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9 项符合 梭梭林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9 项 (搜索用时 50 毫秒)

正文:2012年起,芸丰苁蓉合作社承包青土湖生态保护区2000亩梭梭林,开始人工栽培肉苁蓉,截至目前每年肉苁蓉产量达120吨,可实现经济效益超过300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3万余元,肉苁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税收优惠政策让芸丰苁蓉合作社负责...
正文: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布和沙漠南缘,梭梭林犹如一道绿色屏障,挡在沙漠前,成了守护黄河与贺兰山的“卫士”。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塞罕坝,书写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传奇……一桩桩、一件件,背后都浸满了汗水;一片片、一处处,都成了中国治沙的动听音符。 或问,什么是中国治沙奇迹的秘笈?这就是“干”,不...
正文:今年2月,支付宝“碳账户”公益行动——2019年蚂蚁森林中国绿化基金会甘肃省金川区梭梭造林项目启动,计划营造梭梭林42169亩。 绿化面积的增加,改变了金昌市的生态环境。金昌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宇锋说,金昌市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充分释放,全市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由1981年的5...
正文:“从2007年开始,一批批团员突击队、青年绿色志愿者充分发扬志愿精神,积极投身民勤县防沙治沙的行列,与当地群众并肩战斗,坚守12年种下了2.8万亩梭梭林,有效阻挡了沙漠南移的脚步,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一桩桩感人的治沙故事,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青春身影。”团甘肃省委副书记滕泽亮说。 公益植绿...
正文:为了守护家乡民勤,他在民勤坚守12年,和8700多名志愿者种下了2.8万多亩防风固沙的梭梭林。 为了不让家乡“消失”他毅然回到家乡搞绿化 马俊河现在生活在甘肃省民勤县,一个曾经水草丰美的沙漠绿洲。这里曾经富庶一时,如今却因为沙尘暴而“著名”。有数据显示整个民勤降水量稀缺,年均降雨量仅110毫米左右,年蒸发...
正文: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在腾格里沙漠的东缘,记者在这里看到了大片的梭梭林,这是当地常见的固沙植物。 苏海图嘎查曾是牧场,2004年前后,草场退化严重,牧民一年的收入还不够给牲畜买草吃,嘎查里年轻一点的牧民都扔下草场去外地寻出路挣钱,草场变成荒漠,一扔就是好几年。最近几年,嘎查成立了合作社,号召在外打工的...
正文:填鼠洞时,孩子们扛着比自己高好多的铁锹,虽然干起来很吃力,但他们依旧开心得咧开了嘴,摇摇晃晃地穿梭在梭梭林之间,寻找着老鼠洞。 “沙漠之旅,不仅仅有风暴,还可以有公益行动,希望孩子回到江南水乡时,能珍惜每一滴水,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亲子家庭团”王阿姨带着女儿一起参加了劳动,其间也经历了多场...
正文:宗别立镇的牧民何美英就是其中一员,他们一家曾以放牧为生,过度放牧导致了当地天然的梭梭林消失。     2011年,阿左旗林业局经过实验和考证,培植当地曾经就有的梭梭林,与当地农牧民合作共建梭梭林基地用以防沙治沙。再过三年,40万亩的梭梭林带就将全部建成。     正值中午,阳光从四面八方照射而来,已经有一米多高的...
正文:在阿拉善林业部门和科技企业的帮助下,马忠强等117户牧户加入了阿拉善苁蓉集团党委牵头成立的沙产业合作社,种植的梭梭林面积累计超过100万亩。牧民们在梭梭生长的第3年,开始人工嫁接有极高药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名贵濒危物种肉苁蓉。 借助“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科技孵化+农牧业户”的发展模式,阿拉善的荒漠上,种下了...
首页 1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