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4 项符合 月球探测工程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14 项 (搜索用时 54 毫秒)

正文:另外,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测控系统总师李海涛、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朱进和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通过场外连线方式探讨了与“天问一号”和火星探测相关的科学、科普问题。 自7月6日开课以来,“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情景大师课”受到了项目校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正文: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嫦娥一号完成了绕月探测的目标,嫦娥三号实现了落月与巡视勘察。嫦娥三号搭载了我国首辆月球车,它的名字来自全球征集。在近65万网民的推荐下,“玉兔”脱颖而出,成为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巡视器的名称。 “在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
正文:据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地球上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资源终究要耗光,而月球则蕴藏着丰富的能源。他说,月球上一个“白天”大约相当于地球上半个月,表面没有大气、电离层等遮挡,十分利于太阳能的采集。同时月表没有建筑物,可无限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而且月球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后输送到地球的技术也已解决。 ...
正文:被称为“嫦娥之父”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今年85岁,依旧将“中国探测器及航天员送上火星”作为自己的梦想,他认为,年轻一代是青春脊梁,是国家的希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中国青年有远大理想、可担当大任,在战“疫”前线、在科研战线、在新兴领域,青年一代都显示出年轻人朝气蓬勃、...
正文:科学小会上,一位中学生终于抢到话筒,站到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面前:您为什么做科学家,这是小时候的愿望,还是长大后想为国家付出的想法? 欧阳自远告诉他,之所以走上科学的道路,最初是受好奇心的驱动——老人们给他讲了很多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些强烈地吸引着他:为...
正文:2020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探月三期的嫦娥五号将择机发射,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也将在2020年实施,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 2020年,中...
正文:自2004年国家开展月球探测工程以来,新疆天文台就参与了嫦娥卫星的轨道测量任务。 大家都有一种情怀,要为国家航天事业作贡献。这种荣誉感激励着每个人以100%的精力投入工作。 新疆日报讯(记者谢慧变报道)5月6日一大早,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探月工程团队的高级实验师张华像往常一样,乘车前往距离乌鲁木齐市区70...
正文: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数据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应用。至此,在IAU公布的月球地名中,已有27个以中国元素命名的月球地形单元。 在月球上起中国名有何意义 据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活动始于17世纪初期的欧洲,后来转移到20世纪月球观...
正文:任务成功的背后,既有像叶培建这样多年奋战在月球探测工程研制战线的老兵,也有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主任设计师,更有像张熇这样的巾帼女将——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努力平衡工作和生活,在不同岗位陪伴着嫦娥四号。 这些女科研人员,被称作嫦娥四号研制团队里的“嫦娥”女神。“嫦娥”飞九天,“玉兔”游广寒,她们遥望天际,用自己特有...
正文:15年前,即2004年1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而“无人月球探测”又分为“绕、落、回”三步走。 在嫦娥四号落月之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颗月球探测器,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以及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试验器,即嫦娥5T,它们飞越38...
正文: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从2003年开始。按照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2019年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面的采样返回。 李国平说,四期之后,“我们还要建设月球科研站,包括机器人探测、载人月球科研探测等,这是更长远的任务”。
正文:中国日报网9月13日电 着眼于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带着“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翅膀”的美好畅想,科普中国网拜访了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这位年近8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依然保持“ 每晚11点半睡觉、早上5点钟起床,从不午休”的高强度工作状态。 对于科普工作,他...
正文:至于月球探测工程三期即“绕”“落”“回”中的“回”这一步,其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这项任务包括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两次任务。其中,嫦娥五号计划明年实现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4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
正文: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如今已进入第13个年头。2013年,玉兔号月球车因为技术限制沉睡在了月球上,不少网友都为此感到惋惜。令人期待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谭永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下一次探月,关键就是要解决“回来的问题”。 “2017年12月,我国...
首页 1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