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554 项符合 山乡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61-280 项 (搜索用时 53 毫秒)

正文: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生态保护区的山地风光。本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秋天是新疆最美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     走在天山南北,到处是七彩的大地:丰收的果实、金黄的胡杨、白花花的棉花、绿油油的玉米……艾来提·赛买提家的葡萄再获丰收,李家庆家的棉花吐絮即将采摘,哈密的甜瓜早已成熟,和田的皮亚曼石榴被客商争...
正文:这一年,勐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罗志华,被派到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委会曼班三队,担任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到今天,罗志华依然不愿离开这片他耕耘过了五年,却依然深爱的土地。 “我来的时候,村寨道路硬化了,修建了篮球场,开通了电视网络、移动信号,村子里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村民们不会讲汉语,见...
正文:产兴业旺,是贵州山乡巨变的重要法宝。     2018年以来,贵州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场革命性的突破,正在唤醒沉寂千年的土地。     在希望的田野上,贵州以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农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累计带动272万贫困人口脱贫。过去,贵州是农村产业发展最薄弱的省...
正文:湖南邵阳市桐山乡椒林村充分利用当地山泉水资源,加工生产瓶装水。 人民:顺应人民意愿 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五年规划编制,涉及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总书记今年前不久专门作出指示,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这也是此后召开一系列座谈会的重要缘由。 △16日下午,...
正文:他们不仅带来了价值6万元的课外图书和文体用品,更送来了学习普通话的软硬件设备,为这个苗族人口占95%的山乡注入脱贫攻坚的“语言之力”。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9月14日到20日是第23个全国推普周,一部由贵州省教育厅联合交通厅合拍的推广普通话公益宣传视频《回响·同语同心》在贵州各地各级学校和交通窗口...
正文:看着丰收的稻田,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三垅村种粮大户易祖文脸上挂满了笑容。“前几年,春怕旱、秋怕涝。随着基础条件改善,如今渠相连、水畅通,农机下地更方便。”今年,他种植了130余亩水稻,预计亩产1100余斤。上栗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22.5万余亩,预计产量达2.14亿斤。 “十...
正文:痛定思痛,庙坝人退耕还林,绿化山乡,并乘南川区发展文旅融合的东风,依托绿水青山吃上了旅游饭。 农家乐从1家发展到5家,床位从21张增加到200多张……2019年,庙坝村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10万元。开农家乐的村民田应权,如今年收入达10多万元。 正聊着,第一书记宋建峰拎着一个袋子走...
正文: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扶贫车间,亲眼见证了条条新路盘山梁、通组到户宽又畅,良田池塘相辉映、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房前屋后百花香的山乡蝶变,亲身感受了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拼搏奋进,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奔跑的火热之情和奋斗精神。 生活在奔跑中提质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201...
正文: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扶贫车间,亲眼见证了条条新路盘山梁、通组到户宽又畅,良田池塘相辉映、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房前屋后百花香的山乡蝶变,亲身感受了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拼搏奋进,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奔跑的火热之情和奋斗精神。 现在的石柱县华溪村村貌。摄于2020年5月。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正文:移风易俗“绣”来山乡清风 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过去村里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不少,给村民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成为脱贫的精神枷锁。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意识到,不从思想观念上革命,再多帮扶也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贫困户吉地尔子回忆,以前家里办丧事,亲戚朋友要来八九百人,...
正文:观众表示,影片反映的山乡巨变,让人感慨时代进步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激励人们努力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一点就到家》,同样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影片以轻松欢快的语态,讲述了3名年轻人回到农村进行电商创业,并带领乡亲致富的故事。据影片导演许宏宇介绍,之所以选择“电商+农村”的故事...
正文:网格员结对摊主 让文明“走进”农贸市场作者:张运 来源:扬州网 今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平山乡学士社区针对农贸市场文明管理难题,创新治理方式、优化网格布局、引入社会资源,激发社区自治活力,构建起精神文明与环境文明“双提升”、文明创建与社区建设“共发展”的社区新风貌。 ...
正文:《花繁叶茂》等剧聚焦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深情刻画新时代新农村的山乡巨变。电视节目《青春在大地》深入挖掘帮扶对象最真的情感和最朴素的生活愿景,在劳动者中发现美。此外,表现2020年抗击疫情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剧《光荣与梦想》以及讴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传记题材剧《功...
正文:1991年师范毕业后,刘发英主动申请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最贫困的黄柏山乡任教。山里的孩子上学苦、求学难,有的孩子几乎顿顿咸菜拌饭、一个大周10天只穿一身衣服,没有换洗衣服,还有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退学。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手段,不能再让孩子走上父辈代代贫困的老路!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平凡...
正文:阿尼玛卿雪山下的玛沁县雪山乡作出了示范。 过去,雪山乡是一个纯牧业乡,放牧牛羊和采挖虫草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前些年,作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山成为旅游热点,村民开饭店、农家乐,收入骤增。但随着游客蜂拥而至,雪山乡的自然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河流不再清澈、垃圾也随处可见。 “这片土地应该是美...
正文: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牧民扎西放下“牧鞭”,开起了藏餐吧。2015年,他卖了100多只羊做启动资金开了餐馆。2016年至2017年,扎西的妻子措毛参加县里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提升了烹饪技能,现在能做很多藏菜、川菜。仅靠这间餐吧,扎西一家一年可收入五六万元。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
正文:两年前,从甘肃省农科院到甘肃省镇原县方山乡贾山村挂职第一书记时,陈文杰如此形容眼前的景象。 过去,在这样的地方发展产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基础设施差,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梗阻。 如今,扶贫产业的发展不仅让贫困户脱了贫,今后他们还有望依靠产业富起来。 货物运输更畅通 从福建来...
正文:六天的采访结束,见过的人和事一一浮现脑海,像是一场山乡巨变的大剧。有一朝“翻身”的贫困户;有以村为家的扶贫干部;有为贫困户农家乐开业“踩门儿”的县委书记;有守着一个扶贫车间几年直到它“长大”的对口帮扶干部,他们来自辽宁、天津、福建……还有一个人带动2000多户农户、誓要把山村变宝山的党员企业家。 正是有了这些...
正文: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阴柯河村周边草场,远处可看到阿尼玛卿雪山一角(8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龙摄 以“绿”生“金” 站在高处俯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光伏产业园区,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宛若披上一层蓝色铠甲,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是我国...
正文:李萍说,丈夫对贫困户的情况记得很牢,常常和她念叨,“可工作有多苦多累,他都藏在心里。” 今年8月,陈敏被追授“石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陈队长扶贫,是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做事。就是因为有很多像他这样默默坚守的人,山乡小康梦才能变为现实。”向才任说。
首页 前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页 尾页