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5917 项符合 水稻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5561-15580 项 (搜索用时 57 毫秒)

正文:种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奖项类别:生命科学奖)长期致力于植物感知温度以及开花和器官发生的分子网络研究,在小麦春化作用和水稻寒害信号感知机制以及激素互作网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创新性贡献,并利用分子模块理念,合作培育水稻耐寒高产优质的新设计品种。张国范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正文:他注意到,村里脱贫摘帽以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但是村里没有水田只有旱地,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尝试“水稻上山”“旱地除草”等技术。 “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朱有勇说,今年在当地推广了10万亩,他所在的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0公斤,总产28万公斤。“我们村277人,人均超过...
正文:浙江建立种粮成本与种粮补贴联动调整机制,实行全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对早稻实行订单收购全覆盖;湖北积极引导适宜地区双季稻扩面增量,充分挖掘面积潜力;广东出台扩种双季稻奖补政策,推进村企镇企合作,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充分调动农户种植早稻积极性。今年早稻基本实现适期播种,全国播...
正文:橄榄、桃、梅子……由此可以推测上山采集野生水果也是当时聚落居民频繁进行的活动古城村遗址内出土的水稻和小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除了美食当然还少不了享用美食的器具古城村遗址内出土的骨锥、铜锥可能是当时聚落居民们享用螺蛳的专属工具釜、罐、钵、盘等盛放物品的日用陶器玉玦、玉镯、鸟首形骨饰、骨珠、牙饰等装饰品“吃...
正文:中国在非洲最大规模水稻种植项目——万宝莫桑农业园,为当地农户摆脱贫困找到了新的路子。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野草”变成了鲜美可口的蘑菇,荒废的野地变成了金灿灿的稻田。多年来,中国“脱贫助产队”开办的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培训班为当地人带去了“致富经”。正如外国媒体评论,“中国奇迹”正在普惠世界。△2020年7月31日,村...
正文:杂交水稻种子,是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心之所系……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也饱含着中国航天人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这些种子由神舟十五号乘组带上太空,又由神舟十四号乘组带回地面。据了解,这两艘神舟飞船共搭载了112家单位1300余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航天育种材料。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历次飞行任务中...
正文:去年8月,正是大林村水稻收割的时节,学院把收割机开到了大林村的稻田里,授课老师边讲边做,学员们边听边学,没多久的功夫,善于钻研的许传良便能独自开着收割机帮合作社收稻谷,等水稻收割完,一结工资,还挣了3000元。拿到钱后的许传良笑得合不拢嘴,和亲友们打趣:“你们看,这读大学还是用处大吧?这么快就见效益了。”受许传良...
正文:时任湖大挂职干部李飞龙、曹镠常邀请校友、企业家、朋友到村考察富硒水稻、旅游,刚刚起步的梯田农家接待能力有限,床铺少了,他们就把自己住的房间腾出来,两个人挤一张沙发,就这样帮助白水洞村发展起了富硒水稻产业、旅游产业。“这沙发我会一直保留,它象征着湖南大学扶贫团队对白水洞村的帮扶。”李修祥感慨地说。这是我刚进瑶山时上...
正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则胜退休20年,始终心系三农事业,他向学校捐赠100万元设立“赵则胜基金”,用以支持水稻种质创新研究。捐赠仪式现场。上海交大供图“我在农业干了一辈子,能为农业做一点贡献,是我最自豪的事情。”捐赠仪式上,这位85岁高龄的老劳模头发花白,但谈起农业,他满眼尽是骄傲与自豪。上海...
正文: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检测一批试种水稻的稻谷外观(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种子和耕地问题”得到空前重视。从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角度,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正文:时下,吉林省秋粮收获已超95%,水稻、大豆已基本收获完成,玉米收获也接近尾声。各粮食主产区的秋粮收储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同时,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抢抓农时进行秸秆深翻还田等保护性作业,为明年春季耕种打好基础。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11月2日,在伊拉克巴士拉,一名男子在沙尘中坐于船头。当日,伊拉克巴士拉遭遇沙尘暴侵...
正文: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在现场聆听的张鹏激情澎湃:“水稻是中国重要口粮作物之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种子的研发是水稻生产环节的关键,关系国计民生,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尽力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张鹏道出了青年育种工作者的心声。中国中化作为农业领域的“国家队”,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秉持“为中国农业谋转型,...
正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创下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种下的水稻种子拔节抽穗……这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中国空间站的“梦想拼图”,已逐步接近完善。此时此刻,人们都在为梦天实验舱的发射而欢呼雀跃,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庞大而又精密的航天系统,依然在高速运转。大洋之上...
正文:眼下,南京的一处高标准农田的水稻丰收了。今年,这里种了46000亩水稻,一亩地产量1400斤,结实率达到90%以上。不但粮食丰收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这里的一位种粮大户算了笔账,一起来看看,他今年的收入有多少?再告诉你一个冷知识,长三角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软米”,口感接近糯米。米饭的软硬与糖淀粉含量相关,糖淀粉...
正文:在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友好村,农民在收获水稻。新华社发携手“扮靓”桃源新世界讲述人: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蓝涛我到穆云畲族乡工作已经三年了,一步步见证了乡里的新变迁、新图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我们信心满满,更有干劲。以桃花闻名的虎头村,是福安市少...
正文:各地开展粮食机收减损行动,推广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和花生机械化收获,秋粮主要作物玉米和水稻的机收水平分别超过78%和93%。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抓住了种子和耕地,就抓住了粮食安全的根本。今年以来,推动种业振兴的举措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顶层设计出台到法律法规完善,从...
正文:油菜、水稻、柑橘、棉花、桃、李、梨、柿、茶......在一座占地面积约7500亩的大学校园里,可以看到700余种植物,缤纷葱郁的植物世界,春华秋实,仪态万方。这些植物是武汉市狮子山脚下的华中农业大学一代又一代师生培育出的一项项科研成果。 春夏秋冬,花期不同,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每个季节总会见到不同学院的师生们...
正文: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卢永根一辈子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他收集了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的野生水稻种质资源1万多份,更在任校长的13年期间为科学传承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呦,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饭吃……”首演当晚,华南农业大学一次又一次响起老校长卢永根写下...
正文:贺震 5月22日,中午,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带着“禾下乘凉梦”永远地睡去。此时,正是小满时节,在北方,夏收作物将满未满,籽粒渐盈;在南方,夏收夏种,一派繁忙。回到家打开电脑,凝视着十年前与袁隆平先生的合影,哀思如潮泪流满面。我不是追星族,向来也不是爱凑热闹的人。无论早前在军区...
正文:再过20多天,黑龙江的水稻将迎来收获。今年黑龙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2亿亩,力争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辽宁盘锦160多万亩水稻即将丰收,蟹稻共作的绿色种养模式,让农民既丰产又丰收。辽宁省盘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郭文强: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这是总书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要求。下一步...
首页 前页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