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3 项符合 李汉俊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53 毫秒)

正文: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尽管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一张长方形的西式大餐桌,桌上摆放着茶具、花瓶和紫铜烟缸,餐桌四周围着小圆凳,靠墙的位置还有两把椅子……...
正文:中共一大会址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建于1920年秋天,当时是一大代表李汉俊和他的哥哥李书城租住的寓所。(资料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存在”、三个“交织”作了形势判断。 一个是“仍然存在”: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
正文:1920年8月,陈独秀与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等人成立共产党发起组,并决定将《新青年》改为党的机关刊物。同时,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创办《劳动界》周刊,以工人群众为对象,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实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过程中,上海共产党发起组起到了领导中心和联络中心的作用。之后,全国各地的党组...
正文:李达、杨匏安、李汉俊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毛泽东曾回忆,是《共产党宣言》等三本书使他“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邓小平在1992年...
正文:1904年,年仅14岁的李汉俊东渡日本,先后求学于经纬学堂和晓星中学,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科,成为清政府的官费留学生。留日期间,李汉俊深受河上肇、堺利彦等日本社会主义者的影响,毅然放弃了较为喜欢的数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李汉俊通晓日、德、法、英4国语言,这对于他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带来了很大优势。茅盾曾回忆,如...
正文:画卷波浪下行,是脱党但不放弃理想的李达、李汉俊;历尽曲折、迷途知返的刘仁静、包惠僧。后面卷轴渐渐卷起变小,尾部是叛党叛国的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渺小而色泽青暗。 “历史是残酷的,大浪淘沙,一样的出发点不一样的终点。我们校园面积小,不能每个人都塑成雕像,但用历史长卷的方式,能更直观地反映人生轨迹。”浙江红船干...
正文:李汉俊,中共创建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早年就萌生救国救民的志向,曾表示:“我们求学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扬眉吐气而出力。”在留日期间,李汉俊受河上肇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此,还放弃了最喜爱的数学。1918年年底回国后,仅仅在一年半时间里,就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文章和译...
正文: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并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随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国光书店等相继出版,到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夫人随丈夫一起回农村艰苦奋斗 2013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正文: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固然是青年,而从上海石库门走出的中共一大13位代表,亦是青春洋溢——李达、李汉俊、毛泽东、陈潭秋、王尽美等均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而邓恩铭等更出生于20世纪初。为了理想,他们将本来安逸、富足的生命,投入清贫、坎坷甚至牺牲的命运。他们有青春偾张的热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有舍生取义的担当。    ...
正文:当时团的发起者有俞秀松、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等8人,由俞秀松担任书记。陈独秀等党的发起组成员都参加了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于1925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团创建历史实应追溯于此。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积极推动上海团建的同时,还通过向各地社会主义者寄送团章和信件...
正文:一大批在五四运动中崭露头角的先进青年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瞿秋白、周恩来、恽代英、赵世炎、李达、李汉俊等人,以及老同盟会员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人,也都经过各自的努力,较早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早年的毛泽东曾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
正文:纪念馆目前陈列展示的革命先烈中,曾任中共中央委员的有17人,他们分别是蔡和森、瞿秋白、罗亦农、苏兆征、杨殷、罗登贤、张太雷(以上 7 位为常委)、李汉俊、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彭湃、林育南、顾作霖。 第二,类型广。上海是一座具有革命爱国主义传统的城市,综合环境、人才、思想和阶级等各种...
正文:“渔阳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1920年夏天,陈独秀、李汉俊等马克思主义者在老渔阳里2号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这也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新青年》在这里编辑,《共产党》月刊在这里创刊,这里也成为中共“一大”的筹备处和“一大”期间的“秘书处”,而位于不远处的新渔阳里6号,在“外国语学社”的...
正文:你会看到陈独秀、李汉俊等马克思主义者 穿梭在这条弄堂附近 他们在老渔阳里2号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 这也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 《新青年》在这里编辑 《共产党》月刊在这里创刊 同时,这里也是中共“一大”的筹备处 和“一大”期间的“秘书处” 图源网络 而位于不远处的新渔...
正文:1921年8月,廖乾五经早期共产党人包惠僧、李汉俊介绍,同施洋等人参加武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廖乾五早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的斗争。1923年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24年初,他作为汉口特别区共产党代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正文:1921年8月,廖乾五经早期共产党人包惠僧、李汉俊介绍,同施洋等人参加武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廖乾五早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的斗争。1923年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24年初,他作为汉口特别区共产党代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正文: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等在上海正式组成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并于当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才28岁。     这群青年让马克思的思想在中国成为实践。     自此以后...
正文: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等在上海正式组成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并于当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份文件只有两千多字,但转述和阐释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宣告中国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要通过共产党组织领导劳苦大众,开展阶级斗争。《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明确亮出了“中...
正文: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等在上海正式组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于当年11月制定了一份《中国共产党宣言》的文件。《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明确亮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从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
正文:此译稿经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后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开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全文。全译本首印1000册,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很快售罄。陈望道译本曾一再翻印,广为流传,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了先驱性的重大作用。 201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
首页 1 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