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452 项符合 我国粮食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81-300 项 (搜索用时 76 毫秒)

正文: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158亿斤,人均粮食产量达472公斤,守住了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流通体系也逐渐优化,2017年,粮食跨省流通量达3400亿斤,实现粮食资源快速集散、高效配送、顺畅流通。粮食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从主副分开、家庭作坊式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转变。     农村美:...
正文: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黄旭华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
正文:从“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于敏,到“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袁隆平,再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的屠呦呦……这些国之脊梁的科研高度,让人高山仰止,我们可能难以企及他们的专业水准,但他们...
正文: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领先优势明显。这五种主粮占世界的份额,从12%,一路上涨到22%,之后保持在了20%上下波动。其中,小麦从10%以下,大幅增长到两成左右,并保持35年世界第一;水稻则从一开始就占据第一的位置,占比更是维持在四分之一以上。 我国用全球不到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
正文: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黄旭华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
正文: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发明奖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荣获改革先锋、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贾立群 ...
正文:我国粮食产量1949年只有2263.6亿斤,无法满足人们温饱需求;2018年提高到13157.8亿斤,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畜产品供应总体不足,从1985年到2018年,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居世界第一。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供给保障...
正文:“八字宪法”在当时促进了农业稳产,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受制于时代条件,虽然历经30年艰难探索,中国人的饭碗问题始终未能真正解决。1978年11月,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摆在与会者面前:全国还有2.5亿人吃不饱肚子。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正文: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亿吨,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9公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粮食供应一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到1978年,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3.05亿吨,但由于同期总人口大幅增长,人均粮食产量为317公斤。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
正文:改革政策逐步摒弃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首先是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力发展,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 接着是城市的改革从国企改革开始,国企经营效率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趋势,到2018...
正文: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作为功勋模范,他们以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担当作...
正文: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黄旭华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
正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粮食生产绿色发展。 立秋已过,进入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记者来到粮食主产区河南尉氏采访时,发现今年的秋粮不少农民种的都是优质新品种。 老庄稼把式韩中乾告诉记者,这些年他种地一直是围着市场转,因为这样收益就错不了。 近年来,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基础...
正文: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从“靠天吃饭”,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当今中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服务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
正文:可素娟说,黄河流域及供水区的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统一调度以来通过对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科学调度、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省(区)引黄用水需求。 这是7月25日拍摄的小浪底水利枢纽(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嘉南 摄 据...
正文: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此后连续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高位,去年更是达13158亿斤;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供给量显著增加。事实证明,靠着自力更生,近14亿中国人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一粥一饭关系...
正文:一米一饭,关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中国人的饭碗,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引领新的粮食安全实践,巩固粮食安全保障。如今,14亿人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我国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
正文:1949年到2018年间,我国粮食生产单产增加4倍多,在同期人口增加一倍多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翻了一番多,粮食供给由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70年来,我们端稳自己的饭碗,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辉映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
正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稳定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的水平。 今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达2835亿斤,与历史最高年持平。目前,各地秋粮面积稳定,长势良好。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正文:看总量,从2004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2年更是超过1.2万亿斤,此后连续多年稳定在这个新台阶之上。2018年虽略有减产,但粮食总产量依然达到13158亿斤。看人均,我国虽然有着近14亿人口,但目前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94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给率,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
首页 前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