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5917 项符合 水稻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5701-15720 项 (搜索用时 53 毫秒)

正文:全区水稻已全部丰收到手。当地青科园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尹海军说,依靠高标准农田,今年基地秋粮亩产实现1150斤。收完稻谷翻耕种油菜,利用水稻秸秆和油菜梗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来年还是好年景。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今年粮食生产再获增产,但粮食供求形势还是紧平衡,粮食生产依然不...
正文:比如农村水稻产量低、销售单一,志愿者就围绕水稻生长、销售做文章。有的农村存在用电难问题,志愿者就进村开展电力服务。 在儿童关爱组,大赛评委、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谭建光发现,关于儿童关爱项目的方向正在从曾经的关爱扶助向关爱成长转变。 “目前有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还有其他困境儿童,在其成长过程...
正文:2月6日一大早,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尖山子乡头道林子村,近10吨种植水稻的底肥运送至俊文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批提前送达的水稻底肥给今年的丰收之路开了个好头。”合作社理事长王利炳说。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东北、黄淮海等地探索粮豆轮作等扩大大豆油料种植面积;多地推动春耕化肥稳价保供……各...
正文: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目前,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份额的3%左右,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的0.1%。总体上,我国种子供应有保障、风险可控。 另据农业农村部网站资料显示,目前,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为核心、152...
正文:“没有粮食吃,什么事干不出来,所以我决定从事水稻的研究。”自有这个想法开始,水稻就伴随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一生。 从萌发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到发表论文首次向世界宣告“水稻的雄性不育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从3000多个杂交组合试验不尽人意,到成功实现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这一路艰难求索,袁隆平走得并...
正文:北方忙于种植冬小麦,南方则忙于种植水稻。 今年秋分,也是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一系列与农业有关的庆祝活动,一幅幅喜庆丰收的美丽画卷,将在全国各地徐徐展开。辛勤劳作的人们看着田野里的白色棉花与金色稻谷重重交叠,闻着丹桂与瓜果的阵阵飘香,沉甸甸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多彩美景 以文寄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正文:9月的龙脊梯田,层层叠叠的水稻铺满山坡。在梯田不远处,这些黛瓦木质小楼,就是村民的家。 近年来,村民以农田入股,在收获水稻的同时,还能获得种田补贴和股份分红;随着来龙脊梯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还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如今,村民人年均收入能够达到两万元。 ...
正文:水稻智慧管理无人农场建设项目组师生及农场科技人员、种植户合影。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在黑龙江省创业农场,中国农业大学水稻智慧管理无人农场建设项目学生郝雅楠,正在开展多源遥感水稻营养诊断试验,采集地面样品,通过农场的“智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这片黑土地,正在淘汰种田老把式,迎来“科技范儿”。 ...
正文:王克剑:科研就是大胆去往未知领域探索 培育无融合生殖作物,是农业研究领域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但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需求,80后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剑,还是向这一经典难题发起了挑战。 “其实有时候,科学研究就像打猎,去一个未知的领域探索。”无数团队和科学家都曾走进这个领域,却无功而返。经历过“热”,也遭遇...
正文:2020年,在袁老的支持下,曾松亭到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回到农口的曾松亭,每每站在水稻田中,都会想起袁老挂念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期间,曾松亭时常被青年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便萌发了鼓励青少年志愿“一生守护水稻”的想法,并于2020年10月10日,赶往长沙袁老的家里...
正文:作者 邓霞 白祖偕 刘曼 “我有一个梦,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光给了它希望,雨给了它滋养,它陪种子成长……”2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生前的同事、学生与自发前来凭吊的民众一起,含泪唱响由袁隆平作词的《我有一个梦》,缅怀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我们失去了一位慈爱的亲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
正文:作者:沈柏锋 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百秒回顾“杂交水稻之父”生平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
正文:长三角区域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就有人类定居生活的踪迹,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确认栽培水稻、出现稻作农业的地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实现了文明因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形成注入了“长三角基因”。回顾历史脉络,长三角区域江海交汇、南北交融,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演变、各种文明在这里汇聚交流,涵养了开放包...
正文:这里以水稻王国的美誉享誉全球,每年有上万吨的大米搭乘火车走出五常,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 来到五常,不得不打卡地标性建筑——大米博物馆,他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隐世而不避世,离尘而不离城,扮靓了城市,给这座小城增添生机和魅力。 (作者:哈局宣 赵小萱)责任编辑:赵小萱 ...
正文:这位新时代青年,曾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一名助理研究员,丈夫孙振中是北京大学深研院博士后,如今一起回到魏巧家乡江苏种植两万多亩水稻,通过数字化管理,亩产达1100斤,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创业青年魏巧讲述自己“新农人”故事后,对青年人投身乡...
正文: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忙惜时文献记载,从汉朝起,小麦逐渐在敦煌扎根,到了唐代水稻也在这里落户。石窟画匠用“异地同图”的方法,将播种与收获放在同一幅壁画里,颇有意趣。或许,在用先贤的智慧提点后人,无论夏收,还是夏播,都要抢时间、占先机。谚语说“小满赶天,芒种赶刻”,更具“时机”意味的芒种,也提醒着今天的人们:趁...
正文:49岁的唐先军是东建乡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今年他的421亩水稻产量达到了294吨,又是一个丰收年。秋收刚过,他就忙活着为明年的水稻春耕做平整土地的准备了。 唐先军说的就是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让唐先军很受鼓舞,这也是眼下唐先军最关注的话题。去年...
正文:合作社从事绿色有机水稻研发、种植、销售,种植有机水稻4000亩、绿色水稻8000亩,拥有两个绿色产品标识,产出的大米逐渐由种得好转向卖得好。 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牧民变股民,股民再就业变工人,牛产业形成了从草原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通过分红、就业,全村牧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
正文:在固始罗圩村,当地将2500多亩地都托管给专业组织,采用免耕种肥同播新技术,省去水稻收割后晾晒地块环节,赶上了冬小麦适播期。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面积比上年增加约40万亩。在淄博高青,由于入冬以来气温整体偏高,当地抓紧组织田间管理,提高小麦抗冻、抗倒伏能力。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油菜主要产区。目前,冬油...
正文:他表示,将建设并利用好国家蔬菜种质重庆芥菜库这个平台,持续用力推进青菜头良种创新,同时加强水稻玉米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助推现代种源安全。“你看我们榨菜种质好好,以后一年四季就可以吃到榨菜,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它就是我们农民的根。”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7社村民吴小容如此说道。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农技人员张启荣则...
首页 前页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