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089 项符合 探月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01-320 项 (搜索用时 58 毫秒)

正文:据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号15日消息,目前,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第六批科研样品已完成准备工作,现将相关信息上线发布。公众可通过访问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www.clep.org.cn,进入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数据与样品发布系统,获取有关信息,进行科研样品申请。 ...
正文: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稳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看世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观国内,我国正处于加快构建新发展...
正文: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2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非凡十年的伟大成就,有力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抓创新...
正文:“嫦娥”探月“绕、落、回”圆满收官;“祝融”探火实现中国人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羲和”逐日带领中国步入“探日时代”;……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中国人逐梦之路永不停歇!策划:李学勇 刘健 钱彤监制:周红军 李砺寒统筹:朱永磊 王逸涛 翟子赫 李由执行策划:关心 樊珊珊 袁晗 徐可 吴新生 戚轩瑜文案:袁晗终审:陈竞...
正文:2023年5月,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月球样品管理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六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评审会。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审核,最终16家科研机构的60份申请获得通过,对应23名使用责任人,样品发放量共计12328.8mg。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记者:张小松 编辑:李丽)综合:吉林...
正文:十年间,中国探月工程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嫦娥四号开启人类首次月背着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样本。在4亿公里之外的火星,“天问一号”环绕器正在进行环火星探测,“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行驶近2000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这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正文:计划开展我国首次燃料电池空间在轨试验,为后续宇航燃料电池应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推动宇航燃料电池工程应用发展,为我国载人探月任务推进提供支持。(记者胡喆、陈凯姿、李国利、宋晨) 【责任编辑:张胶】
正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到17.7万公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
正文:一个个壮举背后,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5岁,80%以上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和学科,91%是硕士、博士,担负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飞行控制和航天器长期管理任务,他们就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过去十年,这群飞控青年,牵引“神舟”“天舟”,托举“问天”“梦天”,...
正文: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11月25日 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举行。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聚焦备战打仗,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依法治训,发扬优良传统,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11月27日-30日 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
正文:嫦娥五号是中国嫦娥探月工程中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是“绕、落、回”中的第三步,其中关键任务就是实现月面无人采样并返回地球。明白任务的艰巨而重要,梁常春内心激动而忐忑。他激动于深度参与国家航天重大工程的分量和意义,又忐忑于自身经验的远远不足,需要尽快转换心态和角色,迎接挑战和考验。梁常春说,嫦娥五号机械臂的主要功...
正文: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11月25日 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举行。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聚焦备战打仗,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依法治训,发扬优良传统,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11月27日-30日 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
正文:所以我们研究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特殊规律,与地面的不同,这些都是将来直接针对空间站,或者是载人、探月,在微重力环境下热设备的研发。” 这个两相系统实验柜的柜体表面布设了许多管线,在实验过程中,航天员需要经常插拔,来更换实验气体或液体。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工程师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
正文:基础前沿 探索不息 “天眼”观天、“嫦娥”探月、“夸父”逐日……一年来,我国基础前沿方向持续涌现重大创新成果。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 科学家通过“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首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190520B,并将其定位于一个距离我们3...
正文:记者近日从山东大学了解到,山东大学联合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我国航天带回的月球样品特点和探月工程探测数据,成功绘制出比例尺为1:250万的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知名期刊《科学通报》上。 研究团队以月球样品中的分类方法为基础,融合近年来月球遥感研究获得的信息,建立了一套月球表面岩石分类...
正文: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神舟载人航天和嫦娥探月团队平均年龄都不过33岁,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首次进入太空也只有33岁。上合各国在航天领域各有所长,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上合各国领导人多次在峰会宣言中强调和平利用外空,这为广大上合青少年逐梦太空创造了良好环境、指引了努力方向。希望上合青少...
正文: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次突破。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背软着陆。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采样返回,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玉兔”飞天落月“...
正文:从一个个航天器的命名中,人们读懂了千年问天的中国式浪漫——“神舟”往返、“天宫”建成、“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深邃的人文关怀,又彰显着当代中国人探索、进取、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新征程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已步入快车道,探索宇宙的脚步更加铿锵。...
正文: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水利、能源等基础建设,开展了载人航天、探月探火、量子工程等项目。 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一大批能吃苦、敢担当、有理想、肯奋斗的青年在接续奋斗。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成了制造业领域的骨干力量,在重大的国家级项目中刻苦攻关...
正文: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伟大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这些伟大精神的时代特征,也是这一时期伟大奋斗的历史特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是为...
首页 前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