》。  ...
正文: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只有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国家治理领域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才能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
正文:中国民法典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将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在民法典草案分编中,物权编草案排在了第一编。住宅70年自动续期、加强对建筑物业主权利的保护、增加居住权专章、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
正文:全国人大机关设立网上信访平台、法工委设立发言人制度……一年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法治中国脚步更铿锵。 良法善治,护航全面小康 2019年12月4日,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聚集着天南海北的游客。上午9时,全国人大常委...
正文: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时代,为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奠定了实践基础。 这一优势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迅速、有效地转化为防控疫情的治理效能,为我国更加科学、有序、...
正文:2019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废止有关收容教育法律规定和制度的决定,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助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一项项改革冲破千难万险,一部部立法牵动千家万户。回顾这一年多来的立法进程,立法机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文: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政协委员们就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著作权法修订、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等协商建言,进行文物保护法实施监督性调研。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全国政协围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等开展专题工作,走访基层单位,召开座谈会,加...
正文:中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蹄疾步稳:民法典立法之路一步一个脚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为编纂民法典提出了很多议案、建议和立法报告,倾注了大量心血。 “大会临近,心...
正文: 基层法院作出判决的时候,或许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公众对于公平正义的朴素要求,但在沸腾的民意中,司法更应该考虑独立性、科学性。如此,法治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基石,法治中国亦有可期。  
正文:它集中反映了人民意愿,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是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立法目标是保障人民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高人民法院工作...
正文:民法典已经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个新标杆、法治建设史上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 对民法典的重要性,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在宪法框架内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而在民法、刑法和行政法三大法律体系中,民法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其他部门法大多是从不同侧面,对民事法律关系和基本原则加以保护、充实和发展而形成的,所研...
正文:编纂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的战略性工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民法典,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法发展成果和实践经验,是一部扎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华...
正文:德法兼修历来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所以,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使它成为全民法治教育的蓝本,并以此培育人民群众的权利思维、公共意识和理性精神,让法治中国行稳致远。     广州日报评论员 广言
首页 前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