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5236 项符合 村民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81-400 项 (搜索用时 71 毫秒)

正文:李进学回忆,教村民剪枝技术,刚一修剪,村民急了,这橘树好不容易长大个了,怎么要剪呢?更别说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等,老百姓都听不进去。     老百姓讲实际,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提高村民种植柑橘积极性,李进学筹集40万元,率先开展30亩示范种植,经过3个月就发展到80亩。     2019年,在李进学带领下...
正文:村民自治在我国的推行,是先基层实践,后理论建构。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1980年在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成立,85位村民自发组织选举村干部,成立村民委员会,订立“村规民约”,被称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简称《...
正文:记者采访了西部某省农村的一位村民,他表示现在物流渠道比较发达,大部分年轻人通常选择网购,对惠民补贴活动不是很感兴趣,“但有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不习惯网购,看到优惠力度这么大,即使对产品品牌、性能、质量等并不了解,也会选择购买,因为觉得这是政府补贴的家电,质量上肯定不会差。”但据记者调查,目前在农村开展的惠民补贴活动,...
正文:村民自治在我国的推行,是先基层实践,后理论建构。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1980年在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成立,85位村民自发组织选举村干部,成立村民委员会,订立“村规民约”,被称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简称《...
正文:河北省南和县闫里村村民刘清波说,全家6亩地,过去自己种,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前年他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租金6000多元,他腾出时间到附近公司打工,多挣一份钱。 一年来,各地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一项项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小农户加快融入产业链。 这些天,河北景县王瞳镇西...
正文:今年,村民项洪春家种的玉米大丰收,又赶上了好行情。 “现在看,产量方面这5垧多地差不多能打出60多吨玉米,价位还高,一算,比去年强多了。”项洪春说。 丰收的欢歌不仅唱响在肥沃的黑土地,黄淮海地区今年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水稻收割时节,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岳张集镇种粮大户徐怀彪驾驶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
正文:西北某地村民刘鑫来信说:“我们这里从2018年底开始推动改造厕所工作,村民家里的旱厕都改造成水泵式抽水冲厕所。原来说改造完成后,每户能给补贴2000元,但目前还没发放到手。”     科学制定改厕方案,提升改厕工作精准性     走进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桃花镇十里村,一些“高颜值”公厕融入乡村美景。“我们在鼓励...
正文:为了减少对当地村民的影响,铁路首创了时速350公里的全封闭声屏障,这也将列车经过时的环境噪音降到20分贝以下。 类似的技术创新在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共有70多项。众多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技术手段,能确保铁路在运行中能更安全、更可靠。
正文:在符草楼镇谭桥村,说起村民谭栋福,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2012年,谭栋福看到邻居谭金超独自居住,平时饥一顿饱一顿,又不愿入住敬老院,便承担起照顾谭金超的重任。 为方便照料谭金超,谭栋福把自家房腾出来供老人居住,与自家人同吃。“几十年的邻居了,过去他也经常帮助大家。”谭栋福说,“孩子们回来都叫爷爷,现在老人早已...
正文:曾经有个意大利驻美大使的孩子,在喜洲做了一个月的马车夫,离开时这个孩子流泪跟村民告别。林登认为这就是文化交流,这些经历会让这些孩子一辈子对中国有感情。 很骄傲做一个快乐的“鸡蛋” 从林登第一次来中国到现在已经30多年,让林登最佩服的是中国人思维的变化,他说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林登...
正文:曾经,村里为马钢提供原材料的8家企业,24小时运转不停,既有噪音,又有污染,工业废水还往水里排,直接导致潘克勤家门前的八段沟水质浑浊,垃圾多,村民见了绕道走。 2018年,村里开展八段沟治理,拆除污染企业,挖走工业废渣,栽花种草复绿。如今,村民们多了230亩绿地,也迎回了一条清澈河流。紧接着,九华村村庄道路...
正文:徐爱军不会开车,而富塘村是港口街镇较大的一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人口多,地域广,5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对象家庭情况,全是靠她步行挨家挨户摸底调查出来的。“很多贫困户大多白天外出务工,天黑才回家。我只好白天向镇、村的扶贫专干了解情况,晚上到贫困户家中拉家常。” 作为女人,总会有做不完的家务事。“于是,在难得休...
正文:村民们搬去了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负责拆旧复垦工作的供济堂镇人大主席丁彦军指着眼前平整的土地说。 厂汉此老行政村原有7个自然村,地处偏僻,自然村分布零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落后,大部分为“空心村”和“老龄村”。几年前,通过实施小村整合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采取“搬”“拆”“流”“补...
正文:“新桥已经建好,村民再也不用绕山路、过水路了。”老挝万象市版索村副村长坎占望着中国援建的新桥高兴地说:“中国援助项目为村庄带来许多新理念。我和其他村民一起学习养牛、种玉米等经验,准备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人增收。”版索村是中国援老挝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村之一。项目启动3年多来,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有...
正文:3月20日,西藏林芝市西日卡村村民代表在村委会小广场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61年前,五星红旗在西日卡村冉冉升起,开启了一个村庄和一面国旗不可割舍的情怀。从此,升国旗成为这个雪域山村不变的传统。鲜艳的国旗,印记着西日卡村农奴翻身解放的岁月,见证着边陲村庄日新月异的变迁。新华社记者张汝锋 摄 在春日的田野上 ...
正文:他是78岁老人的“好巴郎”,白血病女孩的“杨爸爸”,修车铺店主的“杨大哥”,村民的“杨书记”……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杨益忠用真心帮扶,把乡亲们凝聚在了一起。 近23个小时的火车,5个半小时的汽车,这是乌鲁木齐到和田民丰县若克雅乡劳光村的距离。这段两千公里的路程,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的...
正文:村民娜四坐在家里的火塘边,抱着小孩笑着说。 曼班三队村民在村文化广场上跳拉祜族舞蹈。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摄 这几年,曼班三队村民们过年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因为寨子每年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曼班三队是典型的拉祜族聚居村,村民们过去长期住在山林的茅草房中,靠打猎为生。后来政府建新房,帮他们两次搬...
正文:1984年,冯世志带领村民一年苦干,才修通不到10公里只能走架子车的路。“那时候估算,如果村里修走大车的路,100年都完不成。”可如今,不到40年,高速公路在建、高铁通车在即,这些过去他想又不敢想的事,真的来到了身边。 从启动前期工作到全线通车,历经十年等待,老区群众“高铁梦”终得实现。银西高铁不仅实现宁夏与...
正文: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计,要围绕扶贫产业,下足绣花功夫,提高生产标准化、组织化水平,延长产业链,让村民捧起稳稳当当的增收“饭碗”。 脱贫摘帽是新起点,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只要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农业农村现代化壮美图景必将越来越近。 《 人民日报 》( 2...
正文:见到白家河村村民、益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虎强时,他正在草莓大棚清理干叶子,这棚草莓元旦就可以上市。 王虎强1983年出生,7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吃饭都成问题,王虎强只读了一年小学就辍学给人放羊。1997年起,王虎强辗转去过青海、新疆、北京、天津、深圳等很多地方打工。2006年,王虎强回到家乡,...
首页 前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