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2 项符合 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146 毫秒)

正文:我们依据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和经济特征的概括,通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情况的简要分析,就不难得出新中国成立之时,我们国家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这么一种判断。在政权形态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在经济制度上,是多种所有制并存,既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也允许私人资本主义...
正文: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于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这条路线是建立在对党的主要任务准确判断基础上,反映了人民群众...
正文: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到冲破计划与市场的束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今天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加彰显着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人的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凸显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超前预见和长远影响。 3.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逻辑 ...
正文: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政府借鉴苏联经验,立足自身实际,探索采取编制中长期计划的方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195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开始试编...
正文: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这个主张,而且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新型社会建设实践,实行减租减息,开展“三三制”政权建设,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样板,获得了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团体的支持。抗日战争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一起极力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先后进行了三次民主宪政的讨论。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
正文:《条例》是做好新民主主义社会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的基本遵循,其基本精神就是“宜调应调,减少讼累”。边区高等法院一以贯之执行边区政府命令,指示边区各级司法机关深刻领会好、坚决贯彻好《条例》的基本精神,保证司法调解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从司法调解的角度去看,《条例》对宜调原则规定了两个必须条件。一是宜调的范围...
正文:深刻阐明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精辟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革命对象、动力、领导、目的、前途等根本问题,系统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思想,说明对于中国革命和抗战前途的全部见解与主张,为“中国向何处去”给出科学答案。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践行新民主主义政策。诸如建...
正文:把“爱劳动”与“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一并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还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实现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领导,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基本原则写入党的教育方针。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劳动教育,...
正文:《新民主主义论》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     1949年6月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
正文: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正文:讲解员赵钊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场景前介绍道,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为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讲解员袁...
正文:新民主主义社会呼唤理论创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定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呼唤促成创新。社会主义改...
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明确目标。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
正文: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毛泽东同志指出新中国绝对不能走资本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守马克思主义,或者受到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鼓舞...
正文: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毛泽东同志指出新中国绝对不能走资本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守马克思主义,或者受到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鼓舞...
正文:三是在党的发展路径上实现社会形态的转变,“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以这三个转变为思想基础。这三个转变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使我们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赶考”与“两个务必” 1949年3月23...
正文: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 2019年12月19日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1984年2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会谈时说到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举世瞩目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
正文: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以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为目标统筹革命与建设,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
正文: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质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扫清了障碍。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之上,是一个既包含“质变”又包含“量变”,表现为“质变—量变”的历史历程。在落后的社会中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推动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
正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
首页 1 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