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228 项符合 探月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6041-6060 项 (搜索用时 51 毫秒)

正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航天重大工程进展致电祝贺,并会见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如今,航天已成为我国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极大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
正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任务01指挥员、“80后”胡旭东(中)和同事庆祝发射成功。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高兴贵/摄2020年2...
正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型号系列技术顾问黄瑞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航天一院首席技能专家高凤林,全国人大代表、航天三院首席技师戴天方等担任高端装备制造专业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高端装备制造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
正文: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航天重大工程发射任务作出突出贡献未来他会继续扎根一线“把火箭零部件制造得更快、更好让中国的火箭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多大国重器中新一代清华人的故事将继续为你讲述...... ...
正文:为了计算一条弹道,我国空间技术创始者王希季等人夜以继日奋战,计算用的纸堆得比办公桌还高…… 回忆奋斗岁月,年过九旬的“两弹一星”元勋、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深有感触地说:“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岁月远去,精神永存。 从东方红...
正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从载人航天到探月探火,从超级计算机到量子信息,我国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同时还提出,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正在以新的伟大奋斗开启新的征程。 “当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融合到一起时,一个个梦圆时刻,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幸福。...
正文:23日下午,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在香港大学与学子们分享了月球探测的发展历程:地外约38万公里之遥,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围绕月球进行探索;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分别在月球的正面与背面留下中国印迹;备受瞩目的嫦娥五号更成功将1731克月壤样本带回地球…… 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24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发表演讲...
正文:他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卫星有效载荷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和总指挥,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探测器有效载荷总指挥,中俄联合探测火星计划“萤火一号”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嫦娥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负责人。应该说,他经历了我国空间科学从无到有的变化。在2016年英国《自然》(Nature)杂志评选...
正文: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正文:今年,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规划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六号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样品,争取实现2000克的目标。嫦娥七号准备在月球南极着陆,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争取能找到水。嫦娥八号准备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会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
正文: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基本建成,卫星通信广播服务能力稳步增强,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面对新时代中国航天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外媒注意到,中国航天“嫦娥团队...
正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等领域捷报频传,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循环不畅、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问题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坚持...
正文:2020年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等多个首次突破,完成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宏伟规划,既是科技实力的彰显,更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发挥。这是我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又一典范。我们要大力弘扬探月精神,砥砺奋进、拼搏奋斗,在新征程中书写精彩华...
正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任务成功背后,一个被称作腐蚀防控的关键技术引发关注。人们熟知的神舟、天宫、嫦娥等航天器都需要考虑使用材料的耐腐蚀问题。航天材料的腐蚀因素较为复杂,包括地面存...
正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一批硬核科技成为一张张崭新的“国家名片”。这两天,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师生来到大国重器旁,专题学...
正文:设于展览角落的电视屏也有玄机,那是香港理工大学搭建的虚拟现实设备,通过佩戴眼镜和手柄,香港市民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航天员,踏上虚拟探月落火之旅。“这些系列活动在香港引起热烈反响,航天科学家的精彩演讲引发香港师生的强烈共鸣,广大市民迫不及待想一睹‘月壤’真容;‘宇宙天团’‘天外之土’‘追梦太空’等热词频频见诸各大媒体,...
正文:中国的探月工程论证了十年。1993年开始论证,一直到2004年批准,最后国家批准了叫(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 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我有一个要求,别人已经做过的基础性的科学探测项目,我们也得做到,而且我要比他们做得更好;中国的每一次月球探测,都有几项别人没有做过的创新性的重大科学探测任...
正文:此前,中国探月工程也将光明自主的“莫斯利安”产品送到太空。 不久前,上汽通用五菱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疫情期间,他们发挥多年积累的研发制造能力,应变转型、跨界生产,累计向抗疫一线及社会各界无偿捐赠超过4000万只防疫口罩,并向20多个国家出口口罩超过5000万只。许冰说,团队还开发出了一些...
正文:央视网消息:3月20日上午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鹊桥二号中继星作为探月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3月20日发射的过程,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回顾一下。我们看到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已...
正文: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葛平对于当天的发射给出这个评价。他表示,作为探月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鹊桥二号将建立对地中继通信链路,实现月面探测器和地面之间的信息交互,为在轨的嫦娥四号和后续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提供中继通信服务。“……5、4、3、2、1!点火!”当天8时31分,随着01指挥员一声...
首页 前页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