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211 项符合 我国科学家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84 毫秒)

正文:以“中国天眼”为代表的国之重器,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前沿领域强大的原创突破能力,展现了我国科学家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拼搏奉献精神。在新发展阶段,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引擎”,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
正文: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第一个构建了新冠肺炎动物模型,直接加快了疫苗研发进程,并把模型研制方法和标准提供给世界卫生组织,供国际研究使用。 戳视频,走进主持我国新冠肺炎动物模型攻关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认识动物模型和它背后的科研人。 监制丨李大勇 制片人丨王宇 ...
正文:新华社长春12月25日电(记者张建)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探月领域再出新成果。该团队在月球撞击坑智能识别和年代标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识别月球上近11万个撞击坑,并有超过18000个撞击坑被标定了地质年代。该研究成果已于2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据介绍,月球撞击坑又被称为“...
正文: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卫星之名取自于我国科学家先贤,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墨经》里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墨子用这个实验在世界上第一次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这正是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也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正文:据介绍,“奋斗者”号的成功海试,充分验证了潜水器各项功能、性能以及我国在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上的突破,标志着我国进入深海科考第一梯队,将为我国后续深渊深海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深渊科考活动,同时有利于培育相关设备产业的发展。
正文: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11月14日电(记者徐海涛)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便利,也造成环境污染。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使用“定向变形组装”方法,研制出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机械与热性能...
正文: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独辟蹊径,绕开了生产烯烃对于石油的依赖,开创了煤制烯烃的技术路径。十余年来,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引领了煤基烯烃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传统的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格局。 一直在“追赶”的重要原料 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正文:1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成果,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杨辉团队及其合作者开发出一种编辑效果更精准的“安全剪刀”——ABE(F148A),缩短了攻克罕见病的临床试验时间。 该团队首先对目前学术研究和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多种基因编辑“剪刀”进行了全面检测,他们最新发现,现有“剪刀”不仅存在剪切...
正文: 人类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DNA通道蛋白的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图片创作:王国燕 马燕兵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磊王海涵)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刘云涛博士、毕国强教授与合作者利用冷冻电镜首次解析了人类疱疹病毒基因组包装的关...
正文: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5月24日举行的科研进展通报会上获悉,由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制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
正文:但过去,我国科学家只能借助于国外的科研平台,用‘别人的眼睛’认识我们的研究对象,不仅科研成本高,对于航空发动机研制等尖端科研还造成了严重限制。” 最初调试时,孙光爱和同事24小时连轴转,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同行通常需要半年时间的单台装置调试工作。“我们效率提高一些,国家就能多做一些实验。”他说。 ...
正文:新华社兰州5月3日电(记者张文静)我国科学家联合多名境内外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在海拔3280米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溶洞,发现的一件人类下颌骨化石经鉴定为丹尼索瓦人。 这一研究成果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最早活动时间,由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6万年,整整向前推进了12万年。 ...
正文:2018年1月,我国科学家宣布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的到来。一年后,还是在上海,“中中”“华华”的重要小伙伴,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这些脑疾病模型克隆猴,有助于解析脑重大疾病的致病机理,确立预警和早期诊断指标、进行干预和治疗,将成为中国脑计划的一大亮点。”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
正文:弃医从工追逐科学救国梦,荒凉孤岛潜心科研龙宫探险,他和我国科学家团队不到10年便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而他自己也成长为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中学时代背井离乡、历经烽火的求学路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让他日后面对恶劣的科研环境仍甘之如饴;项目攻关的紧张时刻,...
正文:更为重要的,该成果突破了国际上传统的通过中间件实现信息系统连接的思路,另辟蹊径、自主创新,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在信息领域摆脱“路径依赖”,完成从跟随到原始创新跨越的一个成功案例。 从“白盒”到“黑盒”,不仅是颜色的变化 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
正文:早在20年前,EHT科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海诺·法尔克就曾和我国科学家合作研究黑洞。 如今再次合作,海诺·法尔克评价中国科学家表现时说:“他们现在是中国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太空天体物理等领域,中国在这个全球项目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路如森告诉记者,在EHT国际合作形成...
正文:我国科学家通过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线发表了关于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论文,发现了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什么是蛋白质组学?这次发现有何重大科学价值?对于接下来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又意味着什么?记者第一时间来到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采访了论文团队的科学家们。 蛋白质组学:破...
正文:我国科学家通过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线发表了关于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论文,发现了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什么是蛋白质组学?这次发现有何重大科学价值?对于接下来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又意味着什么?记者第一时间来到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采访了论文团队的科学家们。 蛋白质组学:破...
正文:原标题】我国科学家提出:蛋白质组可用于早期肝细胞癌的分型、预后和靶向治疗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李斌、胡喆)我国科学家关于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研究的论文北京时间2月28日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线发表,文章首次表明蛋白质组可用于早期肝细胞癌的分型、预后和靶向治疗。     科学家根据101例早期...
正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裴楠)病毒感染因其变异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成为重大疫情防控的主要挑战,对机体抗病毒机理的深刻认识是应对病毒感染的关键所在,日前,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经过近5年潜心研究,成功发现细胞“门神”——环鸟腺苷酸合成酶(cGAS)抵抗病...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