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84 项符合 民法通则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68 毫秒)

正文:1986年民法通则设立“知识产权”专节,明确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的一种,并明确了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1979年刑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罪作了规定,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1997年修订刑法时增设“侵犯知识产权罪”专节,完善了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责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正文:2020年12月31日,在全国各地辞旧迎新的跨年氛围中,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9部民事单行法律走进历史。伴随着秒针嘀嗒进入2021年,民法典正式开始实施。     几天后的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北京朝阳法院开庭审理了首个适用民法典“自甘风险”条款的案件。...
正文:民法典实施前,我们已经有了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等民商事单行法,在过去的经济社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分散式、碎片化的民商事法律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更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与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
正文:与此同时,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以及民法总则废止。 为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在2020年12月30日发布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7件司法解释,与民法典同步施行。关于离婚后孩子跟谁、网名是否受保护、老人遗产怎样分割等一些列被热议的民事法律...
正文:民法典实施后,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新实施的民法典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民法典实施后,胎儿的利益受法律保护了,胎儿也有了继承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降到了8岁,未成年人打赏主播和充值游戏必须退回,宣示对弱...
正文:民法典实施后,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
正文:央视网消息:我国有民法总则、民法通则以及合同法、婚姻法等多部单行法,那为何还要编撰民法典?编撰民法典的意义有哪些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参与了民法典的编撰工作,他告诉记者,民法典的编撰不是原有法律的汇编。 王轶介绍, 通过编撰民法典,就能够站在当下,总结历史、面向未来,把...
正文:民法典对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有利于促进民法规则的价值统一性、内容协调性、制度整体性。 对于民事权利的保障意义。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是保护人民权...
正文:民法典实施后,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二、法律保障“数字化档案”安全 新修订的档案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两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强调推动档案开放与利用。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的权利,将档案封闭期由“...
正文:在这期间,我国陆续制定了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物权法等一大批法律,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宽广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也跨入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十八...
正文:上述劳务协议也明确指出,鱼刚仅与这些人力资源公司建立劳务关系,适用于合同法、民法通则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鱼选弟最终选择上诉,并以“现场道路未划分非机动车道”“事发地允许调头”“对方驾驶人未做酒精检测”等理由提出道路交通事故复核要求,但这些都需要时间。 躺在病床上的鱼刚并不知道这一切。姑...
正文: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实施后,出现因不服公安机关的处罚向人民法院诉讼的治安行政案件,当时由民事审判庭受理。有关食品卫生行政管理等经济行政案...
正文:这个阶段,以制定1982年《宪法》和《民法通则》、《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为标志,推进多轮民主与法制变革,重建社会管理秩序,保障基本人权和民主,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战略取向,初步实现了社会治理的法律化、制度化。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正文: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黄某某、孙某作为共同饮酒人,对李某某轮番劝酒,且共同的先行行为(共同饮酒)引发两人共同负有确保同席醉酒人安全,避免其身陷危险状态的后续义务。在未完全履行后续义务的情况下,理应对李某某醉酒溺亡的后果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最终,法院判令黄某...
正文:拱墅区法院认为,《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侵权责任法》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上述规定,体现的即为公平原则。 ...
正文:在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先后启动5次,经历民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民法典4个时期,可谓曲折坎坷,逐步前进。     1954年、1962年,我国曾两度启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但都因故搁置。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
正文:4月12日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5月14日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争取在“七五”期间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并提出贫困地区实行新的经济开发方式的10点意见。 7月12日 国务...
正文: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进一步建立了人格权保护体系。民法总则专设“民事权利”一章,其中对人格权作了专门规定。2018年8月,提请审议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设立了独立的人格权编。废止收容遣送制度和劳动教养制度。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放宽了户口迁徙政策限制,促...
正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重新启动,到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但由于我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先制定了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事基本法律,有人质疑民法通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实不然,它恰恰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为服务改革、...
正文:如果其伤害行为仅构成侵权,即仅涉及民事责任,那么根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就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民事责任。 如果精神病患者的伤害行为构成犯罪,则需视情况而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